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长娜1,袁勇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在遴选计划的制订、遴选人员的组成以及遴选的工作程序等方面都比较完善。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和程序可以作为中国大学校长选拔的有益参考。针对中国目前的实际,选拔大学校长需从理念层面、实践操作和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启示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08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17—03
收稿日期:2015—01—18
作者简介:葛长娜(1984— ),女,山东临沂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务处,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实践教学。
袁勇(1982— ),男,湖北大冶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办公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德育教育。
校长作为大学的领衔人物,在大学改革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1]
一、大学校长及遴选的重要性
(一)大学校长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性
哈佛校长德里克·博克在其《大学和美国未来》一书中指出:“大学要在面临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中取得成功和进步,最为关键的一环就在于大学校长能否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的竞争也是校长素质的竞争。大学的发展与校长的领导紧密相关。许多知名大学的发展无不与一位卓越的校长联系在一起,比如哈佛大学与伊利欧特、斯坦福大学与特曼、芝加哥大学与哈钦斯、北京大学与蔡元培、浙江大学与竺可桢等。正是这些人领导大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使这些大学从优秀走向卓越。[2]麦克劳弗林和瑞斯曼在一项对32所不同类型和结构的大学进行历时五年的“大学领导研究”后得出同样的结论:“有相当多的大学校长确实改变了他们所领导的大学的方向,著名大学之所以享有盛誉,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它们曾经在关键时期得到了具有眼光的优秀校长的领导。”[3]由此可以看出,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大学校长遴选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校长的权责是不同的。就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来说,它赋予了校长最大的权力,校长对于大学发展的最直接影响不言而喻。根据法律规定,美国所有高等学校都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且都有独立的董事会。董事会主要通过遴选任命校长的方式来对学校施加影响,而不会直接干预学校的内部管理工作。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首脑,对学校内部各项工作均有最终决定权。对于这样的体系和制度,校长遴选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在中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有直接的责任,因此,虽然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不同,但选出一位好的校长对中国的大学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二、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
美国大学的最高权力掌握在董事会手中,董事会主要由企业经理、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组成,这些成员不论在学术上亦或是教育上都是外行。因此,美国高等教育在组织上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最高的权力结构通常由学术上和教育上的外行人士来领导。董事会的主要工作在于遴选主要的执行人员,比如总裁或者大学校长等。一旦选定,董事会不会过分干预校长的日常领导工作。
校长的遴选对董事会来说是最重要的工作。董事会首先需要成立遴选委员会。另外,许多大学还会组织一个教授委员会以及学生征询委员会,作为遴选委员会的咨询和辅助机构,但并不参与决策。遴选委员会需要聘请专业顾问,这一步骤是非常必要的。专业顾问将为遴选的实际过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解答。遴选过程通常要花费一年或更久的时间,原因在于如何挖掘优秀的候选人,并且鼓励他们来申请,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此,在校长卸任之前,董事会就要开始启动遴选工作,以下是具体的遴选方式与程序:
(一)遴选计划的制订
遴选校长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有细致的计划。在美国,这种计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长角色的变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处理复杂事物、平衡多方关系,既能与教职工磋商,又能与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协调,还能应付学生抗议运动,并能承担学校财务压力的校长。二是共同治校的要求。校长遴选工作由多方参与,比如教授、学生及校友。三是机会均等法案。20世纪60年代后,联邦提出“机会均等”政策,校长遴选也要鼓励少数族裔及妇女应征。四是校内人士和校外人士都要考虑。五是遴选校长的时机和原因。六是遴选方法要灵活变通。
(二)遴选委员会的组成
遴选委员会的人员组成通常有四种:一是由学校董事会本身组成;二是由学校各组成单位选出的代表组成遴选委员会,又称单一遴选委员会;三是同时成立两个委员会,一个是寻找委员会,负责找人,一个是鉴定委员会,负责选人;四是由校董会中的委员会再加上教授、学生及其他代表组成咨询委员会,协助遴选工作。在以上四种形式中,第二种最为普遍。这种单一的遴选委员会包括了校董、教授、职员、学生、校友、社区的代表。担任遴选委员会的人选通常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对学校各种计划和问题有深刻的了解;二是对学校各种事物有广泛的经验;三是持有谨慎的态度和平衡的判断能力;四是有尊重、认知和容纳他人的不同意见的能力。委员通常是依据校董会事先制定出的标准来选择的,每一位成员必须遵守有关纪律,保持公正、客观,严守秘密,如果发现某一位成员表现出某些倾向性,其他成员会给予提醒。
(三)遴选委员会的工作程序
遴选委员会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定遴选校长的标准。一般来说,这种标准是依据学校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和需要来制定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校长应具备的一些素质,比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行政能力的高低、承受压力的程度、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领导能力等。由于受历史文化影响,遴选标准比较重视大学的管理效率,因而对校长的行政能力比较重视,相对而言,不会在学术上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此外,深受政治论倾向的影响,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日益突显,导致大学卷入了日益复杂的社会,因此,其大学校长遴选标准也是比较复杂的。当然,这些标准都要得到所有委员会成员的认可。确定遴选标准后,要建立一个候选人圈。在这一阶段,董事会通过在著名的高等教育杂志或其他有影响的报纸、媒体上发布广告招聘校长,或者通过给一些知名的校友、其他学校的校长、教务长以及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写信,或是直接与一些在教育界或其他方面有较高声望的重要人物进行秘密联系、劝说他们来应聘校长等方式,确定入围候选人。除少数人选自荐外,绝大部分候选人都是别人推荐的。然后,从已经设定的圈中通过综合评价挑选出比较理想的候选人。再通过对这些候选人的各种情况的调查,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初步面谈。遴选委员会根据面谈结果,经过慎重讨论,缩小范围,而后邀请被选中的候选人来学校正式访问。校园访问后,通过对几位候选人的面试,最终经校董事会讨论后确定人选。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通常都会有对整个过程的记录与整理,最后要交专门部门保管。
