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兽医学论文范文,兽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药在猪场预防保健中的作用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560次
  • 评分4
  • 85
  • 0

1. 预防与保健是否与区别?有何区别?

预防与保健的目的相同,均是疾病还没有发生的前提下,防治疾病的发生。但预防与保健实现的途径不同,预防针对的是病原,保健针对的是机体。即中药的预防功效通过“祛邪”实现,中药的保健作用通过“扶正”实现。

2. 中药防治疾病与西药有什么本质区别?

中药主要通过调节机体而发挥作用西药主要通过杀灭病原而发挥作用,即“中药治猪病,西药治猪病”。

3. 化药的耐药性是如何产生的?中药是否也会产生耐药性?

西药的穷追猛杀,逼迫病原想法逃避,而其抑杀途径过于单一,又使病原容易逃避。中药不易产生,因为绝大多数是通过调节机体而让“病毒”知趣离开,及时有些“祛邪”中药对病毒也进行抑杀,但也是多靶点的。

4. 为什么我们疾病的防治技术较过去有了质的提高,但畜禽的疾病却越来越多?

由于国家相关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致抗药性等化药在养殖中过度滥用,加重了机体的负担,破坏了机体的平衡,为病原的感染提供了机会,如此恶性循环。

5. 为什么我们的饲料原料储存技术和饲料脱霉技术在不断提高,而饲料霉菌毒素对动物造成的危害却并未减少,甚至还越来越严重?

目前养殖过程中,无节制滥用化药,严重损伤了动物的肝肾功能,导致霉菌毒素分解,排泄受阻,进而大量蓄积,引起中毒。

6. 如何有效解决猪病复杂的问题?

彻底打破传统治疗为主的理念,建立“预防、保健”为主的理念,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预防:用“祛邪”作用的药物预防病原侵入。

保健:用“扶正”作用的药物调节机体平衡。

史万玉/ 河北农业大学

(一)猪场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目前,传染性疾病仍然是危害猪场的主要疾病,病毒性疾病又是重中之重。虽然,许多病毒病目前都有疫苗用于免疫保护,但由于毒株的不断变异,许多动物免疫疫苗后,仍然发病。另外,自2005 年起,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吗啉(双)胍、金刚烷胺等抗病毒化药已全面禁止用于食用动物,这样导致了养禽业中抗病毒化药的空白。这样对病毒病的治疗就落在了中药和生物制品肩上。尤其是具有生物同源性,作用功能多,副作用小,且来源广等优点的中兽药显出了它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吗啉(双)胍、金刚烷胺等为何在兽医上禁用呢?是为了避免过快耐药,致人的病毒病无药可用。为何病毒对这些化药如此容易产生耐药性呢?这是由于现代医学治疗病毒病的理念以及化药所追求的成分明确和单一所决定的。

化药易产生耐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追杀理念,现代医学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理念主要是用药物对引发传染性疾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进行抑杀。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已存在几十亿年,其不会轻易被消灭。正如哲人所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化药的穷追猛杀不但杀不尽这些病原,反而促使细菌、病毒等病原通过不断变异进行逃避。二是成分单一,化药所追求的“成分明确和单一”,决定了化药对病原作用靶点的过于单一,使得病原在逃避药物抑杀作用时变得较为容易。病原的成功逃避,药物便对其失去作用,这就是耐药性的产生。

(二)中药防治猪传染性疾病的作用于原理中医药无“细菌、病毒”之名,但根据病毒感染所致的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表现的高热、发斑、烦躁、神昏等症状看,病毒性疾病应属中医“热毒”范畴;又因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高传染性、流行性和高致死率等特点,可进一步归为温病中的“瘟疫”、“疫毒”。中医认为“疫毒”本事自然界的常在之物,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与人及动物“和睦”相处,“疫病”暴发之时往往是“疫毒”与机体之间不和睦,力量失衡的一种表现。

中医是如何有效防治“疫病”的发生呢?中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原则:扶正、祛邪。

1. 扶正。“正气”:是指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中医扶正的着手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二是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提高机体对致病因素特异性的抵抗力。

(1)提高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中医称“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为“阳气”,俗称“火力”,“阳气、火力”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维持全身体温的主要热量来源。“阳气、火力”壮,抗病能力自然就强。机体的“阳气”在与“邪气”斗争的过程中,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来与“病邪”抗争。感染性疾病发病过程,动物表现出的“发烧”便是“阳气”与“邪气”斗争的具体表现。所以,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不能上来就用单纯的“退烧药”来退烧,随后会再次“烧起来”,埋下病根难除的隐患。正确的做法是在“祛邪”的基础上,进一步扶助“阳气”,当“病邪”被彻底清除后,“高烧”会自退,病邪痊愈。

一个动物患病后,不是表现发烧,而是体温偏低的话,往往就较难治愈了。濒死前的动物的表现:“四肢”开始发凉,气息、心跳越来越微弱,这是心、肺机能活动的表现,亦即阳气不足的表现,随后出现全身变凉,口流异物,粪便自流,最后心跳、呼吸彻底停止,这是五脏六腑机能活动彻底丧失,阳气遗失殆尽的表现。由于阳气亡失殆尽,邪气肆虐,导致躯体腐烂。

健康动物是不需要补益“阳气”的。阳气太过会“化为火”(俗称上火)。但由于目前养殖环境的恶劣、化学药物的滥用、饲料霉菌毒素以及免疫抑制疾病的普遍存在,大大损伤了动物的阳气,使其处于阳气不足的“亚健康”状态,故不宜出现补益太过的情况。

