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云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立体构成是设计艺术的基础课程。在初中立体构成教学中,通过对纸材的切、刻、裁、折、叠、曲、卷、粘、编等艺术加工方式,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空间意识、设计应用能力,这是其最主要的目的。鉴于立体构成专业知识技能性强的特点,教学难度是很大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较之二维的平面造型艺术,我校八年级学生对立体三维空间艺术似乎更有兴趣。因此,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了教学内容,在认真研究分析立体构成知识的难易度之后,选择了较为合适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本文是对半立体构成之纸浮雕艺术中“切折法”的课堂教学实践所作的反思与总结,以期提升立体构成教学的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有关纸浮雕“切折法”的学习,是基于“直线折”与“曲线折”而延伸的。在最初的学习中,笔者引领学生解决了在一张完整的纸面上按照直线与曲线的折叠痕迹,变化出三维立体空间的造型问题。而“切折法”是在不可折叠的情况下,采用开“切口”的方式,对完整的纸面进行空间的重组,从而实现再创造的一种方法。
无论是直线折叠、曲线折叠,还是“切折法”的半立体纸浮雕学习,都是基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造型能力、空间意识所展开的,目的在于培养有造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有耐心、有毅力的初中学生,使之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将来的学习中以积极的心态、采取有效的方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所以,初中阶段借助对半立体构成艺术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态度积极、认真负责、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素养与品质。
在前段的学习中,我校初二学生利用直线折叠和曲线折叠的方式,已经解决了半立体作品中直线和曲线造型的问题,掌握了纸浮雕艺术造型的基本方法。利用切折法造型折出的纸浮雕半立体作品,造型手法更加多样灵活,艺术效果也更加丰富。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在“切折法”教学推进的过程中,笔者采用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课堂导入:如何在不改变正方形卡片大小、面积的情况下,只允许切一下,就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锥形体?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按照要求做到也不是很容易的。有些学生忍不住要将纸剪去一个角,而有些学生则摸索到了合适的办法。这里,笔者采取了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要么在黑板上画,要么用实物来做。然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思路,归纳出以下两种切法(图1、图2)。
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了解:有些情况下必须借助“外力”方可得到理想中的纸浮雕效果(图3)。所以,“直线折”和“曲线折”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学生面临了新的困难与挑战。
为了说明“外力”的问题,笔者又举例作对比:正方形纸张中心的闭合图形,在纯闭合的情况下是无法折出半立体状态的,如图4至图6。
在以往的经验里,学生会提出给这样的图形添加一些辅助线,以帮助得到它们的半立体造型的想法,如图7至图9。
但是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如何在没有辅助线的情况下,折出纯闭合图形的半立体造型?所以,导入环节关于“切折法”的功能介绍尤其重要,单一的平面空间若分割为可以利用的多个空间,对学习半立体纸浮雕来说是一个飞跃,也为更灵活地折叠半立体纸浮雕作品提供了更多便利。(图10至图12)
(二)核心方法的教与学
制作半立体纸浮雕作品离不开合适的工具材料,借助美工刀对纸张进行切割再造型,这是一种惯用思维,但如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以及总结教学规律,反思核心技术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纸浮雕作品制作中,“切折法”通常分为“一切多折”与“多切多折”两种。通俗地说,“一切多折”即切一下以便造型:“多切多折”则是切多下以便造型,切法更灵活。
1.一切多折法
“一切多折法”是切折法中最简单,也是容易找到规律的一种做法。至于此法的教授方式,笔者采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归纳总结的办法。
首先,笔者请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直线折与曲线折的半立体纸浮雕作品,思考一下,哪些作品的立体造型并不好,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作品的三维立体结构不明晰,并且请学生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般情况下,学生很少会提出用切割的方法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这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在已有条件下,给学生搭设新“支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笔者将美工刀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开始顺着提出的新线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纸张立体感体现不出来的地方,用美工刀轻轻划开一道缝,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这个环节中,“切”的理由是什么、“切割”的规律有哪些,这些要点恰恰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切多折”的意义反复强调。在师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切多折”的切口大多以跨越中心点与不跨越中心点的直线与曲线较为多见,并出示图13至图24这些常见的“一切多折法”的切割线特点。同时,还可以举例说明以强调上述要点:图25、图26是跨中心点的切割线;图27、图28是不跨中心点的切割线。
2.多切多折法
在较为顺利地传授了“一切多折法”在纸浮雕艺术中的运用之后,“多切多折法”的推出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既然切一下为纸浮雕作品带来造型上的便利,如果多切几下,想必会使作品变得更加优美、造型更加丰富。
相对于“一切法”而言,“多切法”规则性较小,更讲究灵活运用;简而言之,使用原则就是视作品本身“是否需要”。基于“多切多折法”的这一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似乎更难找到规律。
笔者在课堂上,首先强调了纸张完整性原则,因为在多切的同时,更容易造成纸张的断裂与破坏,这也是许多学生在初次接触“多切法”时常犯的错误。图29至图31是“多切多折法”的运用实例。
三、方法要点
“切折法”,顾名思义,是“切”兼“折”的综合方法;通常是在学习纸浮雕的造型基础之后,难度无法上升、造型无法突破时所采用的方式。
“切”与“折”是学习折纸或利用纸材造型时常常采用的手段,这其中包含了“创新与创造”的思想,是用多样化手段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对“切”和“折”的本末倒置,在此列举一二,作为对“切折法”教学要点的思考:
(一)“切折法”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种意义?
