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连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投稿盖伦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524次
  • 评分4
  • 24
  • 0

王 志

摘 要: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辽宁省最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及旅游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大连已经拥有石化、船舶、现代装备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然而,在核心产业选择、关联产业集聚、完整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大连都还存在很多不足,尚未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优势,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及产业发展方式有待提升和转型。为此,文章分析了大连产业集群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制定规划;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补充,带动产业集聚;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加强集群间的分工与合作;提升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等在内的对策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连 产业集群 产业升级与转型

基金项目:大连市社科规划基金资助(2012dlskyb154)(《大连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辽宁省最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及旅游城市,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开发开放条件最好的地区。改革放以来,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港口优势和政策优势,大连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6.1%高速增长,位列东北三省城市第一名。作为我国重工业的主要基地,大连的产业基础雄厚,拥有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造船等各类大型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大连已经拥有石化、船舶、现代装备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大连作为老工业基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大连在核心产业选择、关联产业集聚、完整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尚未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及产业发展方式有待提升和转型。特别是由于受到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要素成本提高以及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大连目前的这种以资源型和传统产业型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不再具有优势,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这些问题给大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国务院及省政府纷纷出台多项旨在促进辽宁及东北地区振兴的政策措施。2003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辽宁省“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指出,把产业集群作为促进辽宁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围绕建设两大基地和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集聚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2009年7月获国务院批准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做强基础优势产业,做大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全面振兴。可见,积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大连乃至东北的全面振兴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及辽宁省政府的共识。

二、大连产业集群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在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连的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在集群数量和集群规模上都有了较大提升,产业集群也正在逐渐成为大连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集群数量和规模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大连市已经拥有升级重点产业集群19个,数量规模均居辽宁省第一名。2012年,大连19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6174亿元,位列全省首位,同比增长22.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4%。在19个升级重点产业集群中,高新区软件集群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金州新区装备、大孤山石化、金州新区电子等3个集群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瓦房店轴承、大连湾临海装备、庄河农产品深加工、庄河机床、普兰店服装等5个集群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超500亿元、300亿产业集群数量均在全省居于第一名;另一方面,产业集群的质量和知名度逐步提升。据悉,大连湾临海装备、金州新区电子、高新区软件、瓦房店轴承四个集群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数量上,大连位居聊辽宁省首位;瓦房店因轴承产业发达被授予“中国轴承之都”,同时也因家纺流苏产业被授予“中国家纺流苏名城”;庄河因家具产业成为“中国实木家具产业基地”,普兰店因服装产业成为“中国西装名城”。此外,集群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据统计,2012年,全市省级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4%;销售收入增速达到22.3%,高于全市GDP增速12个百分点。2013年前5个月,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合计实现销售收入2920亿元,同比增长22.2%。可见,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大连经济平稳增长的最有力因素。

三、大连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近年来大连在产业集群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和显著成效,但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很多方面也暴露出问题和不足。

(一)集群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产业集群之间定位重叠,缺乏必要的协作。近年来,随着省市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各项优惠措施的陆续出台和落实,大连19个重点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各产业园区相继开放建设,招商引进也初具规模。在短时期内形成了“百花齐放”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百舸争流”态势。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总体统一规划,定位不清晰,特色不突出,部分产业集群之间在定位及招商引资上的“趋同性和重复性”问题突出。以船舶和石化产业为例,目前,大连19个重点产业园区中,分别有至少两个以上的产业园区将造船、修船业或石化作为发展的主要产业,很多中小项目也被各产业园区分别陆续引进中。这种产业布局所表现出的趋同性,不仅加剧了区域间的无序竞争、恶化了城市内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容易导致新一轮的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阻碍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

(二)产业集群“聚”而不“群”,集聚度偏低。现阶段大连产业集群存在“聚”而不“群”现象。具体地说,集群内的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虽然集于一地,但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彼此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由于没有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多数企业都是独立作战,难以形成本地化的产业优势,产业集聚度不足。

(三)传统低端产业比重偏大,集群内企业创新不足。大连的集群发展模式以资源型及传统型产业集群为主,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集群内企业普遍创新不足。以制造业为例,2011年,大连制造业产值中,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高达72.32%。导致大连低端产业比重偏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又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研发投入不足,据统计,用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大连研发投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37%的平均水平,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相比(平均5.3%~6%),也相差甚远;其次,科技创新人才紧缺,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弱化,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第四,技术引进效益低下,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不足。

