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藏族舞蹈传统审美与发展创新之我见

  • 投稿李成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09次
  • 评分4
  • 80
  • 0

刘昊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藏族舞蹈是我国民间传统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对藏族传统舞蹈的审美共性及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当代部分广受欢迎的优秀藏族舞蹈,从其民俗性和审美上进行剖析和解读,尝试提出在传承和发扬藏族传统舞蹈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和创新,使该舞种在当代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获得新的生机。

【关键词】藏族舞蹈;审美特征;发展创新;民间传统舞蹈

舞蹈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产生、借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地承担起部分承载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任。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国,不同民族的人们听到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时,都会随音乐的节奏、韵律不自觉地轻轻扭动着身体,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着本民族的特征和习惯,这是不同民族人们审美意识的表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风俗习惯上亦有不同,这些差异都可以表现在舞蹈上,因此形成了我国风格各异的民间传统舞蹈,例如新疆舞、藏舞、胶东秧歌、东北秧歌、蒙古舞等等。这些舞蹈在音乐节奏、动作幅度、动作连接以及编排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美感。“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之为‘美感’。”美感是舞蹈的灵魂,从美感的角度出发,在综合分析各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我感觉藏族舞蹈最具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它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促使自己推陈出新,更在藏族人民的心理活动和审美观念的共同影响下,逐渐成为藏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人民天生热情好舞,更加促使藏族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不断发展鲜明。

藏族舞蹈既有其审美共性特征,也有不同地域的个性特征。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基本雷同,舞蹈的动作姿态、基本身韵和舞蹈技巧也很相近。由于地域环境、民风民俗、服装饰品、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例如,上流社会喜爱的卡尔歌舞、羌姆舞、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这些鲜明的共性和个性成为了藏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在审美特征上的显著区别。藏族传统舞蹈非常强调舞者的肢体协调性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舞蹈时脚、胸、手、膝、腰、肩、头以及五官(尤其是眼睛)要配合得当才能充分体现藏舞的特征。藏族舞蹈对舞者的形体要求较高,需要舞者具有一定的力量,同时肌肉、关节要相当灵活:“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膝窝曲节要颤动,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全身姿态要柔软,脚步脚尖要灵活,举止行走像流水,总体要求是英姿雄壮。”有的藏文书籍中常把“舞蹈艺技”等同于“诗歌写作”,意思是舞者在跳藏族舞时所表现出的身姿以及丰富的情感是完全可以用言语相当的诗文来描绘出来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藏族传统舞蹈虽然雄浑壮阔,但画面感却十分细腻强大,这种审美特征不是所有民族舞蹈都具备的。舞者在舞蹈时完全能表现出诗情画意,融诗舞于一体,从而使藏族舞蹈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更具有生命力和传承性。

上述关于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的分析不是空泛的、脱离实际的,有许多典型作品可以佐证,在此不想多动笔墨。那么如何在继承和发扬藏族舞蹈基本审美特征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呢?我感觉有许多典型作品值得鉴赏。

我最欣赏的是张继钢编导所创作的现代藏族舞蹈作品《母亲》,这部作品的出现对藏族舞蹈在当代舞台上的创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张继钢编导发现了藏族舞蹈演员卓玛“塌腰翘臀”的形体特点并加以灵活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长年过度操劳且背负着艰辛生活的母亲形象。《母亲》这部作品巧妙地运用一系列藏族舞蹈的肢体语言,将观众带入舞蹈的情景当中,并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成功地用舞蹈把故事娓娓道来。其中,演员屈膝向前弯腰、塌腰翘臀,左脚向右后方点地同时右手捂嘴,眼睛看向右前方,这个体势能令舞蹈演员的身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延展,在较低的空间内令目光充分伸向远方,给人以既伸展又沉重的视觉感觉。这一动作所表现的是母亲常年辛苦劳作后腰背难以伸直的辛苦以及凝视远方的目光中所饱含的真挚情感,生动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获得了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各种艺术形式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产生了相当的冲击。年轻的舞蹈编导更容易接受当代时尚文化的一些表现手法甚至美学观点。我不得不提的是舞台藏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作品中演员们头戴美国西部牛仔帽,上身穿着露腰露肩的短上衣,下身穿着时髦的长裙,这样的装扮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于一体。尽管在舞蹈界关于这部作品的评价并不如《母亲》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但在普通观众眼中,这不失为一部既时尚好看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我们从中可以感觉到:藏族舞蹈在舞台上的表现正在逐渐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藏族舞蹈《牛背摇篮》以粗犷朴实的舞蹈线条、细腻深邃的浓厚情感,通过女孩与牦牛相依相偎的浓烈情感.将藏族人民的高原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从创新性的角度看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将牛人格化、象征性地表现出人与牛的和谐关系,以此展现高原藏族人民内在的精神世界,让人感受到他们粗犷古朴的民族气质,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魅力。编导正是通过藏族少女和拟人化的牦牛形象,恰当地运用现代舞的技法,把人和牛的关系通过艺术的升华,展现出传统而绚烂的藏民族舞蹈文化,揭示藏族人民乐观豁达的性格特征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那神秘而又优美的藏族舞蹈律动中,观者似乎看到民族民间舞蹈生存的活力,掀起其对生命的探索、对生活本身的关注,重新认识与创造一种“新”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质。所以说,《牛背摇篮》用藏族舞蹈的全新舞蹈语言,表明了藏族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创新性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更逐渐影响着后来陆续出现的藏族舞蹈作品。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的发展创新过程中,应该在保留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引进现代先进元素,在确保其美学基础的前提下加入时尚节拍,一味的照搬或修改得面目全非都不是良策。一味的照搬原生态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也不符合文化市场的需求,而大刀阔斧的修改则会逐渐失去原生态的本质特征,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将失去魅力,藏族舞蹈甚至是其他各民族舞蹈就不能称之为少数民族舞蹈,就有被统一称之为现代舞蹈的可能。将现代舞蹈语汇有效融入原生态藏族舞蹈中,使之一脉相承,发展创新,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这是广大舞蹈工作者现阶段的重要工作,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朝闻 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云丹嘉措,所知藏[M].宗教文化出版社.1864.

[3]萨班·贡嘎坚赞,嘉赛·阿旺洛桑,工布吉村.智者入门[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刘昊,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