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语文学习,勿忽视记诵之功——艺术专业文化课教学感言

  • 投稿简浅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42次
  • 评分4
  • 95
  • 0

张华林

大学语文课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又应该怎么学?这是该课程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笔者在此不揣浅陋,就面向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语文教学问题略陈管窥愚见。

由于招生选拔制度的影响,国内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文化水平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困扰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如何帮助主观上重“专业”轻“文化”的心理渊源深重、客观上文化基础与文理科大学生相比更为薄弱的大学艺术生加强文化学习,进而拓展艺术创新空间、挖掘专业发展潜力?这其中语文工具性学科的“桥梁”、“媒介”作用至关重要。而无论任何时候,语文学习的记诵基本功都是不能荒疏的。

一、记诵学习体现了人类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

现在教师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体系,主要是按照选文讲解的模式编写的。一般以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历史顺序为经,以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分类为纬;或是依据选文的思想内涵元素,划分为若干单元模块。教师在使用这样的教材进行教学中时,如果不对学生设定具体的作业任务和量化的学习目标,单纯强调欣赏和理解,对于没有升学应试压力又以专业学习为主要任务的艺术专业大学生来说,很容易把大学语文课上成掺入很多水份的“米汤课”,“竹篮打水一场空”,毫无效果可言了。“先理解,后记忆”的方法对于系统性科学知识的学习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语言的学习,我们要强调记忆的先导性,回想每个人哑哑学语时代的情景便可得知。

从另一个方面说,“一百个读者心中,自有一百个哈姆莱特的形象”,由于编者、教师、学生各自有不同的知识构成与生活阅历,又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自然而然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会大相径庭。比如一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能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激情飞扬,而讲台下的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很难达成共鸣。俗话说“文选烂,秀才半”,只有读过并背会的内容,在脑子里扎下根,记熟了,才是自己的,才能在不断地吸收、积累中产生感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和文化修养,才能在更高精神层次上理解赏析、激发创意灵感,转化为艺术创新的动力。

记诵学习正是在这两点上深刻体现了人类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母语运用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二、记诵学习符合科学发展的辨证关系原理

从哲学角度看,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辩证统一、不断深化的双向认知活动的过程。应当遵循从语言形式识记到思想内容理解,再回到语言形式运用这样一个认知顺序。这一过程是从对语言的记忆开始,到对语言的运用结束的,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之间的递变。

记诵学习方法正符合了“双向认知”与“知”、“能”递变的辨证原理,遵循了语文的习得之道。它将言语理解和表达都纳入系统头脑训练之中,输入大量的、完整的、经典的文本信息,为思维、言辞、行文确立了可资效法之典范,成为植入人生的文化“酵母”,以期达到将来厚积薄发之功用。记诵学习使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作为成年学习者的大学生获得鲜活的、动态的,而不是死板的、静止的语言形式,同时在感受和领悟的基础上运用于言语实践、文化创意,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记诵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提升进度,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记诵学习的基础作用与语言运用的目标之间是辨证统一的,是从掌握知识到培养能力的一次质的飞跃!

三、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大量案例印证了记诵学习的有效性

综观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从先秦到民国,语文学习的标准模式就是教师指导点拨,学生自主记诵。教师先引导学生粗通字句,而后学生要把课文烂熟于胸,等到教师再次讲解课文时,学生们大多已经过九转丹成之功而自悟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就蕴含其中。古代中国的莘莘学子就是靠大量的记诵才成就了一批批如李、杜、欧、苏这样千古不朽的文豪、鸿儒。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作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笔者读书即讲究“八面受敌”之法,每一书须分作数次读,且每次仅作一意求之,而他日学成,融会贯通,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谓“教人读书必须成诵”,此是“道学第一义”。又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由此可知,记诵是根本,精思是过程,而后可以有所收获。

四、记诵学习能够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一是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修养,其二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是语言交际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母语语言运用能力,必须不断给学生“充电”,学生头脑中不存贮大量的知识库藏,无论如何也是作不出好文章,说不出精彩言论的,产生艺术创意灵感的神来之笔更无从谈起。强调记诵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尤其是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优美篇章是至关重要的。中国自古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张开嘴来,滔滔不绝,提起笔来,洋洋洒洒!

五、记诵学习可以促进艺术人才文化水准的提升

但凡人类的任何思想文化成果无不需要最基本的语言概念去表达,而学习任何一个门类的科技文化知识也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媒介。就在这一“输入”、“输出”的人类知识与智慧的传播、接受系统中,语文的价值与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文从字顺的基础语言训练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到了大学语文阶段,所追求的就应该是通过语文这一“桥梁”、“媒介”,达到如《礼记·大学》中开宗明义所言之“明德”、“图新”从而“至善”的目标。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与沉淀的学习工程,要厚积而薄发。

记忆是智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语文教育的原点应回转到背诵和记忆的坐标上来。就艺术专业大学生而言,如果面对的文化资源都是一些远离自我的生疏材料,是无论如何也挖掘不出创意矿藏,更无法迸发出艺术生产力。而此时的大学语文课程就犹如一剂催化剂,通过记诵学习巩固与储备的文化功底会与专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奇妙的“化合作用”,日长月久,口诵心维,习焉不察,不经意处却已层楼更上,艺术创新的识见、灵感、修养都在此过程中长足精进,为艺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振兴文化产业,复兴民族文化。众多地方省市也纷纷高调提出文化强省、强市的战略,都在积极谋划发掘自身文化潜力,打造文化软实力。良好的发展形势预示着艺术专业大学生将来大有用武之地,但机遇也意味着挑战。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时代浪潮涌动的必然,然而我国最明显的短板并不是匮乏资金和技术,却是文化创意人才资源凤毛麟角。

如何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突破影响专业发展及就业竞争力的文化水准瓶颈,是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未雨绸缪、深思熟虑的问题。站在一名大学语文教师的角度,从微观上讲,就是要思考如何使语言文化教学更有效地为大学生的艺术创新实践提供文化智力支持及创意背景资源辅助。然而这一“心智塑造工程”必须建立在青年大学生主动记忆、认同、内化学习材料的根基之上,记诵学习法是大学语文成功教学的必由之路。

(张华林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 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