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心理学原理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 投稿李明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484次
  • 评分4
  • 31
  • 0

◎杜振林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知识,对于启迪学生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运用心理换位,重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灵深处发出的才能直抵心灵的深处。心理换位意味着教师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体会学生的所思所行,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亲师重道、共生共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明显增强,对人格的自由发展充满渴望,抱着怀疑、审视的态度重新估量一切。这些变化启示我们,必须遵循历史教学规律,从历史学视角出发,寓德育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人格态度对待学生,用民主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多一份期待和激励,多一份赞扬和关注,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促进,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共生和共长。

二、运用学习理论,构建学科知识框架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主要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根据这一原理,学习历史学科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那些核心的、基本的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抓住它们之间的意义和联系,并将其他的知识点与这些基本结构从逻辑上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建构得很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就会忘记。

三、运用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学习诱因

知识迁移,就是在了解学生原有的历史知识结构基础上,把新旧历史知识联系起来,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引出新的历史知识,再把新的历史知识纳入旧的历史知识结构之中,从而产生新的历史知识结构。知识迁移理论启示我们,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能引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精心处理教材,巧妙组织教学,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让兴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诱因。

四、运用记忆规律,巧送学生记忆金针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记忆规律又称遗忘规律,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系列实验研究得出:学习新知识后,开始遗忘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即先快后慢。记忆规律启示我们,当学习了历史知识后,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采取六个步骤会提高学习效率。一是预习。涉略全章各节内容,了解教材讨论的一些总的课题。二是提问。对各分段提出问题,通常只要把各分段的标题改为适当的问句就可以了。例如,可以将“程朱理学”改为“什么是程朱理学?”或“程朱理学有哪些特点?”三是阅读。仔细阅读分段内容,尝试回答所拟问题。四是思考。在阅读课文时要积极思考,力图理解,想出一些例子和原理来加以说明,力求把教材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五是复述。在学完一个分段后,尝试回忆其中的内容,如果不能回忆,就重读记忆因难的部分。六是复习。学完全章后,默默回忆其中要点,最好把各要点写出来,并再次尝试回答各节提出的问题s开始复习时,时间间隔要短些;熟记后,复习的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

五、运用思维规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锐性。培养这些思维品质,可以结合历史教学来进行。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如,唐代罗隐的《西施》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中国古代有“女人是祸水”的看法,但本诗一开头就表明吴国灭亡不应归罪于西施,如果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谁呢?这种联系时运分析国家兴亡的历史观念说明了作者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反映的是作者独立思考还是墨守陈规。

六、运用注意规律,塑造学生注意品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根据注意特点来组织历史教学,使学生既不感到疲劳,又能牢固掌握知识,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有效地集中到课堂教学之中。首先,要创设引人人胜的历史教学情境。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可以从一个浅显有趣的生活事例出发,或者通过有关趣味史实的叙述,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激发矛盾、创设情境,点燃求知欲望。其次,要丰富知识内容,严谨逻辑体系。人的注意力是不断转移的,如果教学内容丰富、层次脉络清晰、逻辑结构严谨,教师就能够有效控制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再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意注意时间过久会引起疲劳,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明确哪些是重点难点,把重点难点以及深奥抽象的问题列为有意注意的部分,并将其分散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使之与无意注意交替进行。

(作者单位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