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 投稿Lesl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47次
  • 评分4
  • 28
  • 0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焦建利

《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14日第1版消息,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与国内20余所著名高中共同发起的C20慕课联盟(高中)筹建大会,2013年8月12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上,华东师大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教授宣布,旨在推动中国高中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的C20慕课联盟(高中)正式成立[1]。

至此,随着C20慕课联盟的成立,慕课,也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相关人士的关注,而慕课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更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慕课之火开始被引入到中小学,从而使得可汗发起的可汗学院以及由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教师开创的翻转课堂之类的中小学在线课程,开始有可能尝试走向大规模。本文试图结合作者自己学习和研究慕课的体验与心得,分析慕课的本质与特征,在简要回顾慕课发展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就慕课对中国基础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启示展开讨论。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慕课是笔者对英文缩略词MOOCs的音译,而这个英文缩略词MOOCs则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也就是说,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中文简称。到目前为止,这个简称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接受。尤其是随着慕课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认可“慕课”这个音译了。

如其名字所示,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那么,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课程(Course)便是其最鲜明的四个特点。

第一是大规模(Massive)。慕课是以在线教育的形式来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深受用户的欢迎。它之所以被称为“大规模”,是因为其注册学生常常多达数千、数万乃至数以十万计,学习者包括教育工作者、商人、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对互联网文化感兴趣的人们。针对一门课程的如此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不仅如此,慕课的“大规模”不仅仅是学习者数量庞大,而且还包括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和自身的专业成长之中。

第二是开放(Open)。慕课是10多年来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的延续,是开放教育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线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所谓开放,是指它突破了人群、地域、时间的边界。我们任何人,只要能上网,只要有时间,只要有学习意愿,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慕课的这种“开放”,也可以理解为“有教无类”。

第三是在线(Online)。前面我们谈到,慕课是以在线教育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线”是指通计算机互联网,或是通过手机无线网络,进行网络授课、学习的方式。也许在将来,它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混合学习的模式。

第四是课程(Course)。慕课和大学的传统课程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慕课更多的是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的课程。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不必然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都会有每周研讨话题、在线视频、实时研讨等形式,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在线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慕课从发端开始,主要是大学阶段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但是随着它向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延伸,高中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提前选修大学课程。

此外,慕课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和特征,比如,内容的开放授权、开放结构和学习目标、开放教学、以社群为中心,等等。

慕课是在线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

其实,慕课并非从天而降的新生事物。它虽然有一个极为短暂的历史,但是却有着一个漫长的孕育发展历程。它是在线教育和开放教育长期积淀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在线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

回顾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历史,它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开放的历史。从2000年之前的开放教育内容,到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计划(MIT OCW),再到2002年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甚至到2003年中国国家教育部启动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精品课程计划,2004年朱学恒带领的全球义工开始将世界名校开放式课程进行中文翻译,拉开了世界名校公开课中文翻译的重要篇章……

慕课的出现,是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教育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7年是慕课孕育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秋天,美国学者戴维·维利(David Wiley)基于WIKI开发了一门开放课程——《开放教育导论》(Introduction to Open Education ),这门3个学分的研究生层次的开放在线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学习者)为这门课程贡献了大量的材料和内容。换句话说,学习者不只是来消费这门课程,而是所有人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设这门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学习这门课程。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很科学的。一方面,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和学习者必须持开放的态度,并拿出实际的行动;另一方面,戴维·维利所选用的WIKI技术平台为这样的共建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样是2007年,加拿大Regina大学教育学院的Alec Couros博士开设了一门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名字叫《社会性媒介与开放教育》(Social Media & Open Education ),它始终都是开放的,既面向以获得学分为目的的学习者,也面向其他任何人。这门开放在线课程的突出特征就在于来自世界各地的特邀专家参与了课程的教学活动。

