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冯
生物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生物科学的发展来看,几乎所有的生物学成果都来自生物实验,如果没有实验,生物学发展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实验的教学。我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心
学生对于生物实验还是很感兴趣的,教师要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实验的探究心。当然如果学生在进了几次实验室后发现实验桌上的实验用具根本不会用,那就别谈实验成功了。所以对于初一刚接触到生物实验的学生,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一定要掌握到位。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是初中生物的第一堂实验课,很多学生看真显微镜都很好奇,这里摸摸那里碰碰,定不下心来学习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这时教师就要找准时机进行点拨,“如果显微镜的各部分功能不清楚,显微镜将不会操作,实验就不能成功。”当然还是会有学生无法定心掌握功能,以致无法操作,接着做实验,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当大部分同学熟练掌握了显微镜的功能,能够灵活操作了,再来实验的话,成功率就会很高,并且速度会恨快,成就感油然而生,对实验会更感兴趣,从而产生了更强的探究心理。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这部分同学对实验的热情,影响少部分实验容易失败的同学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将必要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到位,为成功实验奠定基础。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要求学生对先人的实验进行验证,比较注重实验结果,对于学生的实验参与,操作过程没有足够重视。这样的实验几乎没有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没有自己发现的喜悦。如果将教材上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实践、发现,来了解和研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养探究能力。
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叫人发现真理。”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使学生增加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中学教育的特殊性,实验的开放程度不可能很高,我们可以在确定实验的目标下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可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实验活动中动手,动脑,亲临其境,引发学生的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大胆创新,感受和体验各种实验过程和经验。
在开放性生物实验中,学生自己选择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如此实验的步骤过程多种多样,学生之间再相互交流,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交流和师生交流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学习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学生应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教师提供材料如下: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食用盐、蔗糖、蒸馏水、显微镜、玻片、小刀、烧杯、吸水纸等材料用具。学生自行选择材料设计实验。实验的开放性体现在:器材选择的自主性;步骤过程的多样性;实验设计、操作的独立性。学生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的学生想到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分别装蒸馏水和30%的蔗糖溶液,然后分别放入两块相同的萝卜块,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有的学生将萝卜切成徒手切片,制成四块临时装片,两块滴加蒸馏水,还有两块滴加浓盐水,观察质壁分离的现象,这样通过微观变化来直接说明细胞中水分的变化;有的学生设计成取四个相同大小的萝卜,在萝卜相同的位置挖成小洞,其中两个萝卜装蒸馏水,另外两个装浓盐水,观察萝卜洞中的水量,等等。通过开放性实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多思维,多练习,达到教有法但无定法,实验有法但也无定法的开放效果。
三、差异性实验中开发学生的个性
利用差异性实验教学开发学生的个性,就是教师承认学生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的事实,主动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安排多种形式的实验成果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符合自己的实验,从而促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生物实验中,差异性主要反映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上。有的同学理论知识较扎实,实验能力强,有的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验能力较弱,还有的都比较弱,对基本操作经常犯简单的错误。在实验兴趣方面,有些学生实验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些学生则对理论感兴趣,对动手实验不感兴趣。在性别因素上,男生往往实验能力强些,女生弱些。同时实验教学还会受到学习准备、学习进度、家庭教育、学习自信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开放实验习题,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差异性的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实验评价等,让他们对实验感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自信心,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从事了十年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一直保留着喜欢反思的习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更新观念,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