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县虎邱镇金榜小学(362400) 施艺珍
小学语文教材中配套的精美插图是我们教学的宝贵资源,它如一盏盏明亮的指路灯,引领着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在作者、文本及读者之间架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如何让教材中的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文本阅读,让文本阅读与插图学习比翼双飞,达到共赢的教学效果呢?
一、插图——兴趣的激发器
小学语文教材中配备有很多单幅或多幅的精美插图,图文相托,形成一个互不分离的整体,它们共同展现着文本的主题。小学生对形象化的色彩、亮丽的插图有着特别的情感。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插图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教学片段:《揠苗助长》)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一个农夫在辛勤地劳作着。
师:禾苗长得老高了,农夫在田里干什么呢?
生2:在抓虫子吧!
生3:在除草、在施肥。
师:抓虫子、除草、施肥等是劳作所必需的,但这位“聪明”的农夫并不是在做这些,他到底在做什么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完这则寓言就会知道了。
二、插图——突破难点的利剑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时间、空间和地域等方面跨度也很大,有的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还是相当遥远的,而课文中的插图就是我们突破学习难点的有效“工具”。
(教学片段:《珍珠鸟》)
师:如果小鸟没有对作者的这份信赖,它怎么敢那么大胆呢?正因为有了这份信赖,这小家伙越来越大胆了,终于有一天,动人的画面出现了。(指导学生看图)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看到这幅图画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可爱的小鸟在作者的肩膀上睡着了。
生2:作者生怕惊醒熟睡的小鸟,停下了手中的创作之笔。
师:这个画面是多么的感人呀!平时小鸟看到人跑都来不及,怎么还有可能会把人的肩膀当成舒服的小床呢?
生3:我想是小鸟与作者日久生“情”吧!
生4:因为作者平时很爱它,它才敢睡在作者的肩膀上。
……
师:这是一幅绝世的人鸟相依图,正是有了作者真诚的付出,才能换来真诚的相待,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我们与作者来个心灵碰撞吧!
三、插图——填补“空白”的依托
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出现一些有意不写或写得很简略的地方,作者并不是无言可写,而是有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此所谓无声胜有声。这些“空白点”并不是孤立、空洞的,它往往与课本中的插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依托这些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动笔补充这些独具匠心的“空白点”。
(教学片段:《将相和》)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蔺相如双手扶起廉颇,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呀!
生2:我看到了廉颇脱下战袍背着荆条来给蔺相如道歉,多么的真诚。
生3:他们都是好样的,都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冰释前嫌,重新合好。
……
师:那么,赵国两大重臣和好后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以插图为背景,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把他们交谈的话写出来,好吗?(生自由发挥)
学生依托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及内心世界描写得淋漓尽致,把静止的插图写“活”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插图——积累语言的平台
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照理说小学生经过学习应该积累了很多语言,在说话、写作时语言应如“涓涓流水”才对。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在应用时却是词汇匮乏。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理解只是停留于朦胧理解之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小学生对形象的东西记忆比较深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这个形象逼真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语言,并内化为言语素材,把它们装进学生自己的“语言储备库”中。
(教学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作者是如何细致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的,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吗?
生1:气若游丝!
生2:奄奄一息!
师: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放不下的应该是什么呢?
生3:亲情、友情、财产……
师:严监生却放心不下两茎灯草,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生4:他这么有钱,他应该交代家人给自己办一个隆重的葬礼才对,反而怜惜那么点灯油,是个守财奴呀!
生5:严监生平时不舍得吃肉,病了不舍得买药吃,真是爱钱胜过爱命呀!
……
师:严监生这样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该用不用,把一根灯草看得比生命、亲情、财产都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吝啬。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巧妙、适时、合理地利用教材里的插图,让它成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