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 投稿雨人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64次
  • 评分4
  • 54
  • 0

纪国和,焦胜男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的发展关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战略需求。本文立足于教育现状,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这一问题出发,引发了关于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的一系列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能力培养;维度;解决对策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01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01—03

收稿日期:2015—01—26

作者简介:纪国和(1965— ),男,吉林松原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焦胜男(1991— ),女,吉林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从1990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截至2011年,我国各类硕士专业学位已达39种,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数量已达硕士招生总数的30%。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将与我国学术研究生数量持平,达到1∶1的比例。这一系列的调整体现了我国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为适应世界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本国的人才结构,目的是培养越来越多的能够对社会各方面发展起更好的维系作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的维度

所谓专业能力即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其是成功地从事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融合,其中包括特定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基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无非包括教学的能力、育人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等几个大的方面。从教师专业能力出发,可以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分为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

(一)横向维度: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这三者立足于不同的教学视角,但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统筹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处理好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必备的能力。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操作型的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所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就是培养熟练运用教育理论、拥有教育教学实践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一线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职业导向很明确,就是参照一线教师所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进行培养。

1.教学能力。其强调的是以知识为媒介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水平提高,以课堂等教学组织形式为内容,在此之上构建起来的能力,包括课程设计能力、课堂教授能力、课后反思研究能力。课程的设计是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整合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吸引力,安排好课程的结构,为课堂的教授做好准备工作。课堂教授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课堂的监控能力以及教学的操作能力。课堂教授又为课后的反思研究奠定了基础,反思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估。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形成经验总结。

2.教育能力。把教育的着重点放到育人的方面,要求教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道德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即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妥善地处理与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还要具有极强的洞察力,观察分析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动态变化等,及时调整教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管理领导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组织班集体,使其具有凝聚力,保证集体的团结有序,并保证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严。

3.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更新教学方法、教育观念,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探索出新的适合新时代背景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做出努力。这也要求教师具有敢于质疑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新事物、新问题的能力。

(二)纵向维度:包括职前专业能力、专业意识及生成能力、专业调适能力

1.职前专业能力。即在入职之前,处在教学活动之外,通过教育和学习形成的潜意识的、能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专业能力形成的萌芽期。

2.专业意识及生成能力。是在入职初期,处于教学环境之内,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体悟与反思后生成的专业意。这种专业意识促使教师经过与同行进行比对,并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形成自己对专业感知的标准,并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是专业能力形成的生成期。

3.专业调适能力。是指处于动态的教育环境之中,面对教育改革,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教师在已经形成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更新、扩展自己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自我调整的能力、与时俱进的能力。这是专业能力形成的发展期。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专业教育硕士的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难题,如形式化、机械化、非专业化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所以,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是各个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首先,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使教育硕士具有职业意识,从而全面提升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其次,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缩短就业适应期限的目的,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对高素质教师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根本上发现存在的不足,改进培养模式,从而使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一)社会和国家方面

国家的相关法规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上没有体现出长远的指导,这也会影响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对长远战略的规划;在培养方案上也未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倾向做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要求,未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资格方面严格其标准,导致毕业生在入职后不能尽快地融入到工作实践当中。另外,政府对此的扶持不够,没有起到连接社会与高校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作用,资金投入不足,所以在资源利用和实际活动中产生了阻碍。

(二)培养单位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未做到以实践为重点,一味地灌输理念,课程重学术而轻实践,忽视了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异同,没有建立起以实践为核心的融培养、考核、评估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习期的实践中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导致实习时间不足,质量得不到保证。导师机制不完善,在导师的选拔方面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导致导师不能很好地了解高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差别,导致对学生指导方向的偏离。在论文方面,学校把毕业论文当作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忽视了论文的实践意义和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不能对自己的专业做出合理定位,分不清主次矛盾,没有把实践活动当成重点,学习不主动,实践不积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通过每年一月份统一招生考试选拔出来的,有的学生是因为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而被调剂到其他专业,或者根据学生在本科的成绩判定,成绩好的直接保送,因而非师范生和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大批涌入,这造成了学生对研究生专业兴趣的缺失,从生源上就已经产生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不强的隐患。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调节作用

完善与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明确的专业要求、特定的职业倾向,借鉴其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要求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不但要有学位证书,还要获取教师资格证书,保证其专业性。并且完善经费机制,确保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经费投入,在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这两块加大投入,增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活动科研的经费,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得到鼓励。

政府应协调好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针对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使高校和中小学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无论是从实习生的分配还是从建立多地的网络互动方面,为研究生提供能够随时随地进入教学环境的机会,一方面使研究生加强实践锻炼、提升经验,另一方面也为中小学教学注入新的力量。例如:利用假期,在活动中心组织各种中小学兴趣班,以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主要教师,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不仅可以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还使其能够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延长实习时间。

(二)改进学校的培养模式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区分好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能力培养的目标,深入地理解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是理论创新和学术应用研究型人才;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是应用性和职业性的专门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区分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在本科生基础上的继续发展,职业目标更加明确。

2.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安排上,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如开设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以理论为基础,着力突出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不断更新,保持时效性和发展性,侧重职业性倾向。将专家讲座、一线教师课程连线和学术交流会作为教学的必备课程。

3.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而不是被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学习、讲课练习的实践形式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4.加强实践教育管理。在实习方面,学校不但要为学生提供确定的实习点,还要提供多样的实习点,让学生了解同一地方中学和小学,不同地方中学间、小学间的差异性。保证实习的时间,建设好实习的评价评估机制,保证实践和总结报告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创新。

对于研究生论文,要求其应在实践中形成方向,在关注教育热点的基础上,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化成论文题材。不但要检验研究生的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论文的实际意义以及创造性的教学观点。

5.改革导师机制。为了弥补对学生实践指导的不足,首先,应在校内制定好评选导师的办法,通过讲课、科研各方面的能力甄选专业对口的教师作为导师,为他们安排定期培训,使年轻的导师能够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性质、要求和趋向,使资深的研究生导师能够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其次,还要聘请中小学一线的教师作为导师,其目的是能够为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建立双导师机制,使学术指导和实践指导同步推进,学术和实践有效结合。

6.实行研究生淘汰机制。从研究生生源开始把关,改革仅凭考试成绩的高低筛选生源的机制,根据师范类学校的特点,增设教学能力考试,单纯考试成绩高但没有教学实践能力的淘汰;对于调剂的非师范类学生,没有教育理论基础、没有操作实践能力的淘汰;在平时的实践课程考核中,多科不及格的淘汰。通过淘汰机制使研究生加强自身的约束力,积极提升自我实践能力。

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能力的培养问题的思考是我国基础教育对高素质教师人才的需求,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缩短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的应用周期,实现教学的理念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S].教研[2009]1号.

[2]王翠芳.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探究[J].教科文汇,2013(3).

[3]崔显青,郭长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

[4]赵琳.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以西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为研究案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5]陈帆波.在职业环境中“打磨”专业硕士[N].中国教育报,201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