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
府学办学理念与知识管理
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兴建于1368年,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名称几经更改,从“大兴县学”、“顺天府学”、“京师公立第十八小学校”到今天的“府学胡同小学”,纵观640余年历史,府学秉承孔孟之精华,将忠恕做人、诚敬任事之道,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之法授予一代又一代学子,将关注成长的教育使命与创新文化的办学理念一以贯之,在多元文化的变迁中,坚持和而不同的精神,历经600余年风雨执着于“君子不器”的追求。
今天的府学,一校多址。坐落于府学胡同65号的本部完整地保留着殿(大成殿)、堂(明伦堂)、阁(魁星阁)、祠(文天祥祠)四位一体的古代建筑群,在校学生近3000名,教职工近200名。府学历经六百余载,敬生命,物蕴菁华;修道德,上善若水;讲明伦,以学大成。我们以“文化立校、文化立行、文化立人”为办学理念,构建“三立四化”办学愿景,即“视野国际化、思想人本化、方式数字化和风格精细化”,建设“古韵书香”的校园环境,凝聚“尚学、博雅”的教师团队,为学生终身发展注入“崇礼、博学”的文化基因,进而构建府学学府圣园,让府学教育生生不息。
2013年,府学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百年学校”,在殿堂阁祠中屹立的古老学宫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直在追寻着古老与现代的融合,我们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为学生搭设一条通向未来之路。基于“文化立校、文化立行、文化立人”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的考量,我们希望建设具有府学特色的数字校园,体现教育与科技的结合,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整合技术、课程和管理,又能将府学文化底蕴以显性形态留存,让府学文化在信息社会得到传承并发扬。为此,我们将以学校知识管理策略作为切入点建设府学数字校园,旨在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以利于学校优化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有利于学校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府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需求
学校管理信息化既是对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也为学校知识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借助于技术创新,通过建立学校知识管理系统和平台,促进学校知识的传播,这是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的普遍策略之一。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基础平台的建设。解决统一登录、基础数据共享,统一用户管理、页面集成,系统间的数据的互联互通。为信息化数字“府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目的在于搭建好数字校园的基础环境,并对学校已有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学校内部办公网优化,家校互动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工作量,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为教育教学和管理做好支撑,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知识管理平台和移动办公平台,即在前期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持续调研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模式和方式方法,构建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数字校园建设,使学校文化、教育资源的播化速度加快,涵化程度加深,进化成果加大,从而把握信息时代下文化与教育互动、互促的辩证关系和内部规律,促进人的全面优化。
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果综述
整合技术、课程和管理是学校知识管理的三个维度,也是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依据。
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了学校管理的业务流程,引进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够有效进行学生学业诊断。学校数字校园一期共建设13个应用:数字校园中的公文流转、支票申请、电教后勤服务、请假代课、晨午检上报、公告等,有效地支撑了学校行政办公、后勤服务、教务、财务、教育教学、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公告及短信推送成为学校各项通知的发布渠道,据后台的数据量统计,2013年9月一个月,学校仅挂接办公短信的数据量就达1.2万多条。通过打印管理平台,不仅可以使文印室工作根据申请任务有序完成教师提交的各项打印工作,还可以实现纸张、墨盒的使用统计,为学校资源优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电教后勤服务预约不仅可以有效分配学校场馆资源,并且优化了电教后勤服务的流程:教师申请—主管领导审批—电教主管审批并分配工作人员。以前教师需要提前两三天打电话到总务办公室预约场馆,之后还需打电话到电教办公室预约拍照、录像、借用电脑话筒等设备,活动之前一个小时还需要打电话给责任人落实场馆和电教人员是否到位,而现在只需之前1/4的时间网上申请并落实审批结果。其他如请假代课系统、支票申请系统都如此。
考试分析系统针对学校各类考试,为教师及教学管理者提供便捷、精准的数据采集,快速、科学的数据分析,即时、有效的数据发布服务,提供的分析图表种类丰富、内容实用,是进行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教学科学研究的得力助手。