中医认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肺、肝、肾、心、脾,脏腑之间如同五行相生相克。当前养殖过程中,随意全程应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使脏腑平衡难以维系,机体火力急剧底下,各种病邪乘虚而入,造成机体器官的损伤。比如,霉菌毒素只能依靠肝脏来代谢,肾脏来排泄,肝肾受损导致毒素蓄积,进而引起毒害。

如何增强机体的阳气、火力?许多中药具有“补阳气、增火力”作用的药物,比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等等。有人认为应用中药单纯增强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应该是用中药调节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使其平衡协调发展,此时机体的火力才最壮。

(2)提高猪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中兽医认为,机体还必须时刻与外界环境维持平衡状态。否则,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机体不能够及时与外界环境构建平衡,也会引起发病。中兽医学认为“心藏神”,机体抗干扰及抗应激能力的强弱与“心藏神”功能的正常与否关系密切。当“心不藏神”时,轻微的环境刺激,就会引起心悸、躁动不安等全身不良应激反应。所以,可用具有“安神”功效的中药提高机体抗应激的能力。如:远志、酸枣仁、朱砂、龙骨、柏子仁、茯神、夜交藤、合欢皮、合欢花等。

(3)提高机体对致病因素特异性的抵抗力。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有些疾病除了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要强盛外,机体还必须具备对这种疾病特异性的抵抗力。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掏取疯狗的脑浆,蒸熟后往伤口上涂抹,可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这其实就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疫苗接种。所以,我们为了提高猪群对传染性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常免疫接种疫苗。但目前的现状是由于猪群的免疫抑制以及毒株的不断变异,许多猪群在接种疫苗后,仍然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发病。研究发现,在应用疫苗给猪群免疫接种的同时,配合应用一些具有补益功效的中兽医制剂可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使猪群对致病因素特异性的抵抗力大大增加而减少发病。

2. 中药的祛邪作用。病毒属中兽医学中的“热毒”,可以应用具有“祛邪”作用的中药将侵入体内的“热毒”,驱除出去,疾病即可痊愈。具体的做法是在扶正的同时,可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应用中药从不同途径进行祛“热毒”。一共有6 种方法分别是(1)解表法—使“热毒”从汗液发出;(2)宣肺法—使“热毒”从肺气散出;(3)泻下法—使“热毒”从大便排出;(4)通淋法—使“热毒”从小便渗出;(5)凉血法—使“热毒”从营血透出;(6)攻毒发—使“热毒”从被就地失活。

(1)解表法—使“热毒”从汗液发出。解表法又称“汗法”。病毒病的初期多属外感风热表证,宜用辛凉解表法,其选用的药物性味多辛凉,在临床上常与清热解毒药配合使用。常用代表方剂如银翘散,银翘散的二次开发制剂“双黄连”(金银花、黄岑、连翘)口服液、粉针,荆防败毒散饮(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穹、枳壳、羌胡、独活、茯苓、桔梗、甘草)等。本法适应为:温病初期,热在卫分,如猪瘟、流感初期。

(2)宣肺法—使“热毒”从肺气散出。用清热宣肺方药施治,以使肺通气畅,“热”随气出,达到降热之效。代表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加味。本法适用于热入气分、邪热壅肺之高热病证,表现为发热、呼吸喘粗、咳嗽、鼻流黄色浓涕、鼻盘发热而无汗、口色鲜红、舌苔黄干、脉洪数。

(3)泻下法—使“热毒”从大便排出。简称“下法”,是用以泻下作用为主的方药以攻逐体内结滞的方法。“热毒”在胃肠积滞,必须要蒸发肠胃的液体,导致粪便干结。此时可用具有泻下功效的方药,使体内的“热毒”随大便排出体外。如大承气汤、白虎承气汤(生石膏、生大黄、生甘草、知母、元明粉)等。

临床经验表明,凡“热毒”引起的高热便秘病例,只要粪便开始通畅,则有热退迹象,预后向良好发展。

本法适用于热入气分,热结胃肠之证,主要表现为大便密结的高热病例。

(4)通淋法—使“热毒”从小便渗出。“热毒”在体内积聚时,可采用“清热通淋”之药方,通利小便,从而使体内的“热毒”随小便排出体外。代表方剂如:八正散(木通、瞿麦、车前子、萹蓄、滑石、大黄、栀子、甘草)。

本法适用于小便黄短之高热病例。若有湿热黄疸也宜用清热利湿法,方用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

(5)凉血法—使“热毒”从营血透出。采用清热凉血的方药,以达到泄热养阴、凉血散瘀之效。代表方剂如:清营汤(牛角、生地、元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清瘟败毒饮(石膏、生地、水牛角、栀子、桔梗、黄岑、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清开灵(由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岑苷、银花)。

本法适用于“热毒”已入营血,表现为高热神昏,精神极度沉郁,行走摇摆,呼吸急促,食欲废绝,身见血斑疹,或粪便带血。此时病至后期,救治较难。

(6)攻毒发—使“热毒”从被就地失活。采用本身具有较强毒性的方剂,达到以毒攻毒、热毒快速失效的目的。

当热毒在体内快速增殖时,有时即使使用解表、宣肺、泻下、通淋、凉血的方法也难以使体内的“热毒”难以及时排出,此时配以“蜈蚣”、“全蝎”、“蟾酥”等本身具有较强毒性的中药,可以达到以毒攻毒,以毒制毒,一物降一物的效果。从而使热毒失去活性,不再对机体造成危害。

本法适用于烈性“热毒”入侵,发病较为骤急的病例,如高致病性的猪瘟、蓝耳病等。

(本文根据会议录音及资料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