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投稿我最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852次
  • 评分4
  • 53
  • 0

◆湖北省公安县杨家厂镇绿化小学 陈圣文

【摘 要】品德课堂是一门不断生成的课程,课堂因不断生成而精彩。文章从对话、预设、评价三个维度阐述了作者的主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思品;资源;捕捉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83-02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凭借灵活的教学机智,对生成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呢?笔者试从不同角度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选取些典型案例,对此进行探讨。

一、通过对话开发真实资源

品德课堂特别强调要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将学生们富有个性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从而使课堂更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是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能与学生平等对话、能用心去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实想法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让学生们的真实想法成为鲜活的课堂生成资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时,课始通过生动的课件导入,让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社区场面后,为了更生动地了解社区、认识社区,教师面带笑容地把事先拍摄好的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的介绍进行了播放,让学生们看完课件后畅所欲言。下面是课堂的一个镜头:

师:同学们看了社区的图片,听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讲解,对我们生活的社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大家对我们的社区还有些什么疑问呢?

生:我想请问,我们社区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社区的卫生状况不够好,应该怎样改正?

生:我们社区的小贩老在大呼小叫,影响了我们的休息和时间,作为社区人,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我们社区的自行车随处乱放……

这是学生们在教师亲切话语引导下的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大胆地质疑,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不但关心社区的环境,还关心人民的生活,也关心自己的活动,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些质疑的产生是在教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的,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从而激活了课堂资源。

二、通过预设捕捉有效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学习中,我们知道中年级品德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以体验、探究、社区实践等活动为主的,在独立与合作、感悟与行动、分析与探究、思考与辨析中不断演绎充满生命活力的品德课堂。

1.结合生活背景,预设课堂活动。品德课堂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课程远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灵活运用教材,力图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感受、体验、反思,从而激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自我。

2.针对现实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在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常常会因为观点的分歧、认知的差异而产生争议,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巧用矛盾争议,针对现实问题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积淀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笔者在教学《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课中,面对课堂上产生的分歧,没有简单给予否定,因为在课堂交往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学生真实的想法,于是,笔者针对这一生成的教育资源,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密切交往的事例,引发全班学生讨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虽然台湾还没有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台湾人民和我们的亲情永远割不断,学生的这种认识就是在教师不断引导中积极建构的。

3.利用社会资源,体现课堂真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品德课堂要求学生对社会各行各业有所了解,那么要使课堂不断生成,就要借助于家长、社区等各种社会资源。家长是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场所,是他们每天活动的地方。作为教师,就要多动一点心思,善于独辟蹊径,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一位教师在教学《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时,正逢秋收的季节,上课时几十位家长放下农活来到课堂,看到浑身是泥的家长,教师觉得可能他们也说不出高深的道理。但没想到,当学生们摆出与家长的矛盾时,家长都能心平气和地向学生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父母的期望、父母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在与父母的对话中感动着、体验着,他们理解了父母,拉近了和父母的距离,也在无形中悄悄长大了。

三、通过评价实现价值资源

我们关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捕捉教学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而应进行恰当地价值引导,进行及时评价。

1.循循引导,树立正确观念。面对学生生成的错误认识,作为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循循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了解了各种职业后,要学生走进学校生活,感受学校一天人们的工作。

师:我们每天来到学校学习生活,看看我们学校的这些图片,你能想到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哪些人在辛情工作呢?

生:有许多人在工作,但他们可以拿工资。

师:是呀,他们的工作有报酬。先请大家来看一组图片。(出示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各个工作岗位上的情况。(看到了学校门口的绿树、餐盒、办公室、作业本,教室饮水机、洁净的走廊……)

师:请大家再看第二组图片。(门卫在站岗,花匠大伯在修剪花枝,老师在上课、批作业,工人在分饭,送水工在送水……)现在你觉得他们的工作怎样?

生:很辛苦。他们辛苦地工作为我们创造一个好的校园环境。

师:那我们大家该怎样用行动来表示感谢呢?

生:我要爱惜草坪和校园里的花。

生:我看见大伯要甜甜地叫他一声。

生:我要把作业认真完成!

……

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了各行业的特点后,当学生出现有报酬这个想法时,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自己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服务,选择了学校的图片,又让学生观看了劳动者工作的场面,激发学生道出了心中的感受。

2.层层挖掘,获得真切体验。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铺垫,并进行层层深入的挖掘,及时给予评价,才能更有效地使课堂充满生机。有位教师在执教四下《服务在身边》一课时,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空方面的限制,引导学生把服务机构和他们的生活建立起一种联系,让学生们真真实实地去感觉到服务机构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做一系列调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询问家长邻居、自己找课外书等多种方式,了解了身边有哪些服务机构,它们的服务口号和措施,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以及说说它在为你服务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等,使学生对身边的服务机构初步建立了感性认识。正是有了课前的调查资料,才为学生们的课堂活动提供了话题。

布卢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品德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是珍视学生们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教师只有捕捉住课堂生成资源,把握好课堂生成资源,才能激活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因不断生成而更精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小燕.《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6).

[2]蔡传生.关于品生品社教材二次开发的障碍分析与对策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5).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