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在向班级学生、家长群体广泛宣传和征集意见之后,五(3)班的班名正式诞生了——彩虹班,意为追求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生活。全班48名学生6人一组共分为8组,每组的组员经过集体商议,基本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申请组名,分别为红组、橙组、黄组、绿组、青组、蓝组、紫组、斑点组(即黑白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的小组文化来促进班级的管理呢?
一、小组日记是纽带
各组六名成员之间,如果没有一个纽带把他们联系起来,就无法形成向心力。我想到了小组日记这个载体。小组日记的内容非常宽泛,可以记录生活中与小组有关的任何人、物、事,还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爱好来选择其他如“童话记录”“动物记录”“森林寄语”“海洋之谜”“故事续写”等内容。各组每天安排一名同学完成。正面是日记内容,反面是查阅者的留言区。
实行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查阅小组日记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期待,每天来到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阅小组日记的内容和留言。尤其是一些老师、家长的留言更是让组员们感到被重视、被关注的满足。我则会每天选择小组长推荐的一篇日记在班内朗读,日记作者可以加分。这样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小组成员经常一下课就聚在一起讨论着他们的小组日记,这样一来小组日记不仅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而且班级的课间生活变得更有秩序了。
二、小组活动是主阵地
小组文化的形成光靠小组日记还不够,适当的小组活动才是小组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小组活动必须要求小组所有成员一起参与策划和实施,关键是在人人参与中,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本学期,我们根据彩虹班各组的颜色特征开展了系列小组活动,来促进小组文化的形成。如我们开展了“色语”——说说我们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及精神, “花语”——调查能代表我们组颜色的植物”, “物语”——分享与我们组颜色有关的动物等基础活动,来促进小组成员对自己组名的认可,提高学生对小组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有了这些基础活动之后,还可以陆续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 “水果拼盘”、 “生日会”、 “品家乡实物、说家乡特色”、“愉快的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当然,小组成员各有特色,必定会在磨合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彩虹班及时开展了“守护天使在行动”活动,即每组六名成员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放在一个盒子里供大家随机抽取,每周抽取一次。抽到谁的名字接下来一周就要默默地守护着对方,帮对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被发现,直到我在周五的班会课揭晓答案;这时往往会有戏剧性的情节发生,如两个经常闹矛盾、看对方不顺眼的学生,其中一个无意间抽到了另一个的名字,虽然极不情愿,却也要遵守活动规则,默默地为对方服务一周,揭晓答案时,被服务的学生瞬间由不可思议变成心存感激,原本两个剑拔弩张的孩子也会冰释前嫌。
三、小组成长档案是催化剂
每一次的活动体验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是小组成员一起走过的美好瞬间,这里有他们成长的足迹,有他们的笑声和汗水。作为班主任,在小组文化逐渐形成的各项活动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背个相机,帮孩子们记录下成长的过程,然后制成小组成长档案,时不时地在班级展示,也可以在家长会上展示。
开学以来,我把每组的活动照片都保存在一个单独的PPT中,PPT内容日益增多,我则不时地在班级做展示,在家长会上为家长们做展示。看着孩子和家长无比认真地欣赏着他们的照片——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捶胸顿足的样子,我知道,这些照片已经勾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已经成为他们在小组中共同生活、共同成长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记录。
(广东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六小学 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