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注入新的元素助力语文有效教学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13次
  • 评分4
  • 32
  • 0

《新课程标准》肯定了语文的工具性,更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仅仅重视语文的工具性,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人文性,忽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忽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果我们都能把语文课上得这么“有趣”“有味”“好玩”,那么,学生怎么可能“从中学就开始讨厌语文”!为了让语文课上得“有趣”“有味”“好玩”,我认为应该给语文课注入一些新的元素,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真正变得有效一些,真正变得高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去做的。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入探究性学习元素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语文学习的全新认识,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这种积极的学习不是来自于教师的作业布置外推力,而是产生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内驱力,也就是学生自身兴趣使然。例如,我在教学庄子的《逍遥游》时,为了让学生对这篇飘逸洒脱、雄奇深邃的美文产生兴趣,上课时,我让同学们用自由来畅谈“自由”;介绍作者不拘以往,而以《庄周家贫》(《庄子·外物》)来导引,不仅使同学们了解作者主要经历,也使大家从其中“枯鱼之肆”寓言故事中领略到庄子文章风格特点。《庄子》想象丰富,形象突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往往能激发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在围绕形象而展开讨论活动的实践中,学生一步步被他那自由自在的逍遥境界所吸引,从而去探究庄子的人生理想和《庄子》的艺术风格。然后,我再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李白与庄子的“逍遥”进行比较、探究。学生借助学习小组的力量,充分讨论、探究。他们引用李白的诗歌进行解读,从他的诗中看到一个精神放逐的诗人,一个没有完全被尘世所拘累的灵魂。李白和多年以前的庄子一样,为了摆脱压抑而忧郁的情绪,便把美好的希冀付之于文字,这样便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逍遥。因此,作品成了一种寄托,成了一种梦境。月亮是李白性格中忧郁成分的象征,也是李白精神漫游的最好归宿。他最美好的愿望就是能够与明月为伴,遨游于天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畅洒脱。李白诗中对月亮的偏爱,是诗人放逐心灵,崇尚精神自由的最有力的表现,也是庄子《逍遥游》中所要表达的境界:虚静、逍遥、游于无穷之野。

这样的课,学生不再拘泥于文言词语与句式,也不用担心文言翻译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在把庄子与李白进行比较的时候,真正懂得了庄子的逍遥境界。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入综合性活动元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注入综合性活动元素,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与学生一道参与综合性活动,不仅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还有利于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能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

如在教学《认识自我》这单元,它属于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生活观念,同时也为了激发高一级新生学习的兴趣,我根据课本里的“活动指引”设计了一堂活动课。我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他们搜一搜“认识自我”的美文,写一写“认识自我”的作文,说一说“认识自我”的反思,议一议“认识自我”的规划……通过反思、比较、阅读、表达等一系列活动,探索自己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坦然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这样的读、写、听、说中认识自己,展现自我,树立自我进步的目标。整堂活动课,学生主持、主讲,教师只是把握主导话题大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语文教学中注入综合性活动元素就能比较完美地实践这一过程。

三、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个性化自主元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个性化自主元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以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感悟积累,受到熏陶,形成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收益,提高素养,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辉煌。对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的想法要予以肯定,即使这些想法是幼稚的、偏激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也应该对他们的思考行为予以赞赏。如果有些想法的确不着边际,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给学生讲明为什么不好;如果想法有新意有创造性,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赞许。如在教陶渊明的诗文时,总会在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鄙弃官场,固穷守节”的志操之后,让学生尽情的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有的学生会把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理解成迂腐固执,有的学生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看成是陶渊明的虚饰矫情,有的学生把《归去来兮辞》看成辞官归隐后心有不甘的情绪表露……这样的时候,往往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绝不会将教参上或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他们,我会耐心听取他们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评判。然后告诉他们:阅读理解向来就是这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欣赏的指导中注入个性化自主元素,激励学生和文本亲密接触,和文本直接对话,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

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早日走出尴尬的怪圈,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诗意一些,灵动一些,趣味一些,好玩一些……那么,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离高效课堂肯定不会太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