(四)集群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大连产业集群的发展虽然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但链条短、产业集群规模小的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大连产业集群规模主要集中在10~100亿元区间,有的还不足10亿元。个别地区产业集群建设基础弱、规模小,有些集群仅仅是区域同类工业企业产值的简单累计和叠加,超百亿元集中区域性产业集群数量较少,仅有高新区软件集群、金州新区装备、大孤山石化、金州新区电子等。而以产业集群较发达的福建地区为例,2004年,福建已经初步形成了60个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3800亿元左右,占全省工业总产值52%,平均每个产业集群产值达到了350亿元。究其原因,中小型及非公有企业发展滞后和落后的相关配套设施是制约大连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过度投资导致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由于缺乏总体的统筹和分工协作,不同园区间在产业选择、功能定位、招商引资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雷同和重叠。这种现象在导致无序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投资过度”的结果。以造船业为例,大连几个产业园区均将造船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尽管在产业层次上略有差异,但据统计,大连目前计划建设造船业吨位已经达到全世界市场需求量的60%,而实际上整个中国的接单量不过在占全世界的二到三成,可见,现行的规划并不科学,而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连地区造船业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

此外,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值得重视。随着各大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些重大装备、重型机械、重大化工、造船等大项目将相继入区,这些项目大都属于“高耗能、温室气体排放高、高耗水、高污染”项目,给大连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带来较大挑战。

四、促进大连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大连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考虑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以更为完整、科学、可行的产业集群政策替代简单的产业布局安排。各级政府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从产业布局和各自优势出发,明确自身产业定位,科学制定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的统计监测体系,加强调查研究,分析本地产业集群现状,了解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补充,带动产业集聚。针对目前大连集群内企业“聚”而不“群”、产业集聚度不足的问题,政府还应着力培育或吸引那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拉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真正实现产业集群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同时,不能忽视中小企业在园区发展和产业集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疏通引导其进入园区。对现有的依托大企业的中小产业集群,要注意大中小企业的差异发展,尽力避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竞争,并解决或防止出现产品假冒伪劣,价格倾轧等现象,减少集群的内耗;此外,注重和鼓励那些为主导核心产业配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行业企业发展。

(三)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加强集群间的分工与合作。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为此,大连的开发建设,应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依据比较优势原则,确定不同重点地区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培育建设一批发展思路清晰、产业分工合理、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重点园区及产业集群。发展中需要注意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按照专业化、特色化的方针建设产业园,在工业园区中推行差异发展的战略,避免各园区的重复建设问题。加强园区内企业的分工、协作与协调,避免园区内企业一盘散沙,各自为阵的局面。政府和中介机构应充分发挥协调、牵引的功能,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以拉长产业链条为主线,加快产业集聚和技术集聚;其次,还应加强大连产业集群与腹地及国内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工与协调,使产业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更高层次展开;第三,采取各种方式推动产业群与国外产业群的交流与合作,在学习它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加快融入全球化产业链体系,不断朝着全球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为此,建议大连政府从宏观上重新审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打破区域壁垒,从整体上对重点区域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各地区的发展要坚决做到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和恶性竞争,坚决遏制以造船业为代表的过剩产能的盲目扩张。此外,还需以发展节能经济、循环经济为导向,建设生态型产业集群,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

(四)重视人才在集群创新中的作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一,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开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依托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建立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并加快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适应人才流动的人事、户籍政策,完善对高层次人才的股权、期权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与培养环境。

第二,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更多着眼于自主创新的应用,大力推进具有一流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广阔、应用前景显著的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促使企业广泛地建立技术研发与创新联盟,尽快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布局合理、良性互动、开放配置、运行高效、富有大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第三,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加快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人才、产业等方面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支持创新的投融资环境,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拓展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系统完整的知识产权法,营造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度和法律环境。

(五)加快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产业集群是一个综合体,它的发展涉及到诸多的经济政策,如土地、税收、产业导向、外贸、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等。因此,大连市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时,必须对相关经济政策进行系统的调整,仅仅调整其中的一两个政策往往无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是研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根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各地进一步规划建设一批重点专业产业园区,鼓励各县(市)尤其是乡镇建设一批与重点园区产业相配套、各具特色的专业小区,制定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政策,加强研发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保障创新者在企业中的利益,促进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二是认真研究土地使用办法,可以灵活运用出让、征用、租用、流转等方式,切实解决用地困难问题。对已有的产业园区要逐步加以整合,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搞好分工与协作,统筹生产力布局,不断形成新的产业投资集聚优势(土地政策在下文中会进一步分析);三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和金融政策,研究建立集群内公共担保基金或联户担保基金,为企业创造贷款条件,鼓励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集群发展的资金支持;四是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技改资金及科技三项费用等扶持资金应有意识地向集群倾斜,引导集群的发展。加大政府对产业集群产品的采购力度,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五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为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韩增林,贺亚锋.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连市经济发展研究[J],《决策咨询通讯》, 2011(06),P14-18.

[2]德怀特﹒H﹒波金斯等.《发展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P527-529.

[3]王志,武献华.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中的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

作者简介:

王 志 (1977.06-),女,博士,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市 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