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教育内容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只重视知识灌输形式化、说教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国家教育部文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并在《纲要》中指明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
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目标与现状相距甚远,学生受到高考升学压力和办学体制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与限制,德育工作基本处于封闭,滞后状态,严重脱离生活与时代特征,学生进入社会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心理错位和变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高中学生缺乏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情感,导致德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效益低下,结合我校德育教育工作实践,我们觉得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研究日益重要和紧迫。
笔者所处的贞丰中学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和结合本校实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我校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课程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大体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为推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将以“树教师形象,做合格学生,创文明校园”为抓手,以治理校园“七乱”(即进出校园乱、就餐秩序,集会站队乱、乱贴、乱丢、乱涂、乱停)现象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创造安全的优美的育人环境,扎实做好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第二阶段:由班主任担任活动课指导教师,各班根据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学生兴趣等方面制定班级活动课程,开展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如:团队凝聚力活动、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研究当地的文化风俗,电影赏析,读书分享等活动。在活动中坚持学生成长导向,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促进学校及教师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以活动为载体,教育为目的,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信心。
第三阶段: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各班自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并在計划时间内开展探究活动,由本校班主任和社团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并形成规范的课题研究成果。
最后,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优秀成果交流评选,根据实施方案中的评比细则,在片区内开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交流活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实践创新的潜能和动力,并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中小学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持续性从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在德育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徐永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