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古筝曲《渔舟唱晚》与《临安遗恨》的教学艺术心得

  • 投稿黄奎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534次
  • 评分4
  • 22
  • 0

韩薇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010000

【摘要】《渔舟唱晚》与《临安遗恨》是传统筝曲与现筝曲的两大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深受广大听众所喜爱的作品,两首曲目鲜明的主题特点,也充分体现在教学方面。二者既有一定的相同点,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传统筝曲现代筝曲音乐风格教学心得

筝,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因此又被称为"古筝"。古筝因其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钢琴",筝在东汉,三国时代被文人雅士称颂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和"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这说明了筝在当时已是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传统民族民间乐器了。这件古老的乐器流传了二千多年,成了各种音韵特点和不同的演奏技法,同时产生了以地方风格为依据的众多古筝流派:如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古以"秦声"见称的陕西筝;郑卫之音的河南筝;齐鲁雅韵的山东筝;武林逸韵的浙江筝;闽南诏安的福建筝;韩江丝竹的潮州筝,中州古调,汉皋旧谱等等,古筝流派发展到今天已经呈现出各大流派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近年来,在古筝演奏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又创作出现了大批现代筝曲,形成了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并存的局面,在这里我选取了《渔舟唱晚》和《临安遗恨》两首乐曲进行讲解和比较,现代筝曲和传统筝曲的异同。

1.《渔舟唱晚》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历史背景

《渔舟唱晚》是传统筝曲曲目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曲目,《渔舟唱晚》其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90多年前(1912年)金灼南先生将1873年前的山东民间筝曲《双板》双板及其变曲《三环套月》《流水激石》编成一曲,取名《渔舟唱晚》20世纪20-30年代金先生在北京"道德学社"传授此曲,其后魏子猷于1929年进行改编,有了魏本的《渔舟唱晚》。紧接着娄树华师承魏并与金有筝艺交往,于1938年前后进行改编,最终有了娄树华版本的《渔舟唱晚》。

此曲音乐效果明显,表现力突出,形象鲜明,其慢板与快板的相结合宛如一张美丽的中国山水图从音乐声中绘出,全曲大至可分为四个弹奏乐段。

第一乐段为慢板,八度弹奏轻柔的引出富于歌唱性的优美动听旋律:

从开始的第一小节,八度弹奏贯穿始终,乐曲一开始浑厚深沉的音色似乎把一幅微微泛黄的古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除了八度的运用还加入了大量上下划音的处理,以及左手颤音的配合,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夕阳西下,渔船还在移动,渔人载歌而归,慢板旋律时而绵延悠长,时而浑厚深沉,第一乐段由十四小节构成其中采用4/4拍子开始,4/5拍子穿插出现:

随旋律慢慢延伸,节拍略有变化,更进一步给人以时缓时急,悠长深远的湖上泛舟的画面。

第二段上十七小节构成,旋律慢慢推向高潮,音乐节奏缓缓加快,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起伏,此段学生演奏中往往忽略力度的强弱对比,使的曲子缺少韵味,教师的引导和试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年龄小的学生很难理解乐曲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对曲子情感和意境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乐曲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弹奏乐曲。

二段的结尾处仿佛使人看到一抹落日映红了晚霞浩渺无垠的水面上洒满了夕阳的余晖,随风荡起的路花絮在微微的清风中萧萧扬扬的风舞,此处要求学生演奏时一小节靠近琴马处,力度稍弱,后一小节靠近前梁处,力度稍强,给人强弱相互对比的感觉,从而描绘出一幅水波荡荡,渔民们摇着桨,架舟归来的情景。

第三段由八小节组成,2/4拍和3/4拍交替出现:

同时采用音节式进行,进一步推动音乐的升华,以及十六分音符的连抹演奏手法:

给人一种扁舟在平静的水面中慢慢滑行,渔夫悠然自得地轻舞着船桨,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船后的轨迹和划痕印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展现给听众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第四乐段为最后一个乐段,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的演奏手法:

同时也采用了2/4拍子,使节奏显得整齐有序,这一段开始为由慢渐快的进行,运用大勾搭大指托劈加刮奏的指法弹奏,要求学生在演奏时连贯,流畅,形象第刻画了荡桨声和浪花飞溅的声音,达到高潮后重复演奏三遍而且一遍比一遍速度加快,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展现出渔舟靠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同时使全曲欢腾的情绪达到高潮。

结尾乐曲在高潮处突然切住,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三部分乐句的紧缩,下行音型的模进逐渐引向终止,如谱:

使人感觉江面上夜色笼罩,一片宁静,耐人寻味。

全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粼粼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化,表现渔舟唱晚的情趣,接下来的是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伏,表现了流水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而就一首传统筝曲而言,每一个音符,揉,颤,按,滑的分寸把握才是这首筝曲的韵味所在,而要把握好传统筝曲的真正韵味和内涵则要通过不断的持之以恒的坚持练习才能达到,这个过程无疑是对每一位筝学员的考验和历练。

2.《临安遗恨》产生的历史背景

相比较传统筝曲《渔舟唱晚》,现代筝曲《临安遗恨》在演奏技巧和乐曲旋律来说都有了很大的创新,首先它不同于《渔舟唱晚》独奏的演奏形式,采用了西洋乐器钢琴的协奏形式,大胆的将民乐与西洋乐器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使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临安遗恨》是一首钢琴与古筝协奏曲,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于1990年发表了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1992年又将其改为古筝协奏曲。全曲采用《满江红》的音乐基调,进行反复加工,快、慢板结合,歌颂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由立志报国、征战沙场下狱临安,痛饮御酒的悲壮人生经历。

