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写作教学的三境界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16次
  • 评分4
  • 50
  • 0

刘芬 朱敏

《论语·雍也》里面有这样一则语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意思大概是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这里的“知、好(hào)、乐(lè)”代表人们追求的三种境界。“知”是最基本的,即“认知”,对事物的一种客观态度;“好”即“喜爱”“喜好”,相对认知而言,渗透了个人好恶情感在里面;“乐”是一种意动用法,“以……为乐”,已经上升为一种乐趣,从中可以获得心情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孔子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其实揭示了一种我们应该崇尚的人生态度,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都要以“知”为起点,努力达到“乐”的终点。叶圣陶认为,学校的作文教学应该向着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去努力,即:作文训练过程尽可能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相一致。[2]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文章,可以发现叶圣陶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亦是引导学生对待写作要“知、好、乐”的三境界。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叶圣陶认为应该“把写作看作极寻常可是极严正的事”[3],而不能把写作看作是特殊的或者随便的事情。从前,人们认为写作并非人人都能为之事,写作是为博取功名才做的事情,是一件特殊甚至神圣的事情。现在,写作是学校安排的,老师叫写的,不得不写,只好随便敷衍一番。离开学校,写作只是作家的分内事。以上种种错误看法根深蒂固,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态度。教师首先应该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告诉学生写作是一项基本的语文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写,都应该写。“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4]社会在不断发展,丰富的生活见闻使人们更需要倾吐。写下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与别人共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不难想象,没有倾吐的生活就如同一场过眼烟云,什么都没有留下。所以,在进行写作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先做一番思想工作,打通学生认为写作是身外之事的思想障碍。让学生彻底明白写作就是生活的本身,“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同哑巴差不多,对生活有相当大的坏影响”。[5]教师首先让学生认知写作,排除写作畏难心理,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入写作,才能顺利开展以下的写作教学任务。

解决好学生对写作的认识问题,教师就要全面训练学生喜爱写作。喜爱写作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目标,不妨把这一阶段定义为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满足、体验写作的喜悦。这是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阶段,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后,往往还是无话可说、东拼西凑。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储备

叶圣陶认为写文章“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工夫怎么样”。[6]“写一篇东西乃至一部大著作虽然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是平时的积累的表现。”[7]叶圣陶把准备工夫、平时的积累主要概括为“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有条有理推理判断的习惯、正确的语言习惯”。归根结底,就是平时要养成种种好习惯。教师不能低估习惯的力量,没有养成好习惯,写作自然是一件难事。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上种种好习惯,除了口头说教提醒外,要重视阅读教学。人们常常把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比喻成吸收和倾吐的关系,这说明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把教科书上的阅读篇目讲透。包括“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8]教科书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无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达立意都会起到典范作用。教师认真讲解,告诉学生“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作者用什么工夫来表达他的积蓄”。[9]长期坚持,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会吸取一些知识技巧。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首先要为学生保留课外阅读的时间,加以适当引导、推荐,进行必要的检查、督促。其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数量再多也无济于事。把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叶圣陶指出,教学生阅读,目的在提供给学生写作的榜样。若是阅读的文章成了写作材料的仓库甚至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又是一种“八股精神”。[10]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贵在坚持。总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对阅读的重要性深信不疑。

二、命题

叶圣陶有一篇文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讲的就是写作是一件严正的事情,不是随便拿个题目就写的,应该确是有了经验情感后才写的。语文教师应该时刻牢记既然是训练学生写作文,那么所规定的作文题目就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从学生角度考虑,按照自己的想法随便布置几个题目,学生只能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非但不能写出好文章,而且徒增对写作的厌恶。写作绝非无病呻吟,是在对生活有了一定感触,认为有记下来的必要的情况下才拿起笔的。小学生有他们眼里的世界:郊游的兴奋,受老师批评后的沮丧……中学生亦有他们渐趋成熟的思维:微妙情感的困扰,确定人生方向的迷茫……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了解学生究竟对哪些话题有表达的愿望。正如叶圣陶在《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中所说: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作文的动机,也即是代学生标示了意思情感的中心,而意思情感原是学生先前固有的。“善于教导学生的先生无不深知学生的底细,他出的题目往往在学生经验和意思的范围以内。”[11]就老师而言,出题要出学生愿意作的题目;就学生而言,要时常拿笔写下自己的见闻、感想。稍纵即逝的瞬间,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什么都没有。一旦做个有心人,拿起笔,记下来,“所成文字虽未必便是不朽之作,但因为是你自己所想的所感的,在你个人的生活史上实有很多价值”。[12]养成习惯,便会觉得写作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亦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三、写作

