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 蒋连伟
建设特色学校,既是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全国各地兴起厂建设特色学校的热潮,但一些学校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只有“特色”的形式,而无“特色”的实质,最终可能落得个劳民伤财,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何有效地创办特色学校呢?
一、把握校情,准确定位
建设特色学校不能脱离校情地天马行空、盲目求异,也不是共性化的盲目抄袭,到外面走一圈的“舶来品”。学校特色是关系性概念。它总是在与其他同类学校的关系中得到确证。也就是说,学校特色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显现,是个性基础上的共性存在,正如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所说:“特色学校就是核心价值与附加价值的统一。核心价值就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国家的课程标准、落实国家的培养目标;附加价值就是自身改革的切入点、自身的个性追求、自身的独特传统。根据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科建设、学校文化的不同,就形成了多彩的学校办学特色。”这告诉我们,打造特色学校既要考虑学校的共性要求,遵循办学的基本规律与一般原则,又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体现个性特点,要根据自身条件准确定位,形成体现本校特点的理念、思路、举措、策略。这就需要我们在特色建设中静下心来,细细思考、认真分析、广泛调查、科学论证;需要对学校的历史传统、发展现状、师资水平、生源条件、设施设备、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全面了解;需要在对学校的主客观条件透彻分析、准确判断和对同类学校比较权衡,把握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校情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方向。如,重庆市的青城山学校背靠“道教名山”青城山,学校根据这一优势特点,提炼出“静学幽思,悟道明德”的办学理念。紫坪铺学校位于紫坪铺水库旁,学校依据自身的地缘优势,提炼出“乐山乐水,育厂育智”的办学理念。这样的办学理念既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又与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浑然天成,有机融合,体现了“因山而名”“因水而灵”的生态文化特色。这样的定位就有利于切合校情,符合特色学校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在遵循共性要求的基础上打造本土化的校园文化。
二、突出个性,错位发展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精髓。建设特色学校在遵循学校发展一般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个性,彰显特色,而不能一味跟着别人走,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如,某些学校盲目跟风,人家创建“书香校园”,它就搞“诵读经典”,人家注重校风校貌,它就建设校园环境。如,某校是一所小规模的山区学校,学校硬件设施没有优势,却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特色建设项目,这种跟随式策略,只盯住别人在前面不断晃动的脚,而忽视自己脚下的路,不仅导致千校一面,毫无个性与特点,而且一旦失去“鞋”的带路,就会一片茫然,不知路该如何走。因而建设特色学校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选择主打项目要“一校一品”“错位发展”,注重张扬个性,寻求创新突破。在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教育管理、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园环境、学校设施等各个方面,要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风格特点,走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道路,否则就偏离了特色建设的轨道,就有悖于“特色学校”的本义。如,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开展棋类活动,并将其作为学校特色倾力打造。从90年代开始,该校不仅在重庆市历年的棋类比赛中成绩卓著,还先后为国家少年队输送了多名棋手。该校以国际象棋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主打项目,就体现了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
错位发展不仅体现在校际之间,还要体现在校内师生的发展上。特色建设的载体是学牛,建设特色学校的根本点是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能校际间有差异,校内却搞一刀切,齐步走。有的学校以书法为特色.就要求所有学生都练书法,有的以某一体育项目为特色,就要求师生都开展这一活动:不管师生愿不愿意,适不适合。这种全校师生整齐划一地训练同一项目,发展同一特长的做法,学校特色是发展了,但师生的个性却被遏制了,这就与特色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实际是一种假特色。因而建设特色学校,既要有主打项目,倡导师生积极开展,又要尊重师生的兴趣爱好,让师生自主选择,把主流活动与多样化活动相结合,既有活动重心,又分类推进,让师生异步发展、异域发展,在共同发展中找到适宜自己的活动方式与项目。对教师而言,这种爱好不同、错位发展,不仅有利于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举行各种专题讲座;组织各种研究性学习,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还因教师各有专长,有利于学校群星闪烁,各显其能,既优势互补,放大效能,形成整体优势,又因教师各有所长,互有需求,有利于相互学习、互助协作,从而减少摩擦、降低内耗,大大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彰显优势,扬长避短
建设特色学校不仅要注重错位发展,体现出自己鲜明的独特个性,还要注意扬长避短,彰显优势。一方面,能体现学校优势的东西一般也正是学校的特色所在,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特色建设的关键点与突破口。另一方面,若只重特色,忽视优势,就会导致学校的特色建设品位低,效益差,难成气候,形成核心竞争力,既增加建设的难度,也使学校的特色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因而我们创建特色学校,不仅要注意错位发展,突出个性,还要注意彰显优势,扬长避短。在制定目标规划时,要注意与同类学校比较,知己知彼,分析自身与其他学校的差异,对学校的优势与劣势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与准确评估,以选准主攻点或突破口。在选择主打项目时,既要注意与众不同,还要先筛选多个项目,再从中选择具有优势的项目,这种选定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一步,不仅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也决定学校特色创建的成败。如前面列举的某山区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特色建设项目,这无论是从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还是从教师的操作技术与实践经验来看,都不是最佳、最符合学校实际的选择,既难以真正体现学校特色,更无从彰显优势,就显得很不适当。后来在专家指导下,学校根据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很高的校情,将“留守儿童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建设项目,既符合学生及家长的需要,还因教师大多是当地人,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更便于学校的举措“接地气”,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便于与当地政府沟通,与村组联系;易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指导、生活关照和物质扶助,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样的项目选择就更切合校情,更易于实施,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优势与长处。
四、发掘潜能,激活亮点
