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还语文教学本色之道——以特级教师茹茉莉《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 投稿江湖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14次
  • 评分4
  • 74
  • 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用语文课程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小语课堂,仍普遍存在“重教轻学,重文轻言,重形轻质”的课堂形态,教师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的活动;以理解内容为中心的研读模式遮蔽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模式;追求课堂环节设计的新颖有趣而忽略了文本自身的意义解读,致使课堂质量提效甚微。

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教学的根,是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服务,必须抓住语言的缰绳,遵循学习的规律,展开全面而细致的个性化解读,有怎样的解读就有怎样的目标与策略的选择,如此方能显现语文本色之道。且以茹茉莉老师的一堂质朴清新的阅读课《浅水洼里的小鱼》佐证观点,谈几点看法与认识。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一篇洋溢生命温情的叙事文本。通篇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发展脉络,走进故事,与“我”同行,那个善良友爱、不停捡鱼扔鱼的男孩形象,是那样深刻动人地停留在我们心际,从而让日渐被浮躁功利社会麻木的我们动了恻隐之心,腾升感动。

这篇课文笔者听很多教师上过,不外乎抓“在乎”这个词眼,穿针引线,设计教学线索,放大小鱼遭遇的困境,引出男孩的言行,继而挖掘主题,深化主旨、领悟情感,获得人文价值的熏陶。但面对任何一个文本,如果都用一种套路去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将产生越来越多的近亲繁殖,最终衍生出不断重复昨天、落入窠臼的语文课堂。

今天的《浅水洼里的小鱼》,茹老师能循着文本自然纹理去寻找核心知识(内容),以“生命”主题的思索切入第一课时教学,兼顾低段教学“尊重兴趣、夯实基础”的学段特点,从语言文字的形式入手破译言语表达的密码,字词句教学处处彰显教师细腻独到的文本解读,深厚全面的文化素养,从而挣脱了一味的内容分析与情感体悟的枷锁,还语文文道相生的特点,带给笔者意料之外的重重惊喜。

一、精巧的设计源于精确的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往往有多重视角,而笔者以为最关键的是文本的视角与读者的视角。文本的视角往往可以转化为读者的视角,而且启示我们,任何一个文本当它成为读者阅读的纸媒时,便有了解读的要义。《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从文本自身的特性看,是一篇叙事完整、情节连贯、文风平实的记叙文,课文记叙了“我”去海边散步,发现被困的浅水洼里的小鱼生命危在旦夕,正当“我”揣测、担忧小鱼的命运时,却发现一个小男孩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被困的小鱼,用行动践行着对弱小生命的爱护。男孩的举动虽小,却蕴含珍贵的人性之美。对文本内容和意义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构成文本视角独特的价值取向。茹老师基于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确立了低段以“识字、写字、朗读”为基本准则的教学目标,并依托目标研制融合多项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板块。板块一:看图导入,设置铺垫。通过一组大型海洋动物搁浅的新闻图片,以大衬小,激起矛盾>中突,引发阅读期待:这些被困的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命运如何呢?吸引学生深入往下阅读。板块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以集中识字为主,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字词规律,从音、形、义入手,扎实有序地展开有规律的识记。如,“甚”和“蒸”的前后鼻音区分,“在乎”和“念叨”的轻声词读法,同偏旁“继续”的顺向迁移,同义词“叨念、念叨”的辨析理解,很好地落实了低段字词教学的重点。板块三:集中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的遭遇。这个板块集中展现了核心教学内容,教师选取了“困”字的字面意思,以困为线索,逐步感知理解小鱼遭受的困境,在朗读想象、唤醒经验、感受体味、移情入境中理解内容,积累语言,体悟生命的价值。板块四:前后呼应,拓展总结。运用两组图片进行对比,初步渗透“生命平等”的意识,点到即止。四个板块层层递进,详略得当,集中展现了教者准确、精当的解读意识。因此,才会有字词教学的规律性、层次性,学习工具运用的恰当性、整合性,语境理解的真实性、情境性,以及教学资源、价值观把握的适切性、严密性。

