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唤醒那片沉睡的风景——《少年王冕》“先学后教”教学寻绎

  • 投稿任民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22次
  • 评分4
  • 47
  • 0

江苏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222000) 谢传刚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少年王冕》一课选编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对这一教学过程作一番寻绎。

先学:抵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静静地读一读课文,想想:王冕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作适当的批注。

通过自学,学生很容易抓住王冕孝顺与勤学的特点,并且找到课文中相关语句进行佐证。这一教学环节也是很多语文教师经常运用的,应该说大都能达到教学目标,因为这个环节的设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到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很轻松地“摘到了桃子”。下一步怎么走?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内容,品读找出来的语句。

师:有些同学找到了刚才没有发现的句子,大家的思考在一步步地深入。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你画了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想的。

生:(读)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师:从读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王冕很勤奋。

师:能联系语句说得具体一点吗?

生:“每天给的点心钱”,“积攒一两个月”。

师:是啊。联系上下文,我们看一下,这点心钱是让他干什么的?

生:吃早饭的。

师:他是一天不吃早饭吗?

生:不是,是一两个月。

师:一两个月,王冕都不吃早饭,省下钱来买书,这的确说明他很勤奋。还有画别的地方的吗?

生:(读)“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王冕才10岁,不上学心里一定很难受。他还说在学堂里闷得慌,说明他很懂事。

师:你把这种懂事的感觉带到文字中再读一读。

(学生读得很投入。)

师:掌声送给她。(学生鼓掌。)

师:还有画这段话的吗?

师:(指一名学生)王冕没法读书了,会有什么感觉?

生:十分痛苦。他母亲挣的钱,养活自己都很困难。王冕在学堂里心里也不好受。帮人家放牛,既能贴补家用,又能读书。

师:王冕在自责。你把这种感情带进去,再读一读。

师:小小的王冕说这话时,感情是复杂的:既想安慰母亲,又有自己的痛苦。我们根据自己的体会,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

师:那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呢?

生:(读) “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师:母亲说这段话时,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呢?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母亲说这话时心里是愧疚的。

师:请你带着愧疚的感情来读一下这段话。

(学生读,但语速偏快。)

师:母亲对孩子说话,语速要慢一些。哪个同学再来读一读?要读出感觉来。

(这个学生读得比较到位。)

师:这位同学读时,有几个词语读得重一些,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实在、只好。

师:对,听别人读书时,我们也要用心。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部分对话。女生读母亲的话,语气要沉重一点;男生读王冕的话,他虽然心里难受,但又不想让母亲不高兴,语气相对要轻松一点。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出了“话里有话”。

学生的学在步步深入,越来越接近一些学生已有思维的边界。他们会觉得有些话心里有,但不知如何表达。这种“愤悱”状态值得我们教师欣喜。这是学生在靠近我们有所作为的领地,但最后的突破还没有到。

后教:拨开云雾见青天

“凡是学生能一读就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凡是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那些学生看不出来,但经过教师点拨就能豁然有所悟的地方。本文选自小说《儒要外史》。小说是写人的。这一篇不长的选文,却有一大段写景的内容。作者为何要浓墨重彩地写景呢?“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景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师:你们还画什么地方?有一位同学画了别人没有画出来的地方。(指名学生读)

生:“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你为什么画这么一段话?

生:这地方描写得很美。

师:有没有也画这段景色描写的?

(没有学生举手。)

师:你们为什么没画呢?

生:这段话只描写了景色,并没有十分具体地写王冕。

师:那这段话有没有用呢?

生:这段话写出秦家人让王冕放牛的地方十分美丽,更能表现出秦家人对王冕的关爱。

师:噢,你是这样理解的。同学们,这位同学眼光独具,找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找的地方。他知道这段话写得好,但为什么好,说得有点不太到位。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花这么多笔墨写了一段景,这段景与全文显得好像有点不契合,那么是不是要去掉呢?

生:要。

师:先别急着下结论。一起来看一下这段景物描写的上下文。

师:“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然后就是作者对风景的泼墨的描写。想一想:你看出了什么,最后王冕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自由地读一读。

……

师:景色非常美,但是我们学语文还要进一步想一想:它为什么会写得这样美呢。

生:因为这景色是王冕想学画的原因之一。

师:美景促使王冕成为一个画家。还有谁来说?

生:只有这样的美景,才能让王冕成为一个画家。

师:老师的问题是这段景物描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什么特点?比如,词语怎么样?

生:美。

师:哪些词语美?

生1:树木葱茏、雾气缭绕、晶莹透亮。

生2:“黑云边上镶着白云”的“镶”。

师:下面我们就学习运用这些优美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出示相关PPT)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___________ 。阳光透出来了,照得___________ 。山上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山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树枝像___________ ,绿得___________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___________ ,荷叶上水珠 ___________ 。

(学生自由说,进行填词练习。)

师:这段描写有什么条理呢?

生:从上到下。先写天空,接着写山上,再写山下,最后写荷花。

师:这就是叙述的条理。我们按照这种叙述的条理再来自由地说一说。(出示相关PPT)

一阵大雨过后,___________

天空___________ 。

阳光___________ 。

山上 ___________ ;

山下 ___________ 。

树枝 ___________ 。

湖里 ___________ 。

(学生自由说,进行填空练习。)

师:最后推出的是荷花,这叫重点突出。我们一起来把写荷花的句子说一说。

(学生齐说。)

师:把这段写景的话放在这一小节里,还是可有可无的吗?

生:不是的。

师:没有两三年的读书积淀,王冕看风景和村里的人是一样的。王冕现在看景却入了迷。景色能让人入迷,一要很美,二要看景的人要有一双慧眼。同学们,王冕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双慧眼呢?

生:因为他读过很多书。

师:所以今天遇到如此美景,他心里一下子就——

生:豁然开朗。

师:好!老师再问一遍,这段写景的话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生:不是的。

师:那么你们刚才怎么没划呢?我们学语文既要注意“话里有话”,还要注意“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生:(齐读)“一切景语皆情语”。

反思:唤醒那片沉睡的风景

一篇文章是个和谐的整体。罗丹在雕巴尔扎克的塑像时,朋友赞美塑像的手雕得最好,他反而把手去掉了,因为他认为过于突出部分就会破坏整体的和谐。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景的这段话也是为表现人的。这一部分不是游离于整体之外而存在的。其实,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场景让人终生难忘,常常让人顿悟。文中的这一场景也是如此。

学生找出描写王冕性格特点的叙述、对话很容易,但写景这段话对表现王冕这个人有什么作用呢?这一点学生往往看不出来。从课堂上看也的确如此,很少有孩子画出这一精彩的语段。我在巡视时只发现一个孩子画了这一语段。从他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也只是无心画出而已,并没有认识到这段话的重要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说出这一场景让王冕“豁然开朗”。这说明在教师的点拔下,学生是能够理解这一段话的意义的。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引导者,要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更新的领地,唤醒那一片片沉睡的风景。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