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茴
(贵港市覃塘区樟木乡第一初级中学广西贵港537127)
【摘要】大多数科技创新、科技发明的背后都以深厚的人文精神为支撑,都以人文精神为先导。李政道先生曾说过:“科学、艺术、人文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追求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联和均衡,是人的创造力的本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文教育;创新;体育教学
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达到这一目的,古代的教育家们不仅把体育作为一种“游戏”之戏,更是将其作为一种培养人的高尚品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人文关怀的手段和途径。孔子六艺教学中的“射”和“御”,不仅是培养学生竞技体育的能力,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仁”和“礼”的风范。同样,现代体育教育也贯穿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与人文关怀。
1.融思想教育于体育活动中
思想教育是人文关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练习中,必须按照体育教学规律,制定一些具有障碍、次数、距离、高度、时间等一系列特定要求与限制的练习(竞赛有更明确的规则),使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置于规则范畴的限制之中,并使他们乐意接受和自觉服从,而且这些规则与限制又是在平等、严肃、公正的条件下进行,并对投机和犯规的行为进行判罚。学生经常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对养成规范性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脑体并用,也就是说思维与肢体、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践自然和谐地结合,有着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对抗性很强的状态下,学生有可能产生傲慢无礼、言词冒犯、肢体冲撞等意识失控的表现,这些都是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要让强者领悟到体育追求的是力与美的境界,是要培养勇敢、担当、正义、友善的谦谦君子,而不是恃强凌弱的匹夫;要让弱者知道,体育可以让人坚强、自信,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战胜自我、超越他人。让强者领略人文精神,让弱者感受人文关怀,是体育的思想教育之核心。
2.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性人格。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健身性、休闲娱乐性,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休闲的现代健身方法和理念;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能适应日益多样化、全球化的社会生活。
2.1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
从教育主体和对象看,体育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其目标、内容、形式、活动方式等都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合适并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实践和体现。
2.2学校体育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公共的、基本的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
学校体育人文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共同构成学校教育,并在其中居于基础地位,因为体乃心之基、人之本,育心育人都离不开育体。校园文化是由学校人文体育设施、制度、精神在内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的,其中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的人文体育是校园文化之躯和践行之道,是实践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能集中而鲜明地展现校园文化,体现精神,以及校园文化的其他方面形成有效互动,并且通过这种互动而发展。
2.3学校体育人文教育内容广泛,科学教育为依托。
学校体育人文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文化世界”中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是关于认识整体发展的应用科学,是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科学,是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和哲理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为一体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并广泛渗透于自然、社会、人文各学科,从而和自然科学教育、社会科学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以它们为依托利用学校的各种特有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2.4学校体育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是体育教学和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人文体育教育实践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体育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启迪,领悟体育人文精神,并内化到自身素质中去;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学中做、做中学,有效地获取体育人文知识,增强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校园文化环境也是学校人文体育有效实践的主要渠道和基本保障,具有熏陶、导向、激励凝聚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学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实践
3.1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的人文性。
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的目标为:使全体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各项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即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所以,尊重人性,珍视人格,是人得以发展的前提;调动激发主体性,使之感受到乐趣和树立信心,是人得以发展的最佳途径。学校体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我们从事的这项伟大事业的意义――促使个体“成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目标要具备人文性,也就要求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人文的基本内涵,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体人性、人权和价值。具体表现在通过体育教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体育的需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在教育中重视人文体育,重视人文体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正是顺应了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3.2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主要局限于运动技术的传授,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作支撑,许多受教育者对体育仅限于体育锻炼活动的低层次认识。据有关资料显示,75%的学校只有12%及以下的理论课比例,现行的体育理论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教法单调、乏味,教材内容简单、笼统,知识陈旧,不切实际。据有关学者在学校的调查统计表明,有42%的学生认为体育理论课可有可无,近20%的学生表示不爱听,这表明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3.3积极营造人文体育环境氛围。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进行,运动场地、器材等物资设备是创设情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良好的情境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感,形成对问题的强烈追求,有利于发现问题,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另外,我们在观念上要改变以往的纯生物学体育观点,全面发展学生,把体育进行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真正为学生个性发展、人格的完善、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改变人们对体育价值的取向。同时,还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3.4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训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典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体现。随着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主知学习理论占主导。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过程,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创新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古人云:“教人未见益趣,必不乐学。”因此,体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兴趣情感的。我们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契机,改革体育教学目的和手段,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当他们进入社会,学生时期形成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习惯,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个体存在价值和要求上进的肯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也是开展人文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自己是“人文”的,才可能体现对学生教育的“人文”性。爱自己以及爱学生,是体育教师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