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面对“意气” 切勿“意气用事”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00次
  • 评分4
  • 84
  • 0

◎尹洪振

文言文中的一词(实词、虚词)多义现象虽说很常见,但确实也伤透了不少兢兢业业于此事的语文教师和孜孜不倦于此事的莘莘学子的那颗共同的心,甚至广大师生经常对一词多义内容发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痛心感喟。

为了切实减轻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备课压力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负担,编写教材和参考材料的众多专家学者也煞费苦心,采取了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入手,对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困难的字词句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和翻译,但是,茫茫无际学海,林林总总知识,难免会有遗漏之处,事出偶然,洵非疏漏。

日前,在布置学生预习欧阳修的散文名篇《伶官传序》时,有多位同学对文中“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意气”一词提出了疑问,学生这一发问,一下子也让笔者既感新鲜又觉困惑,新鲜之处在于平时感觉很亲切很熟悉的词语突然间变得陌生了,顿生雾里看花的感觉;困惑之处很简单,那就是以前我和其他同学怎么就没关注这个词语呢?此处的“意气”究竟作何解释才能符合对语境的准确理解呢?

为了把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笔者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先再次认真查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现行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仅翻译成“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并没有做出更多的解释。

又重新翻阅了宁鸿彬先生主编的《新编高中文言文详解》(增订本下1998年5月第14次印刷),该书对此“意气”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较详细的注释,仅将“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作出了“那意气之盛,可说是很雄壮了”的译文。

尽管以上两种译文也能够形象地表现出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巨大成功时的那种志得意满的情绪,但是“意气”如何解释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接着又从旧书柜里找到了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很可惜,该书在注释《伶官传序》时也没有对“意气”做出现在需要的合理而详细的解释。

也许在以上学者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解释的对象。但是,学生既然发问了,能不给出一个较为合理难说圆满的说法么?只有个人继续做些努力了。

众所周知,文言词语以单音节为主,也就是平常说的一个字是一个词,双音节及多音节的毕竟是少数。那为何以上两处译文均不对两个字眼分别解释而直接将它们原样置于译文中呢?

不妨先分别考察一下“意”和“气”的常见用法。

关于“意”

《说文》: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根据这个说法,“意”是个会意字,通过倾听别人的言语了解他的内心。《辞海》对“意”的常见含义列举如下:1、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如春意,秋意,醉意等。2、心愿,意向。如满意,称心如意,醉翁之意不在酒等。3、意思,意味。如表情达意,诗情画意等。4、猜想,意料。如意外,出其不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等。

关于“气”

《说文》: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皆从气。《逍遥游》中“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的“云气”中的“气”正是用的“气”的本意。《辞海》对“气”的常见含义列举如下:1、指人的精神状态。如勇气,朝气蓬勃,老气横秋等。2、习气或气质。如孩子气,市侩气等。3、气势。如一鼓作气,气吞山河等。4、气氛。如喜气洋洋。5、气恼。如忍气吞声。

综合以上对“意”“气”的种种解释不难看出,“意”和“气”各自的第一项含义是非常一致的,而且,这两个含义也非常符合《伶官传序》中“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这个语境的需要。

接着再考察一下“意气”的含义。

《辞海》对“意气”的含义也列举了以下几项:1、意志和勇气。如《淮南子·兵略训》“主明将良,上下同心,意气俱起。”2、意态,气概。如《史记·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3、志趣、性格。如意气相投,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等。4、由于主观偏激而产生的任性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把这几个解释和《伶官传序》中“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这个语境对照起来看,欧阳修在这里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极力表现后唐庄宗取得人生的巨大成功时的志得意满的神态,所以,个人以为,此处的“意气”应作“意态、气概”来讲,更清楚通俗地说,可以理解为“神态、神色、神气”一类的表现面部表情的说法,“其意气之盛”可以解释为“他那骄盛的神态”。

为了更为清楚地认识这一问题,不妨多找几个例子来加以比较分析,清晰起见,把原文和译文对照起来看。

首先来看《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中更为具体的叙述。

原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译文: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

也许上述描写太精彩而无法出其右了,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全文引用了这些内容,而且一字不易。

类似的意思还有如《晏子春秋·问上十》中:

原文: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意气衰,身病甚。今吾欲具珪璋牺牲,令祝宗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礼可以干福乎?”

译文:景公向晏子问道:“我的精神衰退,身体疲惫极了。现在我打算准备好珪璧和牛羊猪等祭品,让祝官宗官敬献给天帝和祖宗神灵,我想祭祀可以求福吧?”

让我们再来看《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原文: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译文:这时天色已晚,军吏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更加注意整顿军队。军中从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

对比以上几个例句,就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意气的准确含义了。回看原文,“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就可以轻松地译为“那骄盛的神态,可以说是非常壮观了”。

原本很不起眼的一个小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如果这些小小的细节内容都能引起每一位读者的重视,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引起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高度关注,还真的有内涵可以好好地挖掘,还真的可以好好做上一篇文章。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做未免太烦琐,过于苛刻了,这么两个联系上下文很容易贯通其义的字眼值得这样兴师动众吗?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吗?但唯有如此,才能教给学生一种基本的学习态度——要严谨,才能教给学生一种对待文言文的基本思路——要慎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悠久优秀的历史文化,真正深入体会它的博大精深,从而真正落实学习文言文的根本目的。前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且不说徐霞客、李时珍等人如何走遍大江南北,既认识到了原有知识的偏差,又有了崭新的发现,让后人受益无穷。单看马克思就够了,他“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麻烦,即令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那么,在现实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能否多利用一些这样的机会,让个人的能力有一片广阔的空间去驰骋呢?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经深有感慨的写道:“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今天的广大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对所用知识的深思慎取,果能如是,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以上浅见,定然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批评指正,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正、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针对文言文字词学习的合理有效的思路。

(尹洪振 曲阜师范大学附中语文教研室 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