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合作学习研究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66次
  • 评分4
  • 23
  • 0

王雱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的工具性课程。新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更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决定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简单地说,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共同学习,以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其内涵是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其目的就是通过合作学习,开发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资源,使学生获得合作的技能和技巧,获得自尊和自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如何把合作学习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去已成为摆在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我于四年前“被迫”参与了一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合作学习尝试。当时我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尝试的结果也是收效甚微,最后不了了之。现今反思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当时对合作学习知之甚少,仅仅是从形式上机械地照搬别人的模式,为了合作而合作;二是当时还没有进入新课改,教材更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也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的优势越来越被广大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可,而作为有一次不成功经历的我,通过对合作学习的深入学习,有了很多感悟和想法。于是,我又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学年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践证明,如果盲目地开展合作学习,将会收效甚微,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效果,因此需要不断摸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功效。

合理布置机房,使之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教室的课桌椅可以很快地摆成适合小组学习的样子,在合作完成后又可以很方便地复原;而机房则不同,机器的位置固定下来就不便移动,所以一定要设计好机器的摆放方式。一般来说,大家比较习惯采用的机房机器摆放方式多为“U字型”或“双T型”,这样便于布线和教师的巡视与辅导,却不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交流十分困难。于是我把它设计成了适合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特色机房”,机器摆放如图1所示。这样设计的好处是3人一桌,小范围的讨论一桌同学即可完成,可以一边操作机器一边完成讨论、学习;而当合作任务较大、需要较多同学参与时,两个相邻的桌便形成了一个6人小组,十分灵活。为了照顾到整个机房,教师机设在教室的中央,正对着教师机的地方设计了一张骨头形的5人桌,既有效利用了空间,也使得机房布局美观、活泼。

制定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具体教学模式有很多。综合前人的研究经验,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我认为适合信息技术课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通常包含三个部分,依次是教师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汇报及评价。如图2所示。

教师讲授包括基本学习内容讲授、学习任务布置和学习技巧辅导三个部分。前两项与具体课程内容有关,而学习技巧辅导对不同课程内容具有共性,适宜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

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活动的核心。小组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小组学习活动方案、角色分配、独立学习、知识共享、小组讨论、实施行动、完成成果和自我评价八个环节。教师需要观察每一个环节,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干预。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出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成果汇报及评价可以结合起来进行。成果汇报可以采用全班同学面对面的汇报形式,也可以采用网上展示的形式。在成果展示中,教师可以结合成果展示进行总结性评价,同时还应该进行不同小组间的互评,以引导学生对所完成的学习活动和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入反思。

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及内容,做到有需则用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这是从上次尝试合作学习失败后总结出的最大教训。只有在适合的时机、对适合的内容开展适合的合作,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像上次那样为了合作而不分时机、不分内容地节节课合作,其结果肯定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开展此次合作学习之前,我便对教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信息技术课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类型,找出其中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部分,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如“信息的获取”模块安排了围绕任务搜索、围绕任务实践操作和围绕任务小组游戏竞争的合作学习。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模块则安排了围绕任务实践操作、制作作品和评价作品等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资源管理”模块安排了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与社会”模块则安排了围绕任务搜集资源、制作作品和评价作品等合作学习的方式。

不能忽视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

有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合作,不需要独立的思考,这是一个错误的见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观察到学生有这样的情况:教师说明任务要求后,好似一声令下,学生不假思索,马上开始投入讨论。看似场面很热烈,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其实效果未必理想。或是动手任务一布置下去,操作熟练的学生就立刻开始制作作品,而组中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讨论、活动,其目标是茫然的,没有经过自己的主观思维活动,只能处于盲从状态,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有了对问题的初步见解,再进行小组合作,学生才能充分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在集体的智慧中共同进步。

针对不独立思考就盲目开展合作的普遍现象,我的解决办法是在合作任务布置下去后,要求各组有至少3分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之后才能进行小组分工、讨论。而在需要操作的合作任务中,是要求每位学生都动手参与操作的,在成品中要标识出哪位学生完成了哪部分内容,每位学生的得分是根据自己操作的内容加上小组作品的成绩综合评定的。

正确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参与、调控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开始阶段,我对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作用的认识就停留在组织和监督阶段,认为只要组织好纪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就行了。合作不就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吗?不需要教师参与其中。然而随着试验的推进,我的经验也逐步积累,我发现,其实在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如果教师也能适时地参与其中,给学生一些建议和意见,学生的合作效果会大大提高。在合作中,教师除了去组织监督,其实还有很多任务去做,所承担的角色甚至比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还要多得多。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参与、调控是否得法,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与参与者,应该积极介入不同的小组,并为小组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要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就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与技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技术课特有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以及虚心学习的态度。因为由于学科的特点,很有可能学生会在某个领域(如电子游戏、网络技巧等方面),由于其兴趣爱好而研究得比教师还要深入。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不断地学习充电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共同提高。由此,也可以看出合作学习的确不仅仅限于生生之间合作的提高,其实在师生之间,也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扮演好自己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积极地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参与、调控,才能使得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开展。

恰当处理好合作学习的评价,使之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简单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而评价的合理运用对于督促学生完成信息技术课作业来说又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在学习了北京市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的先进经验后,设计出了一份具有自我风格的学生作业评价表。这份作业评价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也要改变传统的“一把尺子” “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在对个人进行评价时,要改变根据个人成绩的高低进行评价和奖励的原则,针对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在评价的方法上,我不断对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进行探索和改进,总结出合作学习评价要注意的四个结合:一要关注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的过程,注意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形成性评价;二要关注学生间、小组间的差异,注意把差异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相结合,使各层学生均有受到表彰的机会;三要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注意把行为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四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总结,注意把自我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