过去教师在分析期末考试结果的时候,还需要人工一张试卷一张试卷地采集信息,每道小题每道小题地进行数据整理,因为疏忽而导致数据不精准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今运用了考试系统,前期虽说有一点麻烦,但是能够在数据统计方面精准到人,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究竟哪些学生错了哪些题目,这样更好地做相应教学辅导,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们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错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业辅导。
学校数字校园二期建设重点是建设府学知识管理平台,着重建立府学课程共享交流平台,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微课、校本课程等资源分类上传整理,方便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同时也是学校知识资产积累的初步探索,同时,将学校工作的资料分类建立电子档案,便于资料的保存,更便于资料的查询与下载应用。
目前,学校知识管理平台文档有1114个,视频128个,图片1651张,音频255个。
移动办公平台支持学校现有功能应用的移动化,将学校已有的应用移植到手机、平板电脑上,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可以便捷地访问到数字校园的应用,以及接收应用推送的信息和数据。移动办公平台的功能有以下几大模块:公文流转;公告;新闻;晨午检上报系统;电教后勤服务(包含场馆预约、多媒体服务预约、后勤报修等);打印服务系统;支票申请系统;校长工作室。
由于学校一校多址,过去干部、教师申请支票要找到校长才能审批,教育、教学等部门处理相关公文,教师打印教案、试卷,预定场馆进行录课等工作,均需相关人员回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完成审阅后,再进行实际工作,浪费了大量时间,甚至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移动办公平台,可以脱离电脑使用系统,只要有网络,现在,干部教师通过智能手机的App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入进来,且实现了信息推送,有效信息会及时推送给关注它的人,通过信息找人的方式及时提醒教师关注学校的各项工作(推送可自由定制)。随时随地进行办公——提交工作申请,审批和处理工作流程,高效便捷、减负增效。
系统在正常工作日的使用用户数量日均在150人左右(全校教职工200人),非工作日在10人左右。目前工作日的数据量日均2万条左右(通过数据库表进行统计),系统日访问量达7000人次左右,使用频度根据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不同有些差异,峰值为每日人均1.5小时左右,平均使用频度在每日人均20分钟左右。
数字校园建设的未来展望
目前,府学朝阳学校与东城府学是一体化管理,由学校校长兼任法人校长,执行校长和中层干部以及骨干教师均由本部派出。今年,府学——什锦——美后组成的府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正式开始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随着府学优秀文化教育品牌的辐射,府学知识管理策略将成为府学优质资源共享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府学数字校园”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建设内容还将进一步深入。
进一步完善学校知识管理团队,描绘学校知识管理蓝图,部署学校知识管理进程,重组学校知识资产,评估知识管理绩效。
建立“数字府学”资源分享平台,建立课程知识分享机制,形成课程知识共享文件;建立课程知识分享设施,营造课程知识分享环境;发展课程领导社群;建立课程领导者知识库;建立课程领导者的团队学习机制;建立课程领导的最佳业务流程等。
我们相信,信息化、数字化与学校固有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定会使拥有六百余年历史的学府——“府学”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
专家点评:
府学胡同小学作为北京市首批“百年学校”之一,基于“文化立校、文化立行、文化立人”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具有府学特色的数字校园,体现教育与科技的结合,整合技术、课程和管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为学生搭设一条通向未来之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该校数字校园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建设了统一基础平台,实现统一登录和用户管理、基础数据共享。第二阶段主要建设了知识管理平台和移动办公平台,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一校多址办学条件下的师生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整合技术、课程和管理。
该校数字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系统利用率较高,积累了丰富资源,有效提升了学校管理效率,比如在支票申请、打印管理、后勤服务、公文流转、请假代课、晨午检上报等方面,简化了办事流程,节省了教职工的大量时间。在教学支持方面,应用考试分析系统针对学校各类考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长处和短板,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提供便捷、精准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发布服务,是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教学科学研究的得力助手,也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