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挖掘人文底蕴扬起人文“风帆”

  • 投稿Cycl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65次
  • 评分4
  • 84
  • 0

江苏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224638) 王学海

人文因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语文学科不仅要让学生积累语言、习得语言,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凸显人文教学呢?这需要教师深入教材,挖掘人文底蕴,从而让语文课堂洋溢人文之美。

一、深挖人文因素,陶冶人文之美

纵观收录于苏教版教材的作品,不少作品都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作品融入了作者的心血。虽然有些作品远离学生的生活,但通过作品,学生仍然可以感受其“温度”。可以说,饱含着人文特色的课文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教师如何深挖教材,抓住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让学生获得人文之美的陶冶呢?

如在学习苏教版《永远的白衣战士》时,课文以“非典”时期为写作背景,生动再现了护士长叶欣的感人事迹。文本通过对叶欣在“非常时期”护理病人的特定描写,让读者深受感动,感动于她对同事“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所言所行……这是平凡的人在非凡的时刻,在生死一步之遥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坚强无畏,这样的大爱无不释放出人性的光辉。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非典”对他们来说是相对陌生的词汇,要让他们理解“死神”随时都有可能来临的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何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护士长叶欣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所表现出的为他人着想的崇高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感呢?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细细品味,从而感受到蕴涵在文本之中的“生命危机”,而叶欣却将生死置之度外,体现出了真正的大爱。在感受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情感也得到了提升。

二、强化主体意识,凸显人文关怀

要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要把学生当做一个“人”来看,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完整理解学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体验的生命个体。只有将教材所蕴涵的人文性同学生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凸显人文关怀,从而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苏教版《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萧红描绘了在祖父的庇护下园中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美好生活。认真研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章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浅显,描写了爷孙俩在园子里快乐的劳动与生活的情景。但如果学生只停留在简单的理解上,那么文本的意境之美就无法体现出来,文本中蕴涵的人文情感就无法得到体验。面对这个文本,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体验,抓住文本的关键字句去感悟蕴涵于文本之中的意境和寓意。如感悟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每个学生理解我与祖父之间的快乐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可能会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展开想象。这时,教师就不能将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而是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于是,课堂上“百花齐放”,学生独特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了园子中的乐趣。可以说,当代学生虽然生活上养尊处优,但他们的学习生活未必是快乐的,而文本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却充满了诱惑和触动,文本所要呈现的作者的情感会在学生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而学生也会在自主的感悟中进一步获得对生活的理解,对亲情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

三、巧妙语言训练,培养人文情怀

语言训练既要以工具性为基础,又要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又获得人文精神的陶冶。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抓住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人文元素,为学生的“听”与“读”融入人文性,让学生在吸引语言、积累语言、训练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内心世界,从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

如苏教版《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文本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把握得非常到位,生动地再现了“我与老人”的一面之缘,整篇课文洋溢着深厚的人文情感,表现了作者从老人身上所汲取的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材料,体会文本的人文情怀呢?课堂开始,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去感受“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高和险”的特点,如文本中的“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天游峰的陡峭的美,从而为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做好了铺垫。对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的体会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材料感受老人扫路的艰难。然而,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老人却非常的乐观,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汇报,这是本文语言训练的一个关键点。而文本中的对话学习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反思,从而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深刻感受到老人的生活观。当文本学完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拓展想象,展开续写:“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结合在本课中习得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续写。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凸显人文精神,需要教师深入教材、深入文本,通过深挖教材中蕴涵的人文因素,有效“链接”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扬起语文课堂的人文“风帆”,彰显语文的魅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