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斯蒂芬·党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开设了一门课程, 名字叫《连通主义与联结知识》(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 课程编号:CCK08),这门课程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被看作是第一门慕课。这是因为,这门课程兼容并蓄,既借鉴了Wiley的开放内容和学习者参与的思想,又吸纳了Couros的开放教学和集体智慧的举措,不仅如此,这门课程还支持大规模学习者参与,因为它采纳了连通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法。[2]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这个术语也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几位研究员提出来的。从那时开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成功地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而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于2011年秋天,来自世界各地的 16万余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两位教授联合开出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从那时起至今,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以及edX都纷纷上马。

平台与课程提供者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到这股浪潮之中。在亚洲,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都参与edX之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研究机构。

有关慕课的研究在数量和深度上开始增加,对慕课的批评和误解也日渐增多,慕课教学实践中高辍学率低完成率的现象依旧明显;大学和一些商业机构正在积极摸索和探索慕课的商业模式。但这一切并不妨碍慕课的继续高速发展。

2012年4月,上海市教委正式发文批准成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推动上海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课程共建共享。2013年4月,由重庆大学发起、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宣告成立,首批有29所高校加盟。不仅如此,在国内,果壳网和译言网这样的互联网创新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慕课浪潮中来了,网易公开课也推出了世界名校慕课的中文翻译,清华大学还在OpenEdx的基础上,推出了汉化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xuetangx.com),慕课在国内媒体和许许多多的场合,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语汇。

慕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美国凯创网络公司2013年6月一项针对慕课与高等教育关系的全球调查表明,1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提供慕课课程,4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计划在未来3年内提供相关课程;84%的受访者认为慕课是当前教育模式的补充,16%的受访者认为慕课会取代现有面对面的教育方式。

慕课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端的,它对高等教育管理、教与学、课程、师资队伍、学习与教学的考核与评估等许多方面,甚至包括大学的形态,都将会产生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导致传统大学的变革。它所产生的“鲶鱼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正如乔治·西蒙斯所言,不要试图让慕课解决一切问题。

那么,回到基础教育层面,慕课对基础教育将会产生哪些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呢?换句话说,它会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哪些启示?我想,这些可能的影响和启示也许就体现在在线教育教学法、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以及为基础教育领域内慕课实践提供宝贵经验等方面。

第一,慕课以及慕课教学法,对于深化和发展包括面向中小学的在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慕课中,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地方,比如,带测试题的高清授课微视频,或者说微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在线视频的单向传输特性,提升了视频课件的交互性;再比如,慕课中被广泛采用并备受抨击的“同伴互评”,其实对于推动包括面向中小学的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教学法启示。

第二, 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 对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深化中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一种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它是家校分别在学生学习中角色与功能上的调整。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将成为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在推动翻转课堂这样的混合学习模式,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上,慕课不仅可以为中小学提供教学法上的支持,而且也可以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开放内容与开放教学等许多方面,给予中小学校以启迪。

第三,慕课对于促进和深化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迎来了人类教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特别时期,我们仿佛来到了教育资源的大同世界,在这里,人人可为师,个个可学习。只要能介入互联网,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随着慕课的发展,我们不断可以在线学习,而且可以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顶级师资的课程。想想看,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师队伍建设将具有多么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啊。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率先垂范者。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透过慕课微课公开课,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加强与发达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教师同行之间的伙伴关系,学习彼此的学校文化和教学方法,这对于促进和深化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终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仅如此,中小学教师的这种修读慕课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行为,相信会对中小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慕课的深化和发展,对于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教育信息化的过去几十年间,教育资源的建设多采用外行(教育资源类公司)为内行(中小学教师)生产资源,或者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这些模式所建设的资源对于基础教育信息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其实际投入产出是并不高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慕课的发展,尤其是慕课的开放内容与开放教学机制,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一种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新模式,这对于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五,慕课的发展,为中小学慕课实践积累了经验。从最早2008年的课程实践开始,慕课主要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中展开的。随着基础教育中在线教育、混合学习以及开放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的慕课实践,特别是其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将会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慕课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时晓玲.C20慕课联盟(高中)成立,20余所高中联手创建在线公共课[N].中国教育报.2013-8-14(1).

刘增辉.中国MOOCs:与其被动改革不如主动变革——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焦建利[J].中国远程教育.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