乐曲共分为七段,在钢琴悲壮的前奏之后,古筝一进入即采取强有力的和旋与左手大幅度刮奏相结合,继续渲染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基调,如谱:

进入慢板后,以极为抒情的旋律,刻画出人物内心的悲凉情绪。第十六至十九小节,用长摇技法弹奏出哀伤的旋律,此处要求学生在演奏时可处理的稍自由些,用力度、音色、节奏的变化来形成对比。第二十五小节起,连续十几小节相同节奏型的旋律,由慢渐快,由弱逐渐加强,如谱:

此乐段的描写使我们仿佛看到身处牢狱之中的岳飞肩扛枷锁,脚戴铁镣,仍然忧国忧民、坐卧不安的焦虑之态。

乐曲主题段是以传统乐曲《满江红》为旋律素材发展变化而成,并在全曲中贯穿,淳厚的曲调,既展现了英雄豪放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主人公此时内心复杂的情感,慢板抒情的结束句好似一声长叹,那是由无奈引发出的情感。

接下来的快板段音乐情绪一转,古筝奏出的战马奔驰的节奏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疆场,快捷、激昂的音乐描绘了岳飞大将军率领三军将士,为保卫江山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古筝在此处点指的运用更加生动的体现了这一场面,此处也是体现基本功的一处技巧,高级别班的学生通常比较好把握,但也需要平时对基本功的不断练习,在曲子中才能游刃有余的表现快板。当情绪达到高潮时音乐戛然而止,钢琴以极弱的音响引出古筝的一段柔板,这一段音乐表现了英雄另一面的情感,同时这段在演奏时非常要求学生对乐曲的情感的表达,教师要充分试奏,引导学生对音乐感觉的理解,如诉的旋律寄托了岳飞对家人的思念,对勉励自己慈母的眷恋;转而轻快的曲调表现了主人公对昔日与家人欢聚的情景的回忆。如谱:

突然乐曲曲调一变,描写刑场一阵擂鼓的巨响,将主人公从美好的思绪中拉回现实,曲作者在这一段采用协奏曲常用的华彩段手法,给承示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多的表现手法,同时更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就义前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以及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之情。

最后一段是主题再现,旋律在转变的调性上奏出,哀婉平缓的曲调寄托着人们对英雄的追思。

3.《渔舟唱晚》与《临安遗恨》的音乐风格特征及其异同

《渔舟唱晚》与《临安遗恨》分别是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的两大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深受广大听众所喜爱的作品,两首乐曲鲜明的主题特点,分别以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有了深入的诠释,二者既有一定的相同点,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第一、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在演奏理念上有一定的不同。传统筝曲是以左右手来划分功能区的,右手以弹奏旋律为主,而左手则以在琴马左侧按弦、颤音为主要目的的,还是以辅助右手弹奏为主,而现代筝曲在这方面就比较随意了,右手弹奏的同时左手可以随时加入进去演奏,常见的有爬音、刮奏等,以《临安遗恨》为例,是以加入大量左右手的点指来丰富音乐表现力的,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能,和古筝丰富的指法表现力。

第二、现代筝曲充分利用了古筝这件"和音"乐器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塑造出种种新的多样化的和音效果《临安遗恨》中乐曲一开始就以音层的变化表现出深沉浑厚的音响效果。而在《渔舟唱晚》中则更多的运用八度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比较古朴的风格。现代筝曲在意境的表达方面也更注意思想内涵的创新,如《溟山》、《箜篌引》、《莲花瑶》等等。

第三、传统筝曲往往采用单一的"五声调式"谱曲,而现代筝曲打破了这一常见调式,加入了更多的自由调性,以《临安遗恨》来说就采用了D大调转向G大调的调式结构形式,一般在古筝演奏中传统的转调要移动琴马才能实现,但在《临安遗恨》中,作者巧妙的运用左手按弦的手法使其达到转调的音效,而并没有移动琴马,这也是有所创新的一个方面。

第四、就是在筝曲的记谱上,传统筝曲一般采用简谱的记谱方式,而现代筝曲则大量采用五线谱的记谱方式,更加扩大了古筝谱曲的范围,也进一步规范了古筝的记谱方法,这样一来古筝同其他乐器的合奏,协奏也更加方便了。

第五、传统筝曲往往以独奏的演奏方式演奏,现代筝曲不但保留可独奏的演奏方式,还进一步将古筝与各式各样的乐器相结合,以《临安遗恨》为例,巧妙和谐的将西洋乐与中国传统民乐相结合,给人新的音乐享受,同时也大大加强了音乐的叙事性和抒情性,使古筝音乐更加丰富与丰满起来,在教学中安排这样的曲目不但对学生琴技有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通过学习乐曲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音乐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而有别于书本教育,乐曲抒情的慢板进一步扣人心弦,激情的快板更加动人心魄。

总之,不管是传统筝曲还是现代筝曲之所以守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主要得益于能够博采众长,广泛吸取古今中外音乐创作的优秀成果,以造就自己的艺术个性,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能对欣赏者产生巨大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任何的创新都必须在良好的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全面地了解传统,才能继承传统,在沿着民族音乐发展的正确轨迹上进行二度创作,面对新作品时,除了表现作品内容以外,在有根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音乐才具有魅力而能动人,如此方能经历时间的考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

[2]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作者:曹月)?

[3]浅谈古筝的历史演变及各流派的特点(作者:张莹)?

[4]古筝曲《临安遗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