建设特色学校不仅要错位发展,彰显优势,还要发掘潜能,激活亮点。一方面,普通中小学有共同的任务与要求,要遵循一般的规律与原则,学校之间共性化的东西太多,就容易遮掩个性化的差异,看不到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另一方面,学校优势的显现也有一个过程,在条件不具备,或学校处于起步阶段、低谷时期,其优势就更难体现。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自身条件不好,优势不突出,更容易盲目跟风。因而我们在特色创建中,要仔细审视自己,全面、透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尤其是优势不太明显的学校,更要从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出发,充分发掘潜能,把那些本属于自身优势、只因过去未重视,或条件不够,没充分体现出来的东西,通过创造条件,使其由隐变显,充分表现出来。如前面列举的某农村山区学校,在现代技术教育方面没有优势,但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相比于城市学校或一些重点学校来说,其留守儿童占的比例更大,教师也与其家庭相距更近,更了解学生与家长的实情,更便于与村组和当地政府沟通,学校以此为主打项目,就更具优势。这种因过去有所忽视,未得到充分体现的潜能,就是学校的优势所在,是学校特色的生长点,学校对其大力开拓就容易取得成就,形成优势和特色。还有的学校其特色建设到了一定阶段,进入发展的“高原期”,要取得进一步的成绩也往往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寻找发展的潜能,将其作为突破“瓶颈”的突破口。
在师生积极发掘学校潜能的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开发师生的潜能,特色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要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而人的个性难以十全十美,某一方面有优势,另一方面就可能有缺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要素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在每个人身上存在,使人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智能特征和独特价值。“鹤颈虽长,断之则悲;凫胫虽短,续之则忧”。作为管理者不能用一个标准和一把尺子来评价教师与学生。要把人的个性差异当作财富来开发。如,某教师对本职工作无兴趣,厌倦教学,但其他兴趣广泛,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过去就会斥其不务正业,鞭笞挞伐,结果领导费力劳神,该教师依然故我。若因势利导,调整工作,安排其负责兴趣小组或开发艺术类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该教师扬长避短,呈其所能,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师生的缺点能变为优点,学校的劣势能变为优势。这种亮点的激活,既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又因师生个性有了新发展,使学校特色更加彰显,还减少了学校的矛盾摩擦,有利于缓和干群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五、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特色学校具有稳定性和整体性,它不是随意可贴的标签,不是鸡尾酒可以迅速勾兑。它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办学长期积累的产物,是特定时空和人文环境铸造的结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创建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靠搞几次活动,举行个仪式,写两篇报道,就一蹴而就。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只有三天热度,速成的快餐文化只是一时的鲜亮,浮躁的心态只会导致特色建设像无根的浮萍,没有根基,像吹出的泡泡,转瞬即灭。建设特色学校需要历史传承、自然积淀;需要潜移默化,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溶释到学校各个方面,内化为相应的特色文化;需要时间磨砺,历史固化,似陈年老酒,需酝酿窖藏,才香飘万里;需要坚守,一代又一代长期努力,持续探索,不断创新;需要循序渐进,一般要经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这样一个由点到面、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要有一个“特色萌芽——特色初显——特色成熟——特色定型”的发展过程。在“特色项目”阶段,要全面分析校情、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选定特色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嗣绕该项目制订规划,提出举措,开展活动。在“学校特色”阶段,要以选定的项目为重心,完善制度,构建机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使该项目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之成为学校的亮点与特色。在“特色学校”阶段,要在学校特色项目的开展中,提炼出相应的办学理念,并将其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师生的行为习惯。使以往单项的特色成果得到固化,并由点到面,带动其他工作,扩展到各个方面,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与特色,使学校的局部特色能转化为学校的整体特色。
六、注重内涵。提升品质
建设特色学校不仅要注重独特性,还要注重优质性,这不仅是因为“特色”本身就内在包含了“独特”和“出色”的意思,“特色的本质在于‘独特’和‘优质’两个方面”。若只重特色,忽视优质,不仅没有抓住“优质”这一特色学校的本质规定性,使学校名不符实,还因为只有特色,没有优质,其特色建设就没有多大意义,就难以真正体现特色建设的价值,打造学校品牌.也容易导致人们在实践中片面追逐“标新立异”,忽视学校内在品质的提升和整体目标的达成。当前各地建设特色学校的不少,但能保持持续发展的不多。原因就在于一些学校对特色建设的目的、意义认识模糊,眼光短视,把特色建设当作“漂亮外套”或“金字招牌”,为“特色”而“特色”,而忽视内涵丰富,结构优化,实力增强,品质提升。
特色建设的根本点是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学校文化。因为文化的影响是稳定的、长远的。一位哲人曾说过:文化书写在人们的脸上,融化在人们的血液里,体现在人们的交往中。“学校是文化的园地,办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铸造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学校之所以成为特色学校,就是因为它创建了一种独特、优质、稳定的学校文化模式”。文化是特色的根,是学校的魂,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性格”,它不仅能为学校特色的形成提供生存土壤和发展动力,也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特色建设成功的关键和重要标志。我们要提升特色建设的品质,就要紧紧抓住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打造自身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办学风格或个性文化,形成学校的“性格”。要把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特色建设追求的最高境界,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给学校特色建设涂上厚重的生命底色。
在注重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同时,还要通过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品牌。特色和品牌是一脉相承的,特色是品牌的基础和标志,品牌是特色的提升与体现,二者是特色学校发展中的不同层次与阶段。因而在特色创建中,不仅要将内涵发展与特色创建有机统一,还要把特色彰显与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相结合,不仅要积极打造学校特色的亮点,丰富特色建设的内涵,要通过多样性的教育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与要求,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真正体现“独特性”与“优质性”的内在统一,能通过特色建设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学校的声誉,提高学校发展的档次,打造学校的品牌。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湖南耒阳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