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师生日常交流问题的思考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464次
  • 评分4
  • 89
  • 0

任红梅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征、心理特征,而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老师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发现教学契机,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学生会觉得老师很亲近,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自觉接受教师的关爱与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良好的沟通也是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就中小学学校师生日常交流与沟通的渠道、方式及效果作分析探讨。

一、师生面对面,保持基本沟通渠道畅通

1.教学交流。专业课程领域,教师有较高的权威性,学生会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探讨。特别是教学能力较强,功底深厚的老师,往往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师生交流学习问题、学习心得与困惑的过程中,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其师”并“信其道”,是良好交流的基础。

2.针对性谈话。以解决学生问题为目的的交流,多带有紧迫性。多采用一对一面谈的形式。

3.非功利谈心。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努力去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学生才会认同你。可以和学生交流各类话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双方像朋友一样,交流自然愉快,多在课外进行。

效果分析:这种面对面的传统的交流方式因其发生及时便捷,有真实的情感交流,仍为师生交流的基本方式。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是顺利交流的重要因素。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态度,尤其是教师的态度。所以有效沟通建立在师生双方相互尊重、信任、接纳对方的基础上。学生能认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愿意和老师沟通,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心理状态,站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去沟通与交流。

二、善用辅助手段,使沟通渠道丰富多样

1.用文字走进学生心灵。周记是教师探求学生心灵的窗口。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琐事,探求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的老师不仅仅是良师,更重要的是益友。

2.班级活动的激励作用。教师平常就要有意识地通过班会、辩论会、运动会、社会实践、节日晚会等活动,创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把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方向转化为班级氛围和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与学生的交流。

效果分析:进入青春期以后,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人交往,对教师敬而远之。消极情绪控制与封闭的内心往往相伴,而文字或活动交流往往使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与学生主动交流的愿望,能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防范心理,尤其是与老师有严重对立倾向的学生。班级活动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亮点,进行鼓励赞扬,这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心理沟通的基础。但文字沟通与活动沟通进行过程较长,需要教师营造温馨的“自己人效应”,要学生视自己为自己人,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走进学生心灵。

三、使用现代技术,让沟通超越时空

1.网上聊天,师生交流无障碍。作为一种即时通讯方式,腾讯QQ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中普遍喜欢使用的一种通讯工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在课余时间或者是放假的时侯,学生可以用QQ很快联系到老师和同学,一些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解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会选择创建一个班级群,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把自己生活中的灵感、学习的困惑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网络即时交流的联系方式既方便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提高了开放教育的教学灵活性。学生乐于接受的交流方式,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网上博客论坛,平等交流的空间。现代的学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学生喜欢网络,师生交流也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适应学生心理变化。在网络上创建的个人空间、博客可以自由书写心情,记录生活,表达意见,学生、教师作为平等的朋友,使用网络昵称相互拜访,发表评论,学生仿佛带着面具与老师交流,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太多的顾忌,这让大多数学生有了发表意见的地方,很受学生的欢迎。网络论坛更因真诚、自由、富有个性特征成为学生真情流露的地方,学生在博客或论坛中讨论感兴趣的问题,而不必在意老师与家长的态度,所以网上的学生更加真实。网络交流联系方式既方便了学生与老师之间顺畅交流,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灵活性。

效果分析:现实生活中,学生拒绝与教师交流的原因很多。师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需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教条,以尊重、理解、真诚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内心,采用灵活多变、贴近学生心理的方式与之交流。而网络因为拉开了双方距离,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学生显得异常放松,教师在互联网另一端成为一个倾听者。喜欢新鲜、流行、刺激的学生也能在这里体会到真正的平等,可以畅所欲言,加强了交流的实效性。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师生有效交流与沟通、师生关系和谐都是学校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教师更应该明确差异是沟通的基础,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和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只有用更加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更加高效、灵活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才会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本论文是河北教育厅2013年立项课题“教育公平的师生视角差异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号:GH134004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