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浩
(崇阳县城关中学湖北崇阳437500)
【摘要】本文将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置于创新形式、拓宽内涵和规范管理的德育工作动态过程中,通过过程的有效实施实现德育教育结果的有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德育教育;实效性;过程实效性
The process real results of morals education investigate
Rao Hao
【Abstract】This text is virtuous the school to teach work real results investigate, place in create new form and open widely a content and norm management of virtuous teach work dynamic state process in, pass process of valid implement realization virtuous teach education result of usefulness.
【Key words】Virtuous teach education;Real results;The process real results
叶圣陶曾经说过:“当代的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事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人”,因为只有在学生具备健康人格的情况下,学生所受的教育才有价值,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有价值。近年来,我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目标出发,在追求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 以创新形式为过程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
新课程提出完整的人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者应将目光放长远,不要急于求成。于是,我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创新形式为突破口,将德育目标公开明朗、分解分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逐一实施。
1、打造英模班级。德育工作离不开榜样的激励。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我校深挖德育教材,寓教于史,不空洞说教,如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将这些英模人物的事迹、精神配合照片做成宣传板,挂在教室前面作为本班的班名,如“屈原班”。用英模这面“镜子”照出学生自己在做操、唱歌、写字、扫地和读书等“为人做事”方面的完美和瑕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灵魂的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到思想上自省、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和生活上自理。
2、开展评星活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为做好评星活动,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出台了一系列评价体系——实行全方位的星级评价,即评出五星级班级、五星级寝室和十星级学生,从最基本的“扫好地、叠好被、问好礼、读好书、听好课”做起,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班级,自我管理寝室,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走上日常管理工作的前台,树立“班兴我荣,班差我耻”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每项工作实行星级评价,班主任、学生可以及随时对照评价细则进行自我评价,知道自己的班级、寝室和个人的优劣,有成绩大家分享,有问题大家分忧,对于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实现德育内化,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
3、建立成长档案。在学生成长档案中,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宣讲“讲文明、讲礼貌、树新风”的美德成长足迹,做到图文并茂,富有趣味,倍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不少学生以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寻找一切机会为班级服务、为学生服务,擦黑板、抹桌子、办黑板报等,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干,“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扎根学生思想之中。学生成长记录集散评价做到“三个结合”,即自我陶醉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学生家长评价与学生本人的日常评价结合、个性发展成长评价和终结性自选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找到自信和成功。
二、以拓宽内涵为过程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渗透力
实践证明,具有内潜性的德育内容可通过具有外显性的德育载体表现出来,成为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最佳吸纳点,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影响作用,对学生德育品德的形成和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推行养成教育,规范日常行为。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一方面,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组成学生学习《一日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之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把班团课当作一门大课来认真对待,要求班主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和行为的实际,精心设计班团课,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的做人、做事教育,把班团课上成精品课、对话课和讨论课。因为班团课既是学生一周行为的回放,又是下一周学生生活的开端,是实施班级德育教育最有效方式和途径。
2、优化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文化本身就蕴涵着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校园文化是无声的课堂,它凭借发现、领悟、陶冶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绿色文化、墙壁文化、景点文化、行为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等交相辉映,构成了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德育的渗透力,发挥了良好的教化作用。为了创设学生文化,让学生自己拟写人生格言,同学们自拟富有人生哲理的格言2000多条,经过筛选,推荐在校刊《银杏园》上发表1200多条。学生将人生格言当作“座佑铭”,随时对照反思,不断激励自己、鞭策他人。同时,悬挂名人名言、建立文化墙壁、播放校园之声,时时给学生以启迪。增设校园景点及各种提示牌(安全、节水、卫生、爱护花草等),处处提示、时时警醒学生;及时更新已有的光荣榜、思想政治宣传栏、校务公开栏等。卫生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和班级分片包干制,使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使学生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我们的理想是: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精神领域,涵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素养,彰显学校个性,使之具有一种能动的、持久的教育力量。
3、实施关爱工程,融合师生情感。校园网上开辟了“师生留言”,架起了师生连心桥;校刊上开辟了“心语悄悄话”,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爱心屋”成了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和学生交心谈心的平台,如创设情境与学生谈话,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开通亲情视频,点亲情歌曲,打亲情电话,发亲情短信……每到休息时,“爱心居”和“温馨楼”等公寓成了学生心灵的港湾,生活老师与他们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融,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此外,感恩教育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校园内唱感恩歌、做感恩操、行感恩事已蔚然成风;贫困生资助工作做到程序合法、操作规范、资料齐全,共资助贫困生2100多人;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受到了省、市各级检查组的好评,确保留守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使他们有人管、有人爱、有人帮,校园成为他们成长的家园、生活的乐园。到目前为止,已有120名校外“爱心妈妈”与我校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
三、以规范管理为过程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凝聚力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学校应当是家庭的延伸,应当是充满亲情的校园。这道出了人们对学校所期盼的那份亲情。为此,我校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良性互动为辐射源,使德育管理工作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辐射,形成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亲情中得到升华。
1、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学校改变过去德育工作唱“独角戏”的做法,不仅在网上进行家校沟通,而且通过“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主题实践活动,走村串户,每月家校联系一次,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将家长反馈的意见梳理后,在校园内部反馈,各处室、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对照家长的建议,做到能改进的则改进,不能及时改进的给家长满意的回复。学校还以各分校为单位成立了“学生家长委员会”,各班均有一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会成员,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汇报工作,和家长共同商讨教子育人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成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
2、开展校园开放活动。学校将家长会和校园开放日结合起来,给家长提供访校的机会,让家长全程参与听课和班级活动,全面了解孩子,了解课堂教学,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也让老师们虚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与家长互通信息,交流教子方法和体会。家长会形式多样,气氛热烈。有的班级把家长会变成了“交流会”,请成功家长现身说“教”,介绍教子经验;有的班级把家长会变成了“联谊会”,在会上举行一些亲子活动,进一步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有的班级把家长会开成了“展示会”,使家长们明明白白地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长处,明确了自己孩子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不少家长反映,他们很乐意参加学校的活动,使自己有机会与孩子、与老师深入沟通,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也加深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3、开展课延文化活动。优秀的孩子不单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出来的,学校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活动的熏陶必不可少。学校邀请心理专家房善朝来校主讲“心理健康与科学用脑”和中考前的心理训练与辅导;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上法制教育课;邀请司法人员来校作交通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邀请消防人员作防火防震等方面的演练指导,使广大师生受到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法制教育;组织和开展了清明节扫墓、五四歌咏比赛、体育运动会、书画竞赛展览以及精典诵读、唱红歌、书画征文等活动;全员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阅览室、图书室的定时开放。通过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勤奋刻苦、好学上进的精神和“知荣辱,明是非”的品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五年来,我校在融合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实验校、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市“四个创建”先进学校、市社区示范家长学校、市最佳文明单位、市生态环境教育学校和市巾帼爱心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德育工作不断深化,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学校德育的新境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2).
[2]王晓玲,范魁元.学生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J].教育发展研究,2012(05).
[3]苏永喜.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一元独白向双向互动转变[J].学习月刊,2013(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