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经典文学篇目造就阅读理解力

  • 投稿好德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211次
  • 评分4
  • 54
  • 0

李运娣

高中学段学生的学习科目多,时间紧,压力大,但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却不可能是速成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与积累,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老师精讲几篇课文就可以养成,而是需要学生主动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因此,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有限的学习语文时间,借助经典篇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作者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推荐书目,明确要求

中国经典文学篇目浩如烟海,让学生自己随意去阅读是不可能的,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经典文学篇目深浅不一,三是并非所有的篇目都方便教师指导,因此,在指导高一学生阅读之初,必须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包括泛读书目和精读书目,泛读书目可以从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二十部课外必读书目中挑选出六部高一学生比较容易读懂的篇目并推荐给学生,包括《三国演义》(罗贯中)、《红楼梦》(曹雪芹)、《呐喊》(鲁迅)、《巴黎圣母院》(雨果)、《欧也尼·葛朗台》(巴尔扎克)、《老人与海》(海明威),并明确泛读要求: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泛读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受,是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加强文学方面的积淀。精读篇目只是《三国演义》的部分经典章节,要求能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能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入手,体验与思考言语内容,能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批注,分析与反思。

二、方法指导,提高效率

就高一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来说,很多人对经典的阅读只停留在猎奇追情节的层面,这在泛读书目的阅读中无可厚非,可如果是精读,要求就太低了,所以在精读经典时,老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醒阅读过程的关注点以及体现阅读思维的方法等。以《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源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为例,老师可以根据内容作具体的指导,在文中进行标注旁批,比如引导学生在读到“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时标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张飞的直爽、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又如在“后人有诗赞二人曰: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后旁批:关羽、张飞初试锋芒,英勇不凡;在“后人有诗赞玄德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后旁批:展示刘备谋略,与关张二人的勇猛相照应。除了具体语句,还可以从篇章结构或艺术手法方面思考,比如在泛读《三国演义》全篇后,在第一回的精读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时旁批:“桃园结义”自此留下美谈,同时也为后文的千里走单骑,张飞急兄仇,先主雪弟恨等情节做铺垫。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就疑难问题进行探究,与同学交流,比如读完第一回后,可以试一试简述桃园三结义的经过,并结合主旨探究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的意图。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确精读的具有要求,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白阅读时除了把握情节,了解事件的梗概之外,还要从语言、篇章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并通过标注旁批、交流反思等方法更好地把握作品,并汲取其精华,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阅读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知识迁移,提高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精读的一般方法,培养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引导学生把这些能力迁移到课文学习中,能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相对来说,粤教版小说单元的课文会比《三国演义》简单得多,所以学生阅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阅读方法也多种多样了。归纳起来,学生常用的方法有:(一)原文圈画法,在学习《荷花淀》这一课时,学生划出了作品中有关人物动作与心理的词(如文中的“震动”“吮”“扔”),有关写景的优美句子(如开头段)等,学会借助最基本的语言来把握作品。(二)旁批标注法,在学习《荷花淀》时,能揣摩开头段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在旁边写上“恬静”“薄雾”“清风”“荷花飘香”等词语。联系人物活动——水生嫂编席这个环节,揣摩人物性格,加上“勤劳”“淳朴”“能干”等词,在“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这个句子旁边写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水生嫂的贤惠、爱丈夫。”在“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旁边写上:“细节描写,语言描写;深明大义、坚强。”(三)提纲感悟法,如学习《阿Q正传》用100字左右写“阿Q其人”,概括阿Q的主要事迹;如学完《项链》一课,他们写下的自己独特的感悟,同学们能各抒己见,有的从情节结构的巧妙来写的,有的从人物性格与命运方面来写的,还有的用今天人们进步了的观念来评价的,多种多样,而又真实具体,是自己真正钻研文本得来的感悟。(四)精妙赏析法,在阅读《荷花淀》时,同学们都会抓住“她们奔着那不知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一段来赏析,认真琢磨,都能认识到作者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画面感的场景,突出了白洋淀的美丽,暗示一场战斗即将来临……在《宝玉挨打》这一课中,一位同学抓住了宝玉挨打前,他被贾政喝禁在厅中,找人往里头捎信却偏遇着个耳聋的老姆姆这个细节,赏析其貌似平常的事件但在渲染紧张气氛和情节波澜起伏方面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用心去钻研文本了,就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从各个角度各方面去思考探究,从而得到个性化的收获,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

四、点拨指导,修正提升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不等于是放任自流,在阅读过程中,老师的指导还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阅读过程出现的偏差,老师还是必须给予及时而必要的指导及补充升华。比如,学生对《荷花淀》的粉色荷花箭的赏析时,老师就要跟学生明确比喻与拟人的区别(因为很多学生把“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当做拟人),还要补充比喻的目的是“进一步突出荷花淀的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从而把握作品的主题。老师还可以与学生进一步探讨其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如在《宝玉挨打》这一课中,对宝玉挨打前恰巧碰上耳聋的老姆姆这个细节,老师还可以与学生进一步探讨巧合与误会在小说安排情节与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再比如因为时代的差距,有些学生对祥林嫂的行为是不理解的,他们的感悟与主题相差甚远,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作重点分析了。当然,对于学生阅读中出现的创新与个性化的观点,老师还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如对玛蒂尔德梦想的评价,其中有一些看法与传统的评价吻合,另外一些看法却体现了90后孩子的思维习惯和观点。他们不再简单化为爱慕虚荣,而是肯定她的不甘平庸,不满现状,生活态度积极。虽然他们的感悟或许与作者的创作初衷有点不同,但也是他们思考后生成的结果,值得肯定,只是提醒不要因为过分追求与众不同就违反常理及基本的道德观就行。

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只要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实践,自然会有很多我们老师想不到的办法,借助经典篇目,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保证。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九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