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育有时要忽略“短板”

  • 投稿脑洞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61次
  • 评分4
  • 96
  • 0

王竹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学医出身,曾从事生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偶然进入教育技术领域,立志成为一名“思者”。近年来创立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老师们常常喜欢用“木桶效应”来告诫某个偏科或某方面有缺陷的学生要全面发展,否则将来就不可能成功。这话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却有可商榷之处。

“木桶效应”,又称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原理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人,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都可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或个人素质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或个人水平的高低和成就的大小。

然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当年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就没有及格。那时学校没有因为他的偏科而将他拒之门外,反而破格录取了他,后来他成为被人称颂的“文化昆仑”。毛泽东做学生时,作文曾获得120分,而数学和图画都不及格,这却不妨碍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政治家。谁能说他们的成就不够大呢?

大家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后来,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结果取得三局两胜的赛果。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另一番启示。如果你用自己的弱项去与别人的强项竞争,哪有不输的道理?反过来,如果你用自己的强项,去与别人的弱项竞争,那么获胜的把握就大得多了。

其实任何人都难免有“短板”,有些可能是因为努力不够,有些则可能是由于天赋差异。对于前者,可以通过加倍努力来弥补;而对于后者,即使我们竭尽全力可能也作用不大,最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很多有大成就的人,其聪明之处,不在于他们努力去加长自己的“短板”,而在于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致。如果刘翔不是利用自己的长腿去跑步,而是去当举重运动员,即使他再努力,可能也成不了世界冠军。

最近,江苏卫视有一档很火的节目,叫《最强大脑》,里面有很多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常、甚至智力低于常人的人,却有着大多数人所不及的超常能力,这说明人和人之间的天赋差别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千万不要只用考试分数这一把尺子来度量所有的学生,而应该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天赋或长处,并鼓励他们将这些天赋或长处发挥到极致。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将自己的“短板”补齐,但我们可以让有“短板”的人也能成功。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只要将木桶向长板的一侧倾斜,充分利用长板的作用,就能让有短板的木桶装更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