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5)
摘 要:加大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着力推进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是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特殊性,对国内外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路径,包括创建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注重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
关 键 词:国家文化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4-0057-06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王颖(1977—),女,湖南岳阳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受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经费资助,项目编号:SM201410038006。
文化建设在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推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形成更加统一的国家意识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积淀,有着发展各项文化事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
文化资源极其丰富
北京城名列全国109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首位。早在3000年前,它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汇合点,西周燕蓟重镇。2600年前成为燕都蓟城。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中心。辽以后,北京作为五代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也有800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北京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集中于此。北京文物古迹之众多,种类之齐全,艺术水平之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北京共有文物古迹7000余项,其中有已被定为六大“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明十三陵和北京猿人遗址,有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余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200余项。同时,北京城的规划设计也受到了西方城市规划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世界城市设计史上的一大杰作,被誉为“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北京城按照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和“风水”理论构造了严谨而和谐的城市格局:规范的城池,突出的轴线,整齐的街巷,庄严的宫殿,蜿蜒的水系,秀丽的园林,幽静的四合院,繁华的集市,独特的民俗风情。北京还具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以及独具北京特色的市井习俗、庙会戏曲、老商号等。
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文化基础十分深厚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建国以来,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14年,普通高等院校由13所增加到91所,在校生由1.5万人增加到70万人,目前,北京共有52所高等学校和117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在全国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中,每4人当中就有1人在北京就读;公共图书馆由2个增加到25个,北京市平均每2.5万人就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图书0.9册。此外,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非常发达,读者只要“一卡通”在手,尽可走遍京城各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由3座增加到118座,其中很多是规模大、内容丰富的全国性的博物馆、展览馆,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展览馆等;科研机构由2家增加到213家。中国科学院的院部设在北京,其下属研究机构的40%、高级研究人员的50%都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力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北京。中央各部委不同专业的100余个研究机构也在北京。体育场地由22个(1957年)增加到了5863个,北京全民健身工程总面积已达396万平方米,同时还有60个篮球、足球、乒乓球的专项场地和130余个体育俱乐部,组织了由23000人组成的体育设备指导员队伍;影剧院由45个增加到166个,2014年北京地区电影票房达16.1亿元,连续8年居全国票房冠军;出版的报刊由480种增加到2100多种,目前,北京市出版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年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品种均居全国首位;文化艺术剧团由45家增加到341家,其中很多都是全国一流水平、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剧团,许多优秀表演艺术剧目都是在晋京首演后再走向本地和国际市场的。
三、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北京在精神文化力、制度文化力和物质文化力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多次文化高潮,其中包括元代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市民文化高潮;明末清初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文化高潮;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五四”新民主主义文化高潮;以及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旗帜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高潮。现在,北京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大力加强“首都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在掀起新一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北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妥善保护古都风貌,文化中心的功能不断增强。北京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首都文化也焕发出了巨大活力。首都博物馆新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陆续建成,街道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村文化大院等一批水平较高的基层文化场所已投入使用;一批优秀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华表奖、百花奖等重要奖项。同时,北京积极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背景下的转型升级,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新兴文化业态及商业模式使文化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十一五”时期,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由此北京也成为国家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区。
