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优化设计,提高初中语文作业品质的思考与实践

  • 投稿总攻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87次
  • 评分4
  • 75
  • 0

◎刘宗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应该创造更多的语文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不断丰富知识,增强能力,形成素养。因此,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品质,体现新课程实验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作业真正成为巩固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切已经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是,当前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还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缺乏思维训练价值,更谈不上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的单一性和功利性比较明显,作业缺少系统性和必要的科学理论基础;作业设计的应试训练色彩浓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也与新课程实验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背道而驰。从我区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情况看,教师对作业的理念、设计、使用和评价也都有不少值得探究和改进的地方,甚至从某一个角度看,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阻碍全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当前初中语文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业设计随意性比较大

有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对训练重难点、作业目的不是很清晰,而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在布置作业时就显得随意、盲目,有的直接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练习,学生长期面对此类作业,兴趣容易消失,完成作业就会出现惰性,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二)作业容量偏大,学生负担较重

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常常会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缺少思维训练的抄抄写写的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也只能是疲于应付,极易产生厌倦情绪,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百害而无一益。

(三)作业设计缺少层递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简单的“一刀切”的方法,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这样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现象。

(四)作业设计缺少系统性

许多教师未能从整个单元或整册教材或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的需要来设计作业,导致作业零零碎碎,作文训练常常没有清晰的目的,缺乏整体考虑,显得无序、零散,学生完成作业后总觉得收获不大。

(五)作业形式单调,功能单一

不少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侧重于背诵、默写、摘抄等相对机械、单调的局限于书面的作业,忽视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学生思维训练不够,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较少,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不多,忽视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语文学习与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契合度不高,极易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优化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一)观察型作业的优化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善于表达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找准听说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如写观察日记、周记等,在设计此类作业时要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可操作性要强,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定的某一景物或叙述一件事件的细节等,不宜作宏观、笼统要求,不必面面俱到。

(二)实践型作业的优化设计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积极创设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熏陶,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开拓思维,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结合我国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玉兔”落月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组织开展探究活动——神话,让学生搜集有关神话故事,了解有关中外神话和“嫦娥三号”发射成功的评论和介绍,讲述有关月亮的中外故事,探讨神话对现代人的意义,交流各自取得的探究成果;开展本地区旅游资源的调查等综合性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传统等,通过实地考察、调查咨询、整合统计、协作分享等多种方式,激发兴趣,拓宽视野,丰富阅历,积累素材,培养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分享的能力。

(三)专题型作业的优化设计

这种专题性作业,是围绕某个主题来展开的,并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相对来说,它并不像平时作业那样在短时期内可以完成,而具有时间跨度较长的特点。它一方面要和学科的内容、课内的知识相联系;另一方面也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际生活、社会环境、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要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动口能力、动眼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让各种感官协调发展;既要让学生能够从周围的可利用资源中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方法获得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材料,又要使学生在实际的实践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真切的感受,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比如,我区有的学校为加强阅读教学,每月确定一个阅读研讨主题。九月份的阅读主题是“亲情篇”,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有关“亲情”话题的文章,引导同学们就这一话题展开了广泛的阅读与交流。同时师生共同回顾学习了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一厘米》、《清兵卫与葫芦》和第四单元中《给儿子(女儿)的一封信》等,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观察、思考自己和周围同学们的“家庭教育”现状,这样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专题作品,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拓展型作业的优化设计

拓展型作业设计是指以某一知识(如语文课内知识)为起点,把与之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容纳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作业。拓展型作业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它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依靠创造性想象和思维进行创造。比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文后,指导学生画出建筑物的平面示意图,使学生对建筑物的组织结构一目了然,课后可以让学生介绍校园,并画出平面示意图;在学习《公输》后,要求学生用现代人的目光,评价公输造云梯一事,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再如:在余光中《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等,可以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阅读同是抒发乡愁的诗词,也用“乡愁是……”的形式把它浓缩成一个比喻句。

(五)层次性作业的优化设计

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面对的是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因此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应主要布置朗读、字、词、句和文意的整体理解等基础等级的作业,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理解性、拓展性的作业。例如:在教学《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谈谈对清兵卫的父亲的评价,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厘米》、《清兵卫与葫芦》和第四单元中《给儿子(女儿)的一封信》等,就“亲情”这一话题展开广泛的阅读与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和身边同学们的“家庭教育”现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上两道作业形成一定的梯度,既关注了基础性,又强调了自主性、参与性、实践性和拓展性,较好地体现了作业的层次性。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与拓展,优化作业设计,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语文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坚持作业的优化设计,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验、生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更有效,更富生机活力。

(刘宗勇 泉州市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36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