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研究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956次
  • 评分4
  • 72
  • 0

文/魏立国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引领着职业教育的改革。本文以高职院校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为例,浅谈“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工学结合;机床电气控制;教学

目前,“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国家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已经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地位。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工学结合是我们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现状

在传统的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训课中简单实践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种授课方式弊端较多,主要表现为: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在课堂上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期下去学生对教师有强烈的依赖性,学生的学习独立自主性被削弱,教学过程也变成了填鸭式教学,在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2.教师讲解的内容较为抽象,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以及控制系统、电器元件等,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往往只是对概念和理论进行简单的语言描述,对电器元件也只是用图片或多媒体等辅助工具进行介绍,与实物讲解差距很大。3.传统教学中,在理论学习后学生才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学时在整体学时中占有的比例很小,学生的实践机会偏少,而实验也大多是针对某一章节的,内容较为固定,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

二、“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

1.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是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需的技能。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是以学生从事电气运行与控制工作为就业导向,该课程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为:数控机床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运用电磁兼容采取抗干扰措施;熟练掌握伺服系统特性,估算扭矩;了解电机与驱动器的选用、电路连接;了解国内、外典型数控装置特性、功能;了解选用方法、系统连接、调试;掌握PLC控制电路特点;了解在数控机床上的典型应用,梯形图设计与调试;了解系统参数的作用、形式、功能,调试方法;掌握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的控制特点、电路设计、电路配线、连接、联调;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仪器和仪表、调节设备;掌握电气系统的基本测试技术。

2.重构课程模块

明确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培养目标后,结合“工学结合”模式特征,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营造“职业岗位”情境,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我们要打破“机床电气控制”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几个典型的项目将各个知识点融入进去,以项目内容为载体,以项目内容为实施途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做三者有机统一、共同进行,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内容同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共分为常用典型低压电器的拆装、检修及调试,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故障处理,双速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故障处理,绕线式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故障处理,典型机床线路的调试及故障处理等几个模块。

3.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中就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教学的内容应以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入相关知识点,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电路分析、故障分析贯穿于整个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夯实《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打好基础。

4.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专题讲座和增加大量的实践环节等非正式课程,经常让学生参加实习和企业参观学习,培养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开展相关领域的新知识专题讲座能够促使本学科的建设更具系统性与先进性。

5.改革评价方式

学生的考核成绩可采用实习绩效考核与学校学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知识测评与实践能力(包括工作业绩、态度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种多元的评价方式既能够保证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权益平等,又能够使得人才的培养活动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得以保证。

三、“工学结合”模式中注意事项

1.要合理选择“工学结合”的企业。企业既要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还要能兼顾课程学习的需要,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良好的职业环境作为保障,学生将来要能胜任岗位,要具备专业技能、方法和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精心制定教学大纲。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要与“工学结合”的企业有关技术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共同制定好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对考核方法也作相应调整,侧重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核。

3.校企联手共同教学。学校应聘请“工学结合”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践导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企业、产品和设备有更深刻的了解。另外学生也可在完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请教导师完成调研和实践报告等工作,从而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2]叶智美.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新模式[J].江西教育,2005(17).

[3]许春树,侯洁.走工学结合道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6).

[4]肖化移,李谨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06(05).

(作者单位: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