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学教并重的五步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一所山区农村初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 投稿clar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452次
  • 评分4
  • 79
  • 0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郝琦蕾

摘要:文章介绍了山西东北部山区县一所普通农村初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教并重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模式的实施环节、学习评价、实施成效等内容。以期为更多农村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18-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伙伴合作共同体的农村高中少教多学模式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040);2011年度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041041-02);“问题导学”下的“探究性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 (项目编号:JZCZKTYW201411002)的阶段性成果。

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吹醒了沉闷的旧课堂,学生渴望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已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发展趋势。而新型课堂模式呈现了学习的科学思维和人文过程,预设的师道尊严被动态生成的尊重生命冲击。尊重教育、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成了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农村中小学承载着基础教育的重任,因此,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尤为重要,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质量。作为新时代的农村教师,应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创新自己的课堂,形成知识交流、生命对话、思维碰撞,智慧火花四射的开放课堂。

山西省昔阳县地处山西东北部,以大寨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而闻名。昔阳县的基础教育课改走过了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在全县的新型课堂推进中,乐平一中就是一所典型的课改先进农村学校,它位于县城北端,处于城郊结合部,生源多为农村孩子。该校是六规制单办初中,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1200名。现有专任教师80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2名、中级职称21名、初级职称57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正在努力创建“高质量、有特色、创品牌”的标准化校园,极力打造县城名校。校长王海青年轻有为,提出德育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方略,提倡养成教育推动课堂模式的办学思路。校教研室主任陈志如老师,有35年的教学经历,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骨干教师,2008年被评为山西晋中市学科带头人,他有9年的课改学习与实践经历,实验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他结合学校实际,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问题导学”下的“探究性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的研究课题,实验创建了:“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学教并重的五步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学教并重的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反思体验—提高拓展。此模式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习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学习活动,构建自己有效学习理解的场所。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究任务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此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与新课改内容和要求相适应。实施该模式的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短时间内提高学业成绩;二是有利于缩小全班学生的学习差异,大面积提高全班学业成绩,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有利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感受成功教师的快乐和幸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过程(实施环节)

1.思路: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提出问题,进入文本,通过探究,反思实践,提高拓展到生活中去。

2.准备:学生课前依据教师的预习要求,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和预习;教师设计教学方案,主要预设五步教学环节的内容,力求预设课堂生成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调控方案。

3.上课:学生根据教师情境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进入文本探究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班内展示分享;反思提高总结、探索规律并延伸到课外生活;教师科学及时调控、点拨、释疑、拓展。模式的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1)创设情境(3~5分钟)。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真实、完整的教学情境。

(2)提出问题(2~3分钟)。通过情境创设,适时提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3)探究问题(20~25分钟)。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相互促进,注重探究式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探究中要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体验挫折与成功。

(4)反思体验(8~10分钟)。教师在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之中或者过程之后,对其教学行为重新进行评估。通过反思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建构,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的目的就是课堂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现、发展的空间。

(5)提高拓展(3~5分钟)。教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总结本堂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作适度的提高,并提出更高要求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可谓“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回”,使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在昔阳县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乐平一中的教师们制订了《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新课堂教师常用语》,大大推进了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操作主要通过自评、他评、师评进行,对平时上课的表现印象则集中到每周周会进行。《新课堂教师常用语》张贴在各教研组并散发到每个实验教师,提倡教师使用新课堂教师常用语激励评价学生,通过这两项举措有效促进了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由学生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组成,分别从认真、积极、自信、与人合作、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这六个方面考察、评价学生,根据考察结果分为A级、B级、C级。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的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的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具体评价标准与等级如下:

1.认真方面。A级: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B级: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有参与讨论。C级: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2.积极方面。A级: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B级: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C级: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3.自信方面。A级: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B级: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C级: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4.与人合作方面。A级: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B级: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C级: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5.思维的条理性方面。A级: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B级: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较差。C级: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6.思维的创造性方面。A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B级: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C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

自“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学教并重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并在乐平一中实施以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尽管乐平一中因乡下几所中学撤并到该校的学生底子薄、成绩差,而使教学质量提升遇到了冲击,但全校多数教师坚持采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学校总体成绩并未受到较大影响,仍位居全县前列。有一些撤并回来的学生,中考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近三年教学质量全县评估来看:2010年第五名,2011年第四名,2012年第五名。从教师方面来看,乐平一中两位数学教师参加2010、2011年山西省晋中市青年教师课堂大赛,采用乐平一中的课堂模式参赛皆获得了市级一等奖,而且其中一位教师参加了全省青年教师课堂大赛,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当然,该校部分老师还处在转型发展阶段,依然难于摆脱标准化答案讲授,同时不自觉地限制了学生开放的思维。为此,将昔阳县乐平一中这所农村中学实验探索课堂模式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3

[2](美)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美)杰罗姆·S·布鲁纳著.教育过程[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4]D·P·奥苏贝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