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求职面试是中职学生必须面临的一项人生重要关卡,中职学生能否被心仪的企业录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一关卡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面试时间礼仪、个人形象礼仪两方面中职生求职公关礼仪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中职学生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中职生;求职;公关礼仪
前言
在基本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招聘人员往往会结合求职者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决定最终是否录用,而这便对求职者的公关礼仪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为了保证中职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自身心仪工作的职位,正是本文就中职生求职的公关礼仪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面试时间礼仪
时间礼仪属于求职公关礼仪的重要组成,迟到、失约的求职者往往很难得到招聘方的认可,质疑求职者责任心、工作热情的情况也往往因此出现,因此本文就提前到达、适时告别两个角度对求职公关礼仪中的面试时间礼仪进行了深入阐述。
(1)提前到达
提前达到面试地点属于把握求职公关礼仪的基础,中职学生必须尽可能在约定时间前10~20分钟达到面试地点,这是为了避免出现考官等待应聘者的情況出现。此外,到达招聘企业后,中职学生需要首先向负责人员表示求职的诚意,而随之开展简单的准备工作,才能够保证避免具体面试过程出现手忙脚乱、过于紧张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中职学生必须避免带亲戚、朋友、同学参加应聘的情况出现,这时由于该行为很容易给主考官求职者没有长大之感。
(2)适时告别
一般情况下,面试的流程可以概括为“求职者自我介绍-主考官提问-主考官介绍工作性质、职责-求职者述说对工作理解-双方探讨福利待遇问题”,而当双方的交流基本结束后,主考官会示意介绍面试,这时中职学生必须避免坚持留下、强行推销行为的出现,并同时主动告辞。求职者离职的过程必须避免出现浮躁不安、急于赴会等倾向,而如果过早离场则很容易给人缺乏诚意之感,这点也必须引起中职学生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面试结束后的礼仪也必须得到中职学生重视,表示感谢、不要过早打听面试结果、做好再次冲刺的思想准备均属于这一过程中中职学生所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二、个人形象礼仪
个人形象属于中职学生求职过程必须关注的点,其应聘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这是由于个人形象本质上属于求职者素质的外在表现。结合“首因效应”理论不难发现,主考官在判断求职者身份、地位、学识、个性的过程中,求职者的个人形象往往会成为“第一印象”的主要构成,多数情况下主考官对求职者个人形象的重视还要升高简历、文凭。据某权威机构调查,有经验的主考官能够在30s内结合求职者个人形象判断是否录用,而为了个人形象能够较好服务于求职过程,本文提出了以下三方面中职学生求职公关礼仪中的个人形象礼仪。
(1)整洁仪容
在整洁的仪容保持中,中职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头发的整洁。性别的不同使得头发整洁的标准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一般来说男性需要保证发行中规中矩、不染发、不留长发,女性则需要保证发型以整齐简洁为主,男性和女性均应避免头发遮住眼睛。②面容和手的整洁。避免面部存在秽物是这一环节的关键点,同时男性的胡须、鼻毛清理和女性的妆容选择和指甲处理也必须得到重视。③清除异味。由于中职学生求职过程往往与主考官距离较近,因此其应在具体面试前做好的异味的清理工作,不吃刺激性食物、做好个人卫生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2)得体服饰
服饰的得体同样属于个人形象礼仪的关键点,中职学生应结合自身所应聘的职位有针对性的选择服饰搭配。一般情况下,文职类职位的应聘男性应选择得体的正装,而女性则应选择合体的套装和套裙,同时颜色应避免超过三种;而营销员、程序员等普通员工则可以穿着稍随意一些,但同样需要避免服装颜色超过三种。
(3)优雅举止
举止的优雅体现求职者的素质,因此本文建议中职学生高度重视以下几点:①敲门。采用正确的敲门方法并在得到允许后进入是最基本的素质展现,右手背手指关节轻轻敲三下属于正确的敲门方法。②关掉手机。关闭或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可以避免手机不合时宜响起带来的负面影响。③行鞠躬礼。中职生学历不高,经验不足,要在面试时取得好印象光说礼貌用语还是不够。进入面试室时,应该90度鞠躬,它不仅能表示尊重面试人员,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鞠躬之后,再来打招呼。④微笑打招呼。中职生应在求职过程中主动与主考官打招呼,如微笑的问题“您好”、“大家好”。⑤站座得法。保持优雅的站姿、坐姿同样较为重要,其中男性在落座后可以微分开双腿,女性则可以并拢双膝并将双手放在大腿上。⑥保持微笑。微笑能够展现自信,中职学生以此便能够给主考官留下较正面的印象。⑦活用“十字礼貌用语”:在面试全过程中,实时适度的活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初见考官用“您好”,介绍结束后说“谢谢”,临走时用“再见”。礼貌用语不离口。
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求职的公关礼仪直接决定着其求职的顺畅与否。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提前到达、适时告别、整洁仪容、得体服饰、优雅举止等内容,则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参考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张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