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鸣县城厢镇中心校(530100) 潘灵宗
习作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反馈指导结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习作教学中,为了让自改成为学生的习作习惯,我采用多种措施,给学生创造多种自改习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改实践中掌握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一、名家为典,提高认识
修改作文时,学生主要存在“等、怕、烦”这几种思想倾向。“等”: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等教师批改,有严重的依赖思想。“怕”:担心自己不会改作文,改不好作文。“烦”:一些学习态度不够好的学生,不愿改作文,随便应付。要想让学生主动修改习作,必须提高他们对自改习作意义的认识。在习作指导中,我经常给学生讲语言大师们的自改故事,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深刻寓意,领会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锤炼精神,使学生明白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等、怕、烦”的想法,尝试修改习作。
二、“授之以渔”,加强训练
指导三年级学生修改习作,我一般遵循由扶到放、扶放结合的规律,分为“示范—自改—互改”三个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
1.教师示范,评改引路。要想实现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自改能力。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便要求学生使用删、换、增、调的修改符号。每次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先浏览一遍,选两篇典型习作或片断(即优点、缺点具有代表意义的片断),用粉笔在小黑板上抄好,接着按以下四步指导学生修改:①改:改错别字、不准确的词语、有毛病的句子,让句子通顺;②画:画出好词佳句;③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建议;④评:写评语,分享成功。每次评改完毕,教师都要让学生反复读几遍,仔细体会,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从老师的修改演示中,学生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了解修改习作的流程,为实现从“教师评改”向“学生自改”的过渡打好基础。
2.学生自改,加强训练。教师的评讲是学生自改习作的重要依据。三年级的学生对自己习作的优劣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因此,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就开始指导学生模仿老师的评改来自改习作:①我的作文符合这次习作训练目标吗?②重点内容写具体了吗?③我的喜怒哀乐在文中有体现吗?④叙述的条理清楚吗?⑤有好词好句吗?⑥标点用得准确吗?⑦书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吗?我引导学生对照以上七个方面逐条评价,将问题各个击破。例如,在自改习作《我的小伙伴》之前,我首先朗读一篇写得较好的习作,让学生对照以上七个方面逐条具体分析,然后指出这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反思中精心自改,提高他们的评改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3.小组互改,体会成功。学生的个人水平毕竟有限,思路也较狭窄,思想或观点总会带些主观性、片面性,而且看自己的习作始终没有看人家的习作有趣。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次作文自改完成后,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改。我通常按习作水平的高低,好、中、差搭配,为了便于管理,还考虑男女生搭配,并选好组长,由习作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担任。
这一环节大致分三步:一是“读”。先由习作者本人在小组内朗读习作,其他三位同学认真听, 听完后提出修改意见。二是“说”。习作者谈自己的写作意图,画出好词好句,同时围绕评改的七个方面说文章的得失,说一说他人文中的可取之处和修改意见。三是“记”。组长用笔记下其他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
有位同学在《我家的小狗》一文中是这样写的:“我家的小狗很可爱。每天我放学回来,它都在门口等我(小狗还做了些什么?),还对我不停地叫(它是怎样叫的?好像在说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批语,学生知道要加些什么进去才能使文章更具体、生动。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将这一部分改为:“我家的小狗很可爱。每天我放学回来,它听到了我的脚步声就冲出门口迎接我。我走到它身边,它对我摇摇尾巴,用舌头舔舔我的脚,‘汪汪’地叫着,好像在说:‘欢迎小主人回来!’ ”
修改后的这段话行文更流畅,想象更丰富,内容也更深刻,把小狗的可爱写得具体、真实、感人,也流露出作者对小狗的喜爱之情。
在小组互改这一过程中,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这种生生合作,使组员的互补性得到发挥,好、差之间相互带动,为学有困难者创造了符合他实际的学习环境。
三、及时反馈,激之以趣
每次作文自改结束以后,我都要及时反馈信息。首先要求学生看看自己的习作,看看同学们写的旁批、眉批及总评等,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改,看看自己的习作存在哪些问题。然后集中讲评,先公布优秀习作名单及有进步的学生的姓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没点到名的学生提出要求和希望,给予鼓励,不让他们丧失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最后将学生习作的优点、缺点集中起来,进行集中评价,优点要保持和发扬,缺点要努力克服。集中评价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没写成功的要重新写,优秀的习作也要及时整理,贴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学生有了成就感,修改习作更加积极主动,激起了自改的兴趣。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