摘要: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类的学科,一直是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等能力的重要学科,但是化学又因其理论知识的抽象和复杂性,也成为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当学生进入高中化学阶段的学习后,开始进行有机和无机化学的系统学习,这在增加学生任务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感觉化学知识离自己越来越远。因此,在这双重的压力下,高中生渐渐地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教学的效果也越来越差。所以,有必要对目前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于教师实施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值得肯定之处
1.师生所持有的积极对待的态度
生活化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教学实施方式,已经被各年级段、各学科所采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据调查,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有95%以上的人员认为生活化教学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化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也在大力地推广和应用、改进,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生活化教学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与此同时,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也表示希望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近自己的实际生活。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对实施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条件。
2.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相关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都能够有意识地将化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水平相结合,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以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80%以上的化学教师都在积极地为学生创设适合化学学习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利用情境的合理设置架构起一座链接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探索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核心理念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
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的价值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都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实施对待,但就其应用的现状来看,其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对核心理念的掌握上。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最终体现是要落实在应用层面上,教师不仅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同时还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但是,只有不到50%的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一教学理念,而其中有20%的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的认识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剩下的不到30%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将这一理念实施在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学习中。
2.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欠缺之处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类型使用上存在着局限性。大多数教师对高中化学进行生活化教学都倾向于对元素化合物的设计,例如,小苏打、食盐、醋等,但是在对化学课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课等内容与生活化教学的结合程度较低,在这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还是常以传统的方式来实施。所以,相较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教师在一些原理课、概念课的设计上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实施。
其次,教师在对于生活化实验的利用上还需进一步的提高。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类的课程,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点,它是以实验为基础,并且实验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实验机会。生活化的教学实验不但能够勾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仅有45%的教师能够利用生活化实验来进行有效的化学教学,多达55%的教师很少或者几乎未开展过相应的生活化实验,这些都影响着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3.高中化学作业的布置上存在单一化的现象
虽然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都或多或少地开始使用生活化教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都认识到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对于课后习题的布置上还是较为单一化,传统类的作业形式仍是作业的主流,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并且对于高中生来说,课业量大,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过于繁重,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并且,据学生的问卷反馈来看,学生们希望化学教学能够增加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减少课后作业量,增加一些实地性的考察、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社会实践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认同的作业形式。
所以,从目前的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教师们还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化学教学教育理念,不断地改进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更加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梁庆,罗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57
[2]郑挺谊,李华.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价值回归与应然选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8):80-82,92.
作者: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