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 投稿晏耀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027次
  • 评分4
  • 74
  • 0

张立天 孙强

(齐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济南山东250014)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驻济39 所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和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济南市的地方特色,提出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促进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的发展,促进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关键词:驻济高校 竞赛管理 校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17—03

基金项目:齐鲁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3L1309。

作者简介:1.张立天(1981~),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以驻济南市的39 所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竞赛管理为搜索主题, 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辅助条件,通过中国知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查阅近5 年各学术刊物中有关学校体育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文献, 掌握最新的研究趋势和动向,为本文的研究做好资料的准备和积累。

1.2.2 问卷调查法

分析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理与有效的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对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根据文章的要求设计《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问卷,针对驻济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完毕后,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价,100%的专家认为问卷内容效度符合要求, 并随机选取29 名被试进行两次重复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问卷中相关系数R=0.796,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问卷设计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驻济高校,现场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次问卷共发放7800 份,回收7800 份,回收率100%,经过回收筛选,有效问卷为7720 份,有效率98.9%。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对大部分驻济高校的调查, 走访高校相关体育竞赛管理方面的领导,对他们进行咨询,了解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和学校体育委员会组织管理模式。三种模式的存在, 满足了不同水平体育竞赛爱好者的需求。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 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各种体育社团为活动地点,采用学生会员制,其活动完全是社团自行组织。但是这类管理模式存在社团活动较少,规模和活动连续性不足,并且活动精分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发展。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较体育社团有了较大的提高,此种管理模式以各院系的团委、学生会为组织依托,学校体育部门全力配合,提供场地、技术和裁判的支持。团委和学生会是平常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两个部门, 学生也比较重视此类活动,加之此类活动一般经费是各院系提供,保证了活动的规模、学生积极性和活动的连续性,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体育活动的影响力。所以此类体育管理模式成为了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模式的主要形式。以学校体育委员会为主的管理模式, 一般情况下是在全校规模的大型比赛时才会出现,这类体育比赛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和组织,全校师生都高度重视,体育比赛的影响力巨大。此类比赛的经费主要由学校、各院系和赞助单位提供,活动一般有田径运动会、三大球联赛等。各高校每年都要组织3-5 项此类比赛,这充分说明学校对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视,这便促进了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

通过走访各高校体育主管领导了解到, 现阶段困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主要还是经费的来源问题。通过走访发现,学校体育竞赛行政经费支出仍然是学校体育竞赛开展的经费主要来源,由于学校体育竞赛大部分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导致外来的赞助经费较少,有赞助也只是一些冠名、场地广告、运动员服饰、器材等方式获得一些微薄的收益,并且主要集中在全校性的大规模体育竞赛活动中。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对于缺少公益赞助资金情况时则很难开展活动和竞赛, 致使学生自己组织的比赛较少。

2.2 驻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2.2.1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

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究其原因, 更多的是因为体育的内在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体育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也具有很强的休闲娱乐、锻炼意志品质、社会交往、个性培养、教育等等方面的价值。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知度的高低, 直接影响的学生体育行为的选择。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是存在较大偏差,认知不够全面,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表1显示,对于体育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增强民族意识的作用方面, 认知度很高, 分别达到92.5%、87.6%和83.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仍然停留在表面。而学生对体育深层次的功能、智力、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认知不足。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分别只有55.4%、45.6%和34.5%的学生知道和了解体育的这些价值功能。在体育的深层次的人文价值认识上,大多数学生还难以领会。这一调查数据告诉我们,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的体育认知仍需要进一步的正确引导, 学校应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培育, 通过举办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从而促进校园体育的参与度,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2.2驻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否齐全,关系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程度。现阶段,驻济高校都比较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 对关系到体育运动发展的体育场馆设施成为了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各高校基本都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室内、室外体育场馆和设施,满足学校教学、竞赛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为体育运动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成为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通过走访调查发现, 目前驻济高校在体育场馆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表2数据显示: 尽管现阶段驻济高校基本都建有运动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但是由于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较多、学校可运用与体育场馆建设的土地有限, 导致现阶段体育场馆的平均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健身需求,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6.8%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 影响了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另外,有60.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不足,因为没有适宜的场地和器材,有些项目根本无法开展。究其原因是场馆建设的速度难以适应扩招带来的资源需求, 这对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存在不利影响。

