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民俗文化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刍议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6-02-23
  • 阅读量722次
  • 评分4
  • 65
  • 0
  摘 要: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给予民俗文化科学积极的定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职教语文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族的行为风尚、习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具有多元性和复合性、阶层性和地方性、神秘性和实用性、稳定性和变异性。民俗文化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五个方面: 
   1.思想道德教育 
   语文教育承担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德育教化的功能。教材中大部分选文都蕴涵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传统教育习惯于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操、气节人格、爱国忠诚等政治层面、道德层面揭示语文教学的意义,学生总是觉得这太崇高,太理性,可望而不可即,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网络时代,网络中的不良风尚、恶搞等冲击学校教育,青年学生深受影响,从而销解了教师的言教。而民俗文化教育则不同,民俗文化是大众的、平民的,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学生身边,是真切的、具体的、鲜活的,没有距离、隔阂,接受起来容易,效果自然也好。 
   2.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时下,国学大盛,经典诵读方兴未艾,重塑民族性格、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正当其时。学界对经典研究、理论构建孜孜不倦,但对民俗文化的重视远远不够。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宝库,是活生生的文化,是普及广泛的原生态文化,只是不成系统。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捷径。 
   李密的《陈情表》是至孝之文,古人早就说“读此文而不墮泪者,其人必不可交”。教学此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承孝文化。学生对“孝”的理解很肤浅,对李密仅仅凭一篇奏文就能使皇帝消除疑忌颇有质疑,教学中可以引入《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以及《大雅》“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等,进行讲解。指出,在古人心中孝是人之根本,百姓阶层是这样,统治阶级也是这样。统治阶级通过孝道让百姓臣服是一贯做法,西晋统治者更是将其推行到极致。李密正是抓住了晋武帝这一为政之要大做文章;同时,李密的孝心也是至诚至尽、至情至性,所以能够打动皇帝。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很好地传承了孝文化。 
   3.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芙蕖》《景泰蓝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促织》《祝福》等课文都富含人文精神,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相当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引进民间风俗、神话传说、文坛掌故、工艺品文化、果蔬文化、鬼神文化、年文化等,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丰富背景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编者的意图。例如,江南的采莲风俗、文人的荷花情结成为解读《芙蕖》一文的钥匙,让学生理解审美文化中“物有所寄,情有所托,不唯美,尚品质”的特点;景泰蓝艺术品鉴赏、制作流程演示,使学生了解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高超技艺,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语文即人文,对于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多从民俗角度解读会事半功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4.助力学生成才成功 
   现代职业教育要让“人人成为有用之才,共享人生出彩机会”,职业院校毕业生不仅能成为产业劳动者,也可以成为社会管理者、科技创新的主体。普通技工王洪军不是也登上科学技术殿堂,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吗?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做好铺垫,夯实他们的基础,培养过硬的职业素质,培养优秀的职业心理,强劲的职业能力,奠定丰厚的人文基础,为他们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助跑。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知识——更像一只受到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们要让学生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民俗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的生活,学生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出彩的机会就会多一点,成才、成功的机会也多一点,事实上许多成功的学生也正是这样。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发挥民俗文化的教育放射功能 
   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应该给予民俗文化科学的定位,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放射功能,对此笔者有以下观点:①民俗文化应成为职教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②民俗文化应作为职教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③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因素。④应把民俗文化学习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参考文献: 
  萧放.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