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语文教师的专业价值在哪里

  • 投稿雨人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25次
  • 评分4
  • 86
  • 0

程翔

马飞老师的成长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师成长的途径可能有多条,而积累“课堂作品”是最切实有效的一条。从他第一次执教《吆喝》,到后来执教《老王》《三峡》,再到获奖的《伟大的悲剧》《风筝》《王几何》参赛课,马飞老师经历了复杂艰苦的磨课过程,认识到一堂好课须经千锤百炼。这其中给人的启迪颇为深刻。

在常态教学中,教学一篇课文所用的备课时间和上课时间极其有限。比如教学《风筝》,一般也就是一天的备课时间,2至3课时的上课时间。上完了也就不再理它了。什么时候再教它?三年以后。等到三年以后再教《风筝》,你还得重新备课,因为三年前的备课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甚至连备课本都找不到了。重新备课,你还是一天的备课时间,2至3课时的上课时间。一个教师这一生可能教《风筝》很多遍,但每一次备课、上课都是在这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每一次备课、上课都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哪个教师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研究《风筝》的权威?不是说绝对没有,而是说太少了。这不能责怪教师学问浅,因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特点:教完上篇教下篇,教完这单元教那单元,始终就像上满了弦的发条,一刻也不停地转动,哪来时间从容深入地研究一篇课文呢?所以中小学语文教师什么都懂一点:中国文学懂一点,外国文学也懂一点;古代文学懂一点,当代文学也懂一点;现代汉语敢教,古代汉语也敢教。但是,什么也不精不深不透。于是,时间一长就成了教书匠。

这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悲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积累“课堂作品”的意识和行动。什么是“课堂作品”?就是代表教师最高教学水平并取得了明显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论文或教学视频。一般而言,“课堂作品”须满足三个条件:1.体现了对课文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2.体现了精心的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包含着师生双方尤其是教师一方的感情投入。一篇“课堂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马飞老师一样,须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一个学期能够积累一篇就很不错了。工作10年下来,能有10至20篇“课堂作品”支撑着,就能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了,甚至就是一位教学的行家里手了。教师的成熟往往就是在一篇一篇的“课堂作品”的积累中实现的。我们看《于漪教案选》和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法》,会被其中一篇一篇的教案所折服,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课堂作品”,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

怎样积累“课堂作品”呢?马飞老师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境界”来形容自己的心路历程,其实是在形象地表述“课堂作品”诞生的过程。第一境界就是读尽相关的文献资料,第二境界就是浸泡在课文之中,第三境界就是反复推敲后突然领悟。读遍天下名家的研究文章是非常必要的,而深入研读课文则是必下的基本功,对教学设计来一番否定之否定的建构也必不可少。正因为这样,一篇“课堂作品”一定是教师的创造,是对课文的超越。一个教师一旦达到了这一境界,对任何课文都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作家的价值体现在文学作品上,艺术家的价值体现在艺术作品上。教师的专业价值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课堂作品”上。有没有积累“课堂作品”的意识,直接反映了教师有没有职业的觉醒。教师具有了职业的觉醒,才能认识到教学的意义,才不会产生职业倦怠。

马飞是一位有职业觉醒的老师。希望马飞老师写出更多更好的“课堂作品”。

(北京101中学10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