2.2.3驻济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驻济高校的体育运动开展都能做到依托社团组织、学生会、各院系团委、学校工会组织和学校体育部门等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校的有利资源,努力营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项目活泼向上的体育文化生活环境。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目的调查可以发现,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各不相同,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一般包括4 各方面:自我锻炼习惯、受同学影响、社会交往方式、应付体育考试。自我锻炼习惯的,男生占32.7%,女生28.2%;受同学影响的,男生占52.1%,女生占64.2%;是一种社会交往的,男生占32.4%,女生占9.3%;应付考试的,男生占35.6%,女生占47.8%。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习惯的学生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坚定的体育锻炼意志,只是盲目跟风或将其作为一种交际方式, 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已。可以看出,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自主性, 主动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理想体育风气还没形成,尤其是女生在这一方面显得更加缺失。

有组织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驻济高校应加大对校内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提高奖励机制,多多举办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并下拨转型资金,形成固定赛事,每年定期举办,形成良好的校内体育竞赛传统,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意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2.2.4 驻济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现状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 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运动项目中,存在男女项目上的较大差异,男生比较喜欢球类等对抗性强、比赛激烈的运动项目,像篮球、足球网球、排球、乒乓球等, 男生分别达到57.9%、48.7%、24.2%、26.1%。女生参与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排球、乒乓球、跳绳、呼啦圈、踢毽子等隔网或露天有氧项目方面,比例分别达到45.8%、30.6%、18.3%、47.8%、56.4%和43.2%。这说明竞赛对抗性强且普及性较强的项目深受男生欢迎,而趣味性高的、简单的、对抗性弱的项目则受女生喜欢, 这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赛活动项目设立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条件基础。

3 建议

3.1 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自主力量

高校体育竞赛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的参与度是体育竞赛生命力的保障,体育竞赛要想发挥出自身的价值,高度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因此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力量,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3.2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

经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驻济高校很多都是“新校区与老校区想结合” 办学的模式。大部分新校区的校园建设都是还不够健全,很多问题都导致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体育竞赛的举办和开展还不能跟上学生的需求。因此,应该继承自身校园体育文化中历史沉积的优秀部分, 并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广泛吸纳先进文化,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

3.3 坚持项目设置多样性、形成全校参与的风气

参加某一项体育运动, 参与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作为基础,否则参与其中一是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二是参与过程中极易受伤,给自己带来不便。因此,校园体育竞赛的项目设置上就要考虑此项因素,在项目的设置上,除了设置那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还要设置一些技术要求低,参与度高的项目,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努力增大活动的覆盖面,让不同体育能力水平的学生最大范围地全面参与,使他们都能得到施展才华、培养素质、陶冶情操的机会,从而实现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形成全校参与的良好体育文化氛围。

3.4 整合体育资源,打造校园品牌

现阶段驻济高校必须意识到,整合现有的体育资源,将高校各种分散、零星的赛事进行有效整合,各学校要通力合作,进行赛事产品合作,建立互助机制,营造大家共建各类赛事的氛围。打造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3.5 立足校园体育竞赛,形成校企合作,促进校园体育竞赛发展

以整合的校园体育竞赛为立足点, 建立全方位的赛事管理模式,形成周期化的体育赛事,校方应全力支持,发挥体育竞赛的社会价值,得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各种赛事的持续性、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促进赛事增值,打造独特品牌,以提高赛事的市场价值,赢得市场,吸引具有实力的企业赞助到比赛中来,增强赛事的生命力和活力,促进校园体育竞赛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玲,王岩,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2(12):40-44.

[2]张宏成,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61-62.

[3]向家俊.论竞技运动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6(5):49-5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