四、国内外关于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要在世界城市层面思考北京的文化建设,就要把传统文化传承光大与现代文化培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包容性、多样化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现代、时尚的“中国文化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着眼于促进文化要素集聚和文化技术创新并建立文化创意人才自由流动创新机制,提升“中国文化中心”的辐射和凝聚功能。
(一)巴黎、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建设启迪
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同类城市在文化建设中的经验。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自公元508年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以来,经过1500年的城市建设,巴黎已经发展成为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浪漫之都”和“文化巴黎”一直是其在世界城市中的显著特质。巴黎大学、高等师范学校、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凡尔赛宫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巴黎歌剧院、巴黎圣母院等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文化机构是巴黎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依托。“文化人”是巴黎社会生活的灵魂。19世纪的巴尔扎克、波德莱尔、兰波、普鲁斯特、乔治·桑,20世纪的毕加索、本雅明、波夫娃、加缪、纪德、萨特、福科等文化名人组成了巴黎社会的“文化人”群落,他们的精神创造力使得法国取得了世界文化史上的最高成就。巴黎的“街头艺术”十分活跃,城市西北部的泰尔特尔艺术广场每天都有许多画家在这里作画出售给游人。在市中心的沙特莱广场和圣·日耳曼德伯广场经常举办音乐会并演出各种节目,深受游客和市民的好评。
西安是中国西部的最大城市,有着7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也是中国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西安的教育资源丰富,在西部地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同时,西安的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景点及人文景观丰富,城市历史风貌保存完整,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就占89个。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十一陵和唐代帝王十八陵,有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西安文坛的“西北风”已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路遥、贾平凹、陈忠实、张艺谋等一大批“文化人”从黄土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可以说,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依靠文化名胜、教育和“文化人”共同建立起来的。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北京拥有近千年的古都文化资源和丰厚的人文历史遗产,特别是北京作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取之不尽的文化历史财富。因此,北京在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过程中,应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经验,对城市资源、特色、个性有周详的认知和理性的评价,充分依托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和鼓励多出文化精品和文化人才。未来北京将进一步彰显文化的魅力,树立城市新形象,增强其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纽约、上海等新兴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建设启迪
北京既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此,北京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纽约、上海等现代国际大都市在文化建设中的经验。
纽约从1624年建立至今仅有短短390年的建城史,却被世人誉为“世界之都”,也是国际级的经济、金融、交通、艺术及传媒中心。纽约作为众多世界级博物馆、画廊和演艺比赛场地的所在地,使其成为西半球的文化及娱乐中心之一。纽约的时报广场是商业文化区域,有35个常年营业的大剧场;纽约的格林尼治村是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聚居的地方,周围有许多艺术电影院、中小型百老汇剧场以及供文人们写作、讨论的咖啡馆;旁边是没有围墙的纽约大学,校园中心的华盛顿广场是众多街头艺术家自由表演的大舞台;纽约的上西区也是“文化人”青睐的、有格调的文化区域,这里有两个歌剧院、两个话剧场、两个音乐厅、一个多功能剧场以及全美最大的表演艺术图书馆和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对比而言,北京近百家演出场馆分布在十多个行政区,难以形成大规模的聚集效应。而纽约的演出场所总量比北京少得多,但一条百老汇大街集中了四十几家剧场。因此,纽约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文化聚集区的经验值得北京借鉴。
上海是由300年前的小渔村发展而来的。上海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并对上海产生深远影响的欧美文化相融合而逐步形成的,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每年都有10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来上海展示其文化艺术风采,上海的文艺舞台因此而生机盎然。此外,一年一度的上海艺博会也吸引了诸多世界优秀美术作品来沪展出,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恺撒的雕塑《大拇指》已落户上海。每年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集中展示了当今世界电影、电视优秀作品。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文化汇聚在上海,使上海文化丰富多彩,满足了上海市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不仅如此,种类繁多的文化节、艺术节、大型赛事、大型户外(公园、广场)演出等,有的持续几天、一两周甚至几个月,有的活动参加的人数几千乃至上万人,有时甚至达几万人,这些活动不仅使上海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文化交流中心,而且使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十分浓郁,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相关文化单位的转轨改制工作,推出了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国有文化市场主体。目前,已形成了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电影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上海城市舞蹈集团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或产业集团群体。正是这批新型的文化市场主体使上海的文化生产形成了“雪球效应”:各个艺术院团都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力,文化艺术节庆活动都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北京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人才聚集,每年都举办大量的国际国内文化、艺术、体育等交流活动,在亚洲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是北京文化产品的现状。因此,北京应不断优化文化环境,鼓励文化企业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和兼并重组,同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创作、制作和交易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吸引国际一流的文化项目如重要艺术节、颁奖典礼等落户北京。针对现有演出场馆分布不均及定位不明等问题,北京应协调有关机构为演出集聚创造条件,并统筹规划城区所有演出场馆,出台促进文化演出业市场化的政策和法规,优先在具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城区打造集聚区,让未来北京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东方百老汇”。
