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媛
[议题]纠结的母爱
[群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人教版五上选学课文《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教学目标]
1.认读“埋怨”“剥豆”,理解“按图索骥”的词义。 2.读懂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三个故事中共存的对母亲内心纠结心理的描写。
3.能透过梳理母亲的心理路程图理解母亲纠结心理背后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由“x”提炼“1”,着落情节,感知纠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是《学会看病》,除了它我们还要读《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为什么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学,我要在这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2.先走进第一个故事《学会看病》。
(1l)检查预习情况,出示:
①开火车读,正音:埋怨。
②理解“按图索骥”的字面意思。
(2)听文章第1~20段录音,借助“按图索骥”在文中的意思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3)默读文章第21~27段,说说故事还写了什么,体会母亲纠结的内心。板书:愿,不愿
3.第一个故事读到这,读第二个故事《剥豆》,自由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提炼:让,不让
4.关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快速默读。如果说刚才两篇文章描述的是母亲愿与不愿、让与不让的纠结,那这篇呢?板书:打,不打
5.聚焦板书,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学?提炼议题——纠结的母爱。(板书:纠结的母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我让三篇文章的教学平铺开来,学生在通读三篇文章后自己寻找文章表达的共同点,然后自己提炼议题。这是着眼于帮助学生从“X”到“1”的提炼。)
二、由“1”辐射“X”。着落文字,体会母爱
1.通读三篇文章,我们发现文章都在表达纠结背后的母爱。那么毕淑敏又是怎样把这纠结的爱通过语言文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细细咀嚼文字,走进母亲的心路历程,分工合作,一、二组读V学会看病A,三、四组读《剥豆》,完成两张母亲的心路历程图。出示下图 《学会看病》心路历程图:
2.板贴学生完成的图,目光聚焦《学会看病》中母亲的心路历程图。
(1)指名学生借助关键词说说母亲的心路历程。
(2)情景朗读,读出母亲在儿子走后的后悔、忐忑及对自己的谴责。
(3)如果此时儿子还未回来,母亲会怎么做?感受母亲纠结心理背后深深的母爱。
3.继续看第二张图。
(1)指名学生说说剥豆比赛中母亲的心路历程。
(2)男女生对读,读出慢快缓急节奏变化中母亲的纠结。
4.随着这两张心路历程图,你是否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在她气急时扬起手臂的瞬间,想到这瞬间的背后也有过这样的纠结:
出示《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片段,指名学生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紧抓纠结背后的母爱这一议题,通过心路历程图来理解三篇文章,这又是从“1”到“x”的辐射。此时学生读到母亲的纠结内心已然明白纠结背后藏着的母爱。学生还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读懂更多类似的文章。)
三、夯实“1”,着落情感,呼应母爱
1.三篇文章,一种情感。这份纠结的母爱有没有唤起你内心的波动?此刻,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选择一个故事,写下你内心对这份爱的呼应。
2.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母亲这样的心声,齐读《学会看病》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文章都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表达对孩子的母爱,通过前两个板块的学习学生已经能感受到这样的母爱,因此这一板块着眼于从孩子的角度呼应母爱,是对纠结背后的母爱这一议题的夯实。)
(浙江省永嘉县外国语实验小学3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