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初级中学 潘步高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课程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层次的教育领域都在积极探寻适合自己的方法与策略,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抓住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机会,同时还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文章针对引导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语文;引导式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62-02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主演,而是导演,教师的工作并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有效地引导,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引导式教学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在教学当中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综合语文能力,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进行,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所在。
一、思维能力,“导”出语文课堂的“根”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怎样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思维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开阔性、严密性、深刻性及创造性。实践证明,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加快速、有效地学习新的知识,保证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进程中,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个别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有限,很难打开思路,具有很强的懒惰心理,但有时也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交给学生一把钥匙,打开思维的大门。比如,在讲解《狼》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热烈地讨论着狼的狡猾,这时,有一位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小声地说:“两头狼的合作意识很强。”听到后,笔者就让他站起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这时,他有点害羞,也有点胆怯,总是低着头不肯说,于是笔者就鼓励他:“不仅同学们觉得你的观点非常有新意,就连老师也很想知道具体的内容,能不能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呢?”听了这些话,这位学生自信了很多,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说:“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虽然最后的结果狼是失败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两匹狼互相合作,相互配合,我认为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听了他说的话,教室里掌声四起,这位学生感受到了师生的赞同,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在今后的学习中,他经常阐述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语文的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有了思维能力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技能方法,“导”出语文课堂的“本”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真正作用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引导,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实现“会学”,包括课前的预习方法、课堂探究交流的方法及课后的复习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习技能方法时,必须加强针对性,因为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且具有很好的发散思维,但逻辑思维能力却不是很强,急需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使其所掌握的技能方法更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使其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潜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方面,可以通过设定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还可以因课文而定,把问题提得更详细一些,使其更有针对性。例如,在讲解《我的叔叔于勒》时,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笔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文章一开始的一句话“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这句话中的“衣冠整齐”一词是不是可以去掉呢,为什么?文章中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重复:“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此外,“父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这句话表明了父亲的哪些特征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不仅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掌握了通过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针对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可以小突破、深挖掘,针对某一句典型的文字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使之掌握相关的语文技能方法。例如,在《孔乙己》中,在孔乙己刚刚亮相的时候,作者就用了这么一句话来进行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外貌进行理解,例如:都是哪些人站着喝酒?都是什么人穿着长衫?为什么孔乙己穿着长衫还要站着喝酒呢?作者用到的“唯一”一词有何用意?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不但成功把握了这个人物,而且通过解决问题使相关的语文技能与方法得到了巩固。
三、情感态度,“导”出语文课堂的“魂”
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无论在形式、内容还是思想内容上来看都是上乘之作,不管是文字的使用、内容的描述还是思想的表现均表现出一种极致的美,特别是文字中蕴含着的无限情感,饱含着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作者思想与才华的结晶。因此,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对文章词句、文章结构及内容的分析,更要注重对文章要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新课标提出: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经验,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例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他展现了人情与语言的双重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朗读,使其在朗读过程中感悟语言美,体会人情美,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来体会作者情感的波动,通过准确、流畅的朗读来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感,体会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春景,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和作者对话,与文章共鸣,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虽然课本中所选择的文章都是精品,但对于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这么高层次的目标来看,还差很多,因此,教师要针对课本内容和具体的学情,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文学天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就可以建议学生品读《父亲的信》、《父亲》;学习了孙犁《芦花荡》这一课,就可以建议学生阅读《荷花淀》,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发挥了重大作用。
要想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一定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确立主体意识与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并运用语文能力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杰峰.上好高中语文引导课[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3).
[2]卢坤甫.引导式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
[3]李慧.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2.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