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尔滨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 哈尔滨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3.黑龙江东方学院 艺术设计学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要:
高校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传承者、践行者和守护者,需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体现在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上,应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提供教育的理论支持和方向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拓宽教育渠道;优化制度机制,完善制度保障等,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02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07-05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大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成才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把大学生培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倡导者、传承者、践行者和守护者,“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 [2]
一、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意义
任何社会发展变化,经济基础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上层建筑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同样发生相应变化。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3]我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他历史背景和客观必然性。第一,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最大共识,引领我们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指引我们的行动方向,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4];第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价值观的渗透,争夺我们意识形态阵地。西方敌对势力以“民主”为突破口,以所谓“普世价值”为武器,攻击、污蔑和丑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以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中国伦理学的开拓者、全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老先生对西方敌对势力的真正目的进行了彻底批判:“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西方敌对势力更趁机加速其‘和平演变’的阴谋,他们以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优势为依据,妄图在同中国发展贸易往来和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同时,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的思想,把西方的腐朽没落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强加给中国人民。为了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图谋,我们必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加强对全国人民的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人生观的教育。”[5]第三,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地践行、学习和探索,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下来。这是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关于价值观问题的新理论、新实践和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7]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8]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9]党的十八大首次完整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及其丰富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这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11]
大学生都是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高智力群体,具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期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时常成为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凝练和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领青年大学生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12],从更深层次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和行为的价值准则及价值规范。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应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方法、内容等方面来体现。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指导思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4]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德树人,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过程,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又好又快发展。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目标
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5]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6]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整合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大学生培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责任、有奉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强调:“必须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17]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18]大学生是价值观确立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尊重主体地位,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关注大学生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创新教育渠道和途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基本方法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涉及的部门多,领域广,内容复杂,因此,要采用更好的方法,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以实现更好的效果。第一,顶层设计法:“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顶层设计强调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19]要有全局观念,深入调查研究,考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充分运用战略分析方法,明确的目标、重点,力求科学可行,保证前瞻性和预见性,善于根据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体系,系统思考和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与时俱进。第二,分工明确和协同配合相结合法:明确界定各机构或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理顺各机构或部门的关系,既要独立开展工作,又要协同配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不同机构和部门的配合和衔接,共同推进。第三,制度保障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基础,是决定因素。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制度体系,明确职责,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全方位保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强调“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20]因此,制度制定要科学,要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第四,监督检查法:具有职权的机构或部门依据相关制度规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监督检查,确保任务目标落实,促进和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坚强保障。第五,考核评估法:教育成效如何,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来衡量。通过考核评估,肯定成绩,查找问题的关键。调动和激励相关机构或部门以及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5.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基本内容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模式、知识结构、制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和自我教育体系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包括知识传授模式和活动教育模式。知识传授模式是指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提高其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活动教育模式是指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训练其能力。第二,知识结构。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深刻而丰富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以及社会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需要强化学生爱国爱党,坚定政治立场;崇尚学术,探求真知;诚信为人,道德情操高尚;和谐友善、释放社会正能量。第三,制度体系。制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重要保障,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行为规范。包括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具体的教育机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育行为,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实处。第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重要因素。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专兼结合等方式,坚持内部培养为主,以外部引进为辅的原则,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第五,自我教育体系。自我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按照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受教育者能够按照教育者的要求,达到教育自己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通过自我教育,增强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服务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教育形式来实现。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宏观到微观,政府、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协同作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持和方向引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渠道,优化和完善制度保障,共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提供教育的理论支持和方向引领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理论上、专业上对大学生的疑惑、困境、价值观方面的把握上给予阐述和解惑。而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由于工作性质原因,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以谈话、网络等方式,通过校园科技、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深入的学生实际,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精准把握,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思想的引领者和教育者。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应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摆在第一位,发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基础作用,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和引领作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引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内,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精神与氛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独有的精神财富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其对人的培育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1] 各个高校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的“软实力”,体现了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及师德师风的有机统一,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坚持中国道路,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包括以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体育部、各院系等部门开展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系列活动,以考风教育、诚信教育为主体的高校学风建设,以及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载体,逐步建立完善的整套评价、激励机制。另外,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很多,目前最为有效和成熟的方式就是各高校开展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主题活动中,不仅形式上宜于被大学生接受,效果上更是事半功倍。基于此,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全员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氛围和理念,可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和有效载体功能。
3.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拓宽教育渠道
古人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学期或假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过程。”[22]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理论教学的巩固和发展。同志指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23]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虽然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但要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更为重要,做到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活动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开展,高校应该大力开展主题明确、切实可行的各种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24]因此,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就真正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拓宽了渠道。
4.优化制度机制,完善制度保障
“制度问题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培育健康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性伟大任务,需要通过制度化的规制予以保障。要根据国情和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规范,形成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大学生等共同参与的有分工负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体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体系,建立奖励和惩戒机制,让大学生清楚:什么行为是受到鼓励的,应该为的;什么行为是受到约束的,不应该为的,明确价值准则,从而规范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强调,“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 “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5],要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弘扬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真正做到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健康培养保驾护航。
[1][14][16]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高等教育[J].2016(12):5-7.
[2][3][4][11][13][15][17][2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2).
[5]罗国杰文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48.
[6]黎家佑,钟明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探微[J].道德与文明,2015(3):109-112.
[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06(20):3-12.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3-22.
[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1(21):3-14.
[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1(22):3-25.
[12]曹和修.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析[J].党史文苑,2007(11):69-70.
[18]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党建,2014(1):9-12.
[19]郭良婧.把握群众路线之价值维度——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J].学术论坛,2014(6):5-8.
[20].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9(2).
[21]缪乾,李前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76-79.
[22]石艳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8(2):45-47.
[23].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理论视野,201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