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谈谈学校教育中的人本思想

  • 投稿mond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17次
  • 评分4
  • 91
  • 0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中学 郭汉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128-01

笔者曾在书上看过,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学生在学校的花圃里摘了一朵枚瑰花,正好被校长看到,这时,苏霍姆林基并没有指责她,而是问她这么美的花,你摘它干什么?这位小女孩说,她奶奶在家病了,躺在床上,她想摘一朵花给奶奶,想让她的病早点好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听了后,又在花圃里摘了一朵大玫瑰花,说:“你手里的这朵花是送给奶奶的,我这朵是送给你的,因为你奶奶有你这样一位好孙女。”作为校长,或是老师,对摘花这样的事,我们的处理方法一般是不问原由,指责小女孩不该摘花,但是苏霍姆林基却不是这样做,反而又摘了一朵作为奖赏给了那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一个把人性引入苏维埃教育理论的人,他始终脚踏实地,立足于实践,真正面对学生的心灵,他提出教育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与研究,主张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关注儿童与大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关系。

学校有一个班主任,班级带得非常好,教室、寝室每天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学生行为规范而高雅,笔者对他作了较长的细心观察,发现他的人性化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个班主任在班上很难看到他显示强势,而是用爱心来传递爱心,用善良来激发善良。2010年11月,咸安区流感盛行,他们班一天之内就病了十几个,他先将学生送医院,再联系家长,最后还有五个学生没着落,他赶忙从医院回家烧开水弄饭,等学生打完针,喊到家里吃饭,看到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班主任老师很满足。这件事之后,这个班的学生都跟别班的同学吹牛,说他们的班头特好。

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人本思想,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

1.谈谈尊重学生人格的问题。青少年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尊重,渴望得到同学们的称赞和羡慕的眼光。苏霍姆林斯基说:“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尊敬。而一旦这种不能与任何力量相比拟的精神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会变得无能为力,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美丽、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变成死的东西。”儿童如此,青少年也是如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尊感倍加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那种冷淡的态度、粗暴的方法、不人道的行为、专制式的管理方式往往会使学生的良好愿望摧残致死,往往会使他们脆弱的心灵受到重创,甚至还会将学生引向极端。

尊重学生,要学会宽容,我们面对的学生都还未成年,应该设身处地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对待他们,分析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要,把握他们的心理,采取正确的方法。尊重学生,建立在对学生关心、信任的基础之上,一个对学生没有关爱之心的教师是不可能尊重学生的,教师对学生关心、信任也是赢得学生对教师尊重的前提。尊重学生,要与学生平等相待,找学生到办公室谈话可以说声“请坐”,甚至像对待朋友和客人一样倒一杯水;上课进教室,老师不能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等着学生给老师敬礼问好。尊重学生,不能忽视生活细节,学生在烈日下劳动,你不能躲在树荫下袖手旁观;学生穿着整齐的服装列队做操,你不能叼着烟、披着衣服、随便坐在护旗栏杆上。教师在学生面前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会意的笑容、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要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差异的问题。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原有知识基础的差异。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要求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人,显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那么作为教育者是否应该把学生分为优劣或其他更多的等级呢?绝对不应该。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也有个性发展的多样性。清朝顾嗣协在他的《杂兴》中说到:“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类型的人才具有不同的才能,适合于从事不同的工作。正确地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个性发展,这也是教育者人本思想的体现。

3.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说,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与被教育者的心理需求是有很大差别的,教师期盼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品学兼优,学生则是希望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很明显的一点是:学生听说上体育课会高兴得欢呼起来,一些痴迷上网的同学晚上就寝之后竟然会置学校三令五申于不顾,冒着生命危险翻越栏杆跑到外面玩个通霄。但是二者的矛盾并不是无法统一的。有的语文老师去上课,班上学生会冒出沉闷的“唉”声,而有的语文老师上课,班上学生会喜得拍巴掌。这说明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情绪的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一些学校、老师违逆学生的意志和心理需求一味地去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发展潜能,以致使本处在好动年龄的少年看不到他们活泼的身影,本处在欢乐阶段的学生见不到他们愉悦的笑脸。现在我们多是在研究课堂教学,这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我们大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对学生的心理的研究,正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满足学生正当的心理需求,是我们解决当前教育许多困惑的有效方式。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