因而,文本解读的精确要防止“越位”或“缺位”,既要关注这一类课文共同存在的教学价值,又要兼顾这一个文本存在的个性思想,好好读文本,读出文本的“类”与“个”,才能研制出适宜的教学内容板块,凸显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精细的过程源于深谙学习的规律

一个人的学习情境也是促进迁移的重要方面,仅在单一的情境中接受的知识与在多样化情境中学到的知识相比更不利于弹性迁移。有效的教学促进知识的正迁移,这是通过主动确定学生带到学习情境的相关知识及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来实现的。这堂课,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教学过程展开最为充分的是第三板块的教学环节设置,通过“困”字的新旧知识链接,在原有认知与新知的冲突中还原文本意义,逐层深入理解小鱼被困的危险处境,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困”字的深层含义,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好字典,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经验以及前期知识与学习风格的关注。尤其对于课文中“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小鱼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句话的教学,可谓精彩至极。很多教师在上这节课时,也关注到了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并把它作为第一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品味,但是往往教学方法粗略扁平单一,以至于以读代讲,匆匆过场。当然,笔者并不否定读的功效,小学语文,“读”占鳌头,但是一味朗读,教师不做任何促进深入理解的铺垫,平淡乏味的朗读只能消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文本语言特点的捕捉及揣摩,更是蜻蜒点水、浅尝辄止。且看茹老师的设计及策略的运用:(1)看实验,理解“吸干”。(2)明字理,理解“蒸干”。(3)想象小鱼的处境。(4)感情朗读。

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选择,为学生搭建起连续且丰富的学习支架。以动画直观呈现沙粒被水吸收的形态变化,符合儿童的形象感知规律;从字理入手,联系三点水,发现汉字构字规律,三点水和水有关,而四点底则与火相联系,并请学生举一反三,由一个四点底的字带出一串带有四点底的字,遵循字根识字特点,简洁而高效。茹老师还特别重视对低年级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并深谙想象的价值在于把语言转化成具有个性色彩的形象画面和连贯情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浅水洼里的小鱼就要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很快就要干死,小鱼们会发出怎样的呼喊?”如此这般,把静态的、单向的语言文字转换咸丰富的、多彩的、具有连续性画面与情感节奏的故事,学生在入情入境中产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发乎心性的领悟,步步探寻文本的核心价值。整个教学过程的展现始终以学生饱满投入的状态支撑有效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目标与过程的呼应转化。

三、精致的细节源于追寻课堂的品质

教学技能作为课堂实施的有形操控,无疑是促进目标达成的重要能力。一个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师,首先是一位具备纯熟技能的“教书匠”。听茹老师的课,少见她激昂慷慨、剑拔弩张的强势主控,有的是春风化雨般的款款引导,如潺潺溪流,时时温暖、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仔细品味这堂课的细节,不难发现这些细节背后浸透着教师对课堂品质的追寻与打磨。如,对读的结构层次的把握,从读通、读顺到读懂、读好,教师的每一次朗读要求,任务明确集中,从不贪多求全。如,初读,“孩子们,听着自己的声音读课文,争取把每句话读通顺”。课上,反反复复出现“不着急回答问题,请你仔仔细细再去读一读课文”,这样的引导实实在在地把学生引向细致的读书、深入的思考,给当前的朗读教学只注重形式,忽略本质——“朗读应为教学服务,需要在静思默读中,伴随理解走向高效”注入一支新鲜的润滑剂。同时,形象生动的简笔画、图字相衬的识字卡片以及教师自身优秀的语言素养、清新温和的教学风格渗透在各个环节的教学理答中,循循善诱、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在情知并重的学习场中构建新知,生成理解。由此,细节决定成败,这堂课上,对汉字“蒸”的字源推敲、生动而聚焦的板书设计以及恰到好处的“大型海洋搁浅动物”的资料点缀……无不散发着教师精益求精的课堂品质追寻与纯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些无异于生命的火把,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最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而,课毕,萦绕脑海的竟是最为朴素真切的八个宇:课如茉莉、芬芳四溢。忽然间顿悟:文本是有个性的,文本解读带着鲜明的读者意识:语文是有个性的,语文课堂应彰显教者的思想、主张与风格。当然,纵使名师课堂独树一帜,关键仍在于是否抓住了语文的道,还学生真实的学习天空。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