不论是一切多折,还是多切多折,其目的都不是为了“切”而“切”;“切割”并不是目的,而是创作手段。这一点,体现在学生具体操作中,往往是先将纸面用刀划开一条缝,然后再设计造型并制作。这样的切割从意义到效果都是大打折扣的。
“切折法”真正的意义就在于,打破原有的平面限制,将一个平面变成多个平面,产生更多折叠的可能。而“切割”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是非切不可,它只是一种造型的方法,而不是必需的手段。
(二)“切”和“折”,到底哪种动作先发生?
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中遇到这种情况:到底是先折,还是先切?基于对上述观点的思考,“切割”应是遇到不可折的情况才选择的一种方法,而且切割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所以,尽管有的学生通过“先切再折”的实践比较成功,由此也产生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想法,但是,更多的实践则证明了,“先切再折”与“先折再切”之间,只存在着理念的不同,纸浮雕的艺术效果则是一致且唯一的追求。
采取“先折再切”的方式,通常是在设定了纸浮雕折线图之后,按照所画的折线进行纸浮雕造型,当造型遇到难度,某处不可能有立体感的时候,才用到“切”的方法。而“先切再折”,则是学生更为大胆的尝试,先在纸张上切刻,然后根据切口的大小和方向,进行纸浮雕造型设计,这样的制作过程与作品效果都充满了不可预知性,学生感到新鲜而富有挑战,在艺术效果更加丰富的同时,也增添了制作的趣味性。
所以,通过对切折法的教学反思,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也不失为一种收获。教无定法,不必纠结于是先“切”还是先“折”,只要保证纸浮雕造型的艺术效果,学生最终也能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就是一种好的办法。
四、内涵延伸
立体构成是占据一定空间的造型活动,它所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立体效果,而不是像平面构成那样,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的立体感。
半立体纸浮雕的艺术课程学习,以平面构成为基础,将纸材进行立体化的表现,它同时兼具平面与立体的要素,将纸的某些部分立体化,在视觉和触觉上均产生实实在在的立体效果。所以,从立体化造型的表现方面来说,半立体纸浮雕的学习相较于平面上制造三维想象的二维造型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对我校的学生来说,在有规律与艺术感的立体空间创造方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反思,半立体纸浮雕艺术教学,尤其是“切折法”的运用与实践,折射出以下几点教育内涵: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探索精神
初中高年级的美术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注重各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人文气质。纸浮雕艺术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立体造型的意识,同时融汇数理学科的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与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供学生实践和操作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对空间造型的审美能力
立体或半立体知识(例如雕塑、浮雕、陶瓷艺术等专业知识),多出现在艺术赏析课上,在长期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对这类艺术语言的理解与应用,但是亲自体会、尝试半立体或立体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并不多见。所以,这一学习过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感官刺激的多元化,接触半立体造型设计制作的更多细节,参与到空间造型的实践中去,掌握空间造型的形式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以及有效解决困难的精神
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都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分析而决定的,因此,半立体纸浮雕艺术教学中,将大量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思考、制作与交流,学生得到了许多额外的收获,比如,学习角色的转变、学习能动性的提高等。笔者不断为学生创造条件,用提问式、启发式、辨析式、讨论式、反思式等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耐心、细致的态度,以及追求规则与方法的意识。在切折法的教学过程中,更是注重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勇于解决问题、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纸浮雕”这一纸的立体表现,其本身的形式与内涵也深深吸引着学生,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品质与态度。
(四)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心
在纸浮雕单元,尤其是“切折法”引入之后,纸浮雕造型的规律与方法随着“切”“折”的灵活使用而变得越来越清晰,学生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原因在于切折法带给学生的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思维的启发。在这一点上,学生能够将自己前期学习中没有制作成功的作品拿出来重新尝试修改,用切折法重新思考,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成功感激励着更多学生挑战自己,成就自己。
五、结语
本文是笔者基于八年级美术基础教学过程的深度思考,目的在于对“切折法”在纸浮雕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做出综合评估,以求此法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诚然,教无定法,任何对教学有效的活动或方法都可以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切折法”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孜孜以求、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许就是纸浮雕艺术教学的教育价值所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