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给学生最完整的教育——访浙江省新昌中学校长王伟勇

  • 投稿我是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54次
  • 评分4
  • 19
  • 0

【编者按】走进浙江省新昌中学能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浓的创新氛围:一幢5层的科技楼,从一楼的科普教室到二楼的发明创造展览室,再到三楼、四楼的技术设计室,布满了学生设计的作品和各种材料、设备,并不是很整齐的教室环境展现了学生每天都进行技术学习的痕迹。新昌中学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教育,在王伟勇校长的带领下,各方面教育得到均衡发展,由科技创新特色学校一跃成为浙江省高考名校。本期,让我们与新昌中学校长——王伟勇进行对话,感受由科技教育引领的名校教育氛围。

董秀敏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10009)

王伟勇,现任新昌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曾先后获得“首届新昌县教育功臣”“绍兴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获浙江省第22届“春蚕奖”,系浙江省党代表、绍兴市人大代表、新昌县人大常委会在任常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06年以来,主持了两个国家级课题、五个省级课题、四个绍兴市级课题的研究,两项成果荣获省级一等奖;学术专著有《幸福在追求真善美的路上》。

本刊编辑:王校长,您好!新昌中学作为一所县级中学,为什么能够在技术教育和发明创造教育方面形成特色呢?

王校长: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传统是一代代人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新昌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县级中学,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一开始开设技术课程的目的就是想让这些农村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将来走向社会能有一技之长。没想到,学生的潜力非常大,在老师的启发下,针对生活中的用品改进、发明了很多东西,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极大地坚定了我们开设技术课程的信心。所以,我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发展技术课程以及探索科技创新教育。

本刊编辑:您能具体谈谈贵校开展技术课程和发展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吗?

王校长:30多年来,立足于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一直是我校的重要教育内容。本着“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体现“正规正常加特色特创”的管理思路,将创新教育融人课堂教学。学校以“技术教育”课为载体,对每个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前提下,把“创造发明”课正式列为课程计划,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凡是来新昌中学报到的高一新生,都要参加创造发明启蒙课。课上,老师首先组织大家参观学校的创造发明展览厅,并邀请发明展品的同学现场解说。这种教育方式,激活了学生们长期被应试教育忽视、抑制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潜能,点燃了他们心中创造的热情,个个儿跃跃欲试。为了营造技术教育的氛围,我们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科普活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本刊编辑:您刚刚谈到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能具体说说吗?

王校长:我们立足于国家技术课程,结合学校创新课的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首先,我们学校很早就成立了发明协会,只要学生有创新的想法和意愿都可以加入发明协会,实现自己的创意。其次,我们的技术教师经常带着学生去参观科技展览馆、工厂科技园、农村现代科技园区等,开阔学生的眼界。再次,我们给有发明创造作品的学生提供机会和舞台,带领他们走出学校,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创新舞台,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信心。

本刊编辑:据了解,贵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有显著的成绩,而且在历年高考中也是多次拔得头筹。有人说,高中学生就要心无旁骛地学习与高考相关的课程,否则就不能考出好成绩。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校长都对技术课程持观望态度,怕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您是怎样兼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的?

王校长: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成绩是一回事儿,并不矛盾。首先,技术类课程既然是国家必修课程,那就没有必要考虑是否开设的问题,而是必须开设。作为学校校长和老师,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好这门课程,如何依托并整合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要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渠道,给每一个学生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理想的人的机会。这应该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应该是学校领导者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其次,学生的能力本身就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只有两种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的开发。我校不仅完成国家规定的技术必修课,还额外增加了“创造发明”必修课,无论学生成绩好与坏,也无论学生擅长文科还是理科,每个学生都要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拿出自己的发明提案。高中三年,平均每个学生要有10项左右的提案,最少的也要有3~5项,65%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创造发明作品。开设“技术”课和“创造发明”课的结果,就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不仅在“技术”课上善于思考,提出质疑,而且将这种学习精神迁移到其他学科,指导学生日常的文化课学习,效果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作文构思别出心裁,求证解题独辟蹊径,讨论问题见解独特,活动设计新颖脱俗。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大大增强,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高,高考尖子、学科竞赛能手等大量涌现,许多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校学生的本科入学率达96%以上,名列浙江省前茅,累计已有60多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学校成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优秀生源基地。总之,学生们取得的好成绩不是靠死记硬背的,而是平时的日积月累和活学活用。

本刊编辑:这些学生的成长经历真是十分让人羡慕,那么除了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外,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王校长:我校科技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简单到特色,这离不开每一位新昌中学教师的不懈努力,尤其是通用技术教师。我常对教师们说,当学生在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时,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十分投入地使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探索,从中获得的不仅有很多新鲜的知识,还有求知的心态和能力。我校其他学科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不断求变、求新、求异。科技创新教育在成为学校“最大特色”的同时,也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切人口。从科技教育到其他学科,从知识教育到品德教育,从教学工作到后勤管理,创新意识延伸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成为新昌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比如,历史学科,强调学生做“观察家”“分析家”,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的基本能力”。在语文课上,教师并不设“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悟。所以说,在我们学校创新是没有界限的,学生在每一个学科的学习中都会有创新的想法,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增强。

本刊编辑:从报刊等媒体上,我也了解到,贵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发明创造不断,在高考中屡获佳绩,而且在社会各行业和各领域中工作都富于创新,头脑灵活,小有成就。我想这应该与新昌中学的创新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吧?

王校长:是的。从新昌中学走出去的学生身上都带着一种精神——敢于拼搏,不断质疑、富有创新的精神。我校有一个叫陈晨的学生,看到妈妈医院里细菌培养瓶的缺点,发明了方便的“快速双相细菌培养瓶”,获得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毕业时,她考入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在入学时,校学生会招新,陈晨也报名了。领到报名表时,她一眼就发现:这张表格设计得太俗套,就动手设计了一张新的报名表。就是因为这张独特的表格,让陈晨脱颖而出,而且还担任了文艺部部长。在她担任文艺部部长期间组织和策划了多次独特创新的个性化晚会。像这样的学生在我校不胜枚举:为了修好破了的塑料雨披,学生发明了“多功能烫塑压脚”;为了避免刷涂料时弯腰蘸涂料,学生发明了“自动输送涂料的涂料刷”;而针对自行车的种种毛病,学生发明了“飞轮卡钳”“自动充气装置”“方便车座套”“实心防震自行车”“防忘锁”“防忘铃”等。

本刊编辑:能请您最后展望一下科技教育的未来吗?

王校长: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为我校题词:“学以致用”。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们只有认可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才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未来,我们将在开展好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项目,让每一位来新昌中学学习的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