三、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及其不足
中国的公办高校通常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以说,公办大学校长的选拔是在上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组织下,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的。例如: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先对一些人选进行摸底,在特定的范围内,包括在大学内部组织一些民意测验和推荐活动,然后综合比较,其结果作为上级主管领导决策的参考,最终由上级主管领导来决定校长人选。对于校长选拔,分别从年龄、学历、专业、职称、工作经历以及政治身份给予严格限定。[4]可见,现行中国大学校长的选拔方式仍是传统的行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这种方式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一是与中国现在的社会经济制度不适应。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高校遵循统一的办学模式,校长都由上级领导部门直接指派。其弊端在于,校长只需对上负责,而对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和意见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的实际诉求。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竞争因素影响了诸多领域。高校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竞争力亦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一个优秀的校长、一个具有竞争意识的校长才能领导高校更好地改革与发展。二是与当今大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相背离。当今中国需要大学校长扮演多重角色,如调解者、改革的发起者、形象的创造者等,通过传统方式选拔的校长不能适应多重角色的需要。当代大学的发展赋予了大学校长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大学校长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和道德修养,同时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而中国目前选拔校长的标准和方式不利于真正适合做大学校长的人脱颖而出。
(二)中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改进策略
针对当前中国大学校长选拔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从理念层面、实践操作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第一,理念层面。理念是实践的支撑,只有完善理念,才能有正确的实践行动。其实,仔细考察美国的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它并不是纯粹的方法和程序上的一个紧密细致过程,而是始终彰显着特定的大学理念,可以说是由特定的大学理念派生而来。因此,对于大学校长的选拔,要根据明晰的大学理念来确定校长产生的路径,以能否有利于坚守大学理念、有助于大学持续发展为依据。校长应当立足于大学的使命与价值,应该是学者社群的领航人,而不是政客,能在诸多诱惑和压力面前守护大学精神,维护大学和学术研究的独立,在坚守核心价值、优先保证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功能的前提下,平衡大学的多种功能。无论从哪方面说,大学都不应该完全沦为实践国家意志的工具,也不可充当任何特殊利益的代言人。应该从大学的本质、大学的发展、大学的功能与定位等方面出发,来确定大学校长的人选。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大学根源出发,从选拔的根源开始,选择最适合做大学校长的人去做大学校长,而不是行政任命。
第二,实践操作。虽然美国的遴选制度也有其固有的弊端,但相比之下,其遴选的程序和方法还是比较完善的,整个过程非常系统、严密,而且严格遵守公正、公开的选拔原则。遴选过程由多方参与、民主决策、不断地沟通与协调,最终以大学的发展为目的,层层选拔,选出最卓越的人选。当前,中国的大学校长选拔还只停留在行政任命的阶段,政治色彩很浓,更多考虑的是国家政治层面的利益,而没有切实地从大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笔者认为要在端正选拔理念的基础上,制定并实行科学的大学校长遴选制度,遵从民主、公正、公开的原则。首先,要制定选拔的标准,依据选拔的标准,学校可以通过媒体进行聘请的宣传,让更多达到标准的有志之士应征。其次,要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大学可以评选成立一个校长遴选委员会,选举委员应由学校各个部门的成员派代表参与,在充分了解各应征者的情况后,投票选举决定。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第三,社会环境。正如阿什比所言,“任何国家的大学都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5]实际上,美国这种开放式的遴选制度能够顺利进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整个社会不但有一种民主的氛围,更主要的是整个社会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诚信系统。从整体上讲,无论处在哪个层次的人,多数人都会严格遵守遴选规范与原则,比较公正地做出评判。因此,就中国大学校长的遴选来说,首先,政府应营造一种良好的遴选环境,需健全教育法规,根据依法治校的原则,赋予大学自主办学的权力,切实营造校长遴选的法制环境。其次,公民自身应维护公民权利,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一是与大学有利益关系的公民和群体要真正重视自己的权益和权利,积极参与到大学事务以及大学校长的遴选中来,为学校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在选拔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以诚信为基础,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正评判。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客观、公开、公正的遴选得以进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黄俊杰.大学校长遴选:理念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胡国铭.大学校长与大学发展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王长乐.略论高校校长的选拔方式[J].上海高教研究,1998(11).
[5]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