(三)伦敦、深圳等创意中心城市的文化建设启迪
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当前,北京加快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因此,北京可以借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城市——伦敦、深圳的经验。
伦敦是英国的创意之都,更是世界的创意中心。伦敦被公认为全球三大广告都城之一,2/3的国际广告公司都将其欧洲总部设在伦敦;紧随纽约和洛杉矶之后,伦敦是世界第三大影片制作中心,2/3的英国电影制作专职岗位集中在这里;伦敦的设计业国际知名,拥有世界级的教育机构和设计单位,而且其中近3/4的单位拥有全球客户。如今,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伦敦最大的产业部门之一,年增加值超过210亿英镑,总产出和就业仅次于金融/商业服务业,有50多万就业人口,占当地就业人口的近20%,而且目前每增加五个新的工作岗位,就有一个工作岗位在创意产业。伦敦政府主要就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对创意文化产品,从研发、制作、销售到出口,实施全方位的系统性扶持;同时,政府还与民间广泛合作,以解决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为创意产业提供补救措施,如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产品输出、提供从业者教育和训练等。除了政策指导之外,政府还协同金融界和有潜力的民间投资者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企业,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伦敦振兴经济的聚焦点,政府采取的措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深圳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崭新城市,设计业总量约占全国的50%,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室内设计、建筑、广告、印刷、工业、包装、服装、景观等领域的人才,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设计之都”,成为国内创意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深圳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目前,深圳不仅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博会”品牌,而且创意设计和创意园区建设都获得了较大发展。深圳市政府每年拨出专项资金3亿元扶持文化产业,对创意产业进行贷款贴息奖励;对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免征三年企业所得税;每年举办“创意十二月”活动,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思广益。由于当前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为帮助其抵御风险,做到资源共享,深圳着力推进这些中小企业走集群发展之路。如被称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大芬油画村就集聚了3000多名画工、画师和画商,300多家画廊和700多间油画个人工作室、油画作坊。目前,已形成了以油画为主体,多层次、多业态、相互依存、上中下游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集群,大大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深圳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非文化企业以及非国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深圳的绝大部分文化企业一开始就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市场化运作。
当前,北京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均已初具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国内外大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程度还不高,在集群内部文化创意企业之间、企业与创意者之间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还缺乏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因此,北京需要政府提供社会化服务,如产业协会和相关的文化机构,收集行业信息、拓展集群发展空间,围绕产业的不同环节,加强企业间的协作,搭建融资平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适度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北京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政府应通过有创意的活动把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和文化品牌,搭建产业园区,吸引中小企业聚集,从而形成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链条。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推进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是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北京应立足于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独特优势,发挥引领和服务全国的功能,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及相关产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进一步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大力提升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文北京发展建设规划[Z].2011-08.
[2]首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人文北京”建设[EB/OL].http://www.bjpopss.g,2013.
[3]黄海.北京着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EB/OL].新华网,2011-09-21.
[4]苏民.抓重点聚集区建设 北京打造国际影响力文化中心[N].经济日报,2011-10-07.
[5]李京华.中国首都着力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EB/OL].新华网,2011-09-23.
[6]李瀛,陈杰,刘妮丽.文化之都 以软实力彰显绝对竞争力[N].北京商报,2011-01-21.
[7]丛海彬,高长春.创意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N].城市发展研究,2010-08-26.
[8]文英.创意产业使英国从制造工厂变为“世界创意中心”[N].文化月刊,2010-03-15.
[9]王可.伦敦——用创意赢得世界[N].北京商报,2010-01-18.
[10]周文.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英国成功转型[N].中国信息报,2009-09-02.
(责任编辑: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