叶圣陶非常强调写作在基础上下工夫。他用学画画来做比喻,美术学生只有先在木炭习作上下一番苦功,才能有日后的艺术创作。同样,写作者首先在“短小文字”上下工夫,才可能进行长篇大作。“短小文字”包括小品、随笔、杂感等等,实际就是为了生活需要的“应用文”。叶圣陶提倡学生多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因为“这些门类质地单纯,写作起来比较便于照顾,借此训练手腕,最容易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13]。其实,有许多语文教育大家都赞同写作训练应该坚持从实用出发,教学生写日常应用的文字。叶圣陶认为作文最低的要求是“通”,主要就文章的语言来谈,要文从字顺,读起来通畅。若是出现一堆语言毛病就是“不通”了。“通”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仅仅“通”而已,这像一件平常的东西,虽没毛病,却不出色;一是“通”而且“好”,这才像一件精美的物品,能引起观赏者的感兴,并给制作者以创造的喜悦[14]。叶圣陶把“好”的标准概括为两点:诚实与精密。所谓“诚实”就是指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即“我手写我心”。“精密”指“文字里要有由写作者深至地发见出的、亲切地感受到的意思情感,而写出时又能不漏失它们的本真”[15]。叶圣陶这样定义好文章的标准与他认为“写作是生活的本身”的观点一脉相承。写作是自己的事情,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通过写作留下生活的印记,为日后储存一份回忆。为了敷衍写出来的文章或是套用别人话语写出来的文章都不是发自内心的,缺少诚实和精密。诚如朱自清所说“只是些人云亦云的门面话儿,像是那儿捡来的似的”[16]。

四、修改

叶圣陶认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一篇文章写成后,首先要自己修改。既然作文的最低要求是“通”,就是要文从字顺,读起来通畅。那么,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这一标准自己修改。多读几篇,推敲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文章组织是否通顺。一般学生在写完之后都没有自己修改的习惯,认为这是教师的工作。其实教师的评改固然重要,但学生先自行修改,发现文章中的问题并改正过来,能更有效地避免日后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具体修改过程中,叶圣陶提出要养成的几点好习惯。例如改的时候要问问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才合适。文章改完后要念一两遍,要念到听起来没有什么别扭,顺耳才差不多。总之,“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写作教学中要注意的很多,储备、命题、写作、修改是相对较重要的环节。把这四个环节处理得当就能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从而获得写作的喜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17],纯正的写作动机是出于经验情感的需要。储备、命题、写作、修改是影响写作动机的主要因素,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学生的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喜悦已经是让人欣慰的事情,然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能以写作为乐,语文教师算是真正功成身退。其实这绝非遥不可及的目标,叶圣陶在他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生活源泉”之类的话。“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做自己要做的题目。”[18]“‘诚实’的‘精密’的‘好’文章必导源于充实的生活。”[19]“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20]“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象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21]在叶圣陶看来,生活是写作的真正源头。有了生活,我们才可以写作;有了生活,我们才知道写什么。一个人对待生活是认真的,写出来的内容才是诚实的。一个人生活是充实的,写出来的内容才是丰富的。相反,一个人视生活如儿戏,也不会把写作看成是一件严正的事情。一个人的生活是枯燥的,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乏味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生活的镜子。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为了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灵魂的人。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不只是教写作知识和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写作是生活的本身”的道理。把生活看作是美好的,才会把生活的镜子擦得很亮。

注释: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

[2]顾黄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话[M].开明出版社,1994.

[3]叶圣陶.写作是什么[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叶圣陶.《文章例话》序[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叶圣陶.《文章例话》序[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6]叶圣陶.拿起笔来之前[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7]叶圣陶.和教师谈写作[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8]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叶圣陶.论写作教学[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0]叶圣陶.论写作教学[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1]叶圣陶.《文章例话》序[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2]叶圣陶.作自己要作的题目[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3]叶圣陶.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4]叶圣陶.“好”与“不好”[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5]叶圣陶.“好”与“不好”[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6]朱自清.高中毕业生国文程度一斑[A].朱自清全集第八卷[C].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7]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8]叶圣陶.作自己要作的题目[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9]叶圣陶.“好”与“不好”[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0]叶圣陶.写作是什么[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1]叶圣陶.拿起笔来之前[A].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刘 芬 江苏省溧阳中学 213300 朱 敏 江苏省扬州中学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