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214431) 周亚军 徐新瑜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空间,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应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经历探究和实践的过程。这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和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构建智慧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2、5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某电信公司推出一项优惠政策,凡是5的倍数的固定电话号码,可以免费获取一部手机。小刘家的电话号码是86838445,我们怎么来帮助小刘判断她有没有中奖呢?”
生1:看看个位是不是5,就知道它是不是5的倍数。
师:这样想正确吗?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生2:把每一位数字加起来,如果除以5没有余数,那这个数就是5的倍数。
师:这个电话号码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等于46,除以5有余数,那这个数就不是5的倍数。这是你的判断,其他同学呢?
生3:用86838445除以5,看它有没有余数。
师:好的。用计算器计算,果然没有余数。看来,这个号码是5的倍数,那小刘家有没有中奖?
生:中奖了。
师:这里还有很多这个地区的电话号码(课件显示8个电话号码和省略号),工作人员要把幸运号码从中选出来,每一个电话号码都用除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生4:太麻烦了。
生5:5的倍数肯定有特征的,掌握了5的倍数的特征就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
师:看来,我们有必要研究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有趣、新奇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不断深入探究问题。
二、创新过程,构筑探究平台
“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新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有广泛的现实背景,教师可将传统中封闭性、定向性的例题和习题创设成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并使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合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创新,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时空,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去判断、去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适时点拨,提炼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
(1)师:这是百数表(略),你们能把5的倍数有序地找出来吗?同时用“?”圈出来。
(2)学生圈5的倍数。
(3)交流:你找到了哪些5的倍数?
(4)发现:我们来观察这些5的倍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生: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5)验证。
师:在百数表中,我们发现5的倍数的个位上是5或0,那么超过100的5的倍数,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如5的132倍,它的个位上会是几呢?(学生计算)符合刚才发现的特征吗?你能不能也来举一个这样超过100的例子,看一看这个数有没有这样的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举出的例子都有这样的特征吗?有没有找到一个5的倍数,它的个位上不是0或5?
师:反过来想一下,如果一个数的个位上不是0或5,它会是5的倍数吗?在百数表上看一看。(生观察分析)现在你能肯定地告诉老师,5的倍数有什么样的特征吗?
(6)回到课始问题。
师:你能帮助电信工作人员很快地筛选出幸运号码吗?大家试一试。
(7)小结:我们是怎样得到5的倍数的特征的?首先我们在百数表中找出了5的倍数(板书:找出倍数),然后通过观察有了一个初步的发现(板书:发现特征),再在百数表外举例验证(板书: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那么,2的倍数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吗?
……
学生在探索中经历了思维的波澜起伏,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体会到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接下来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很快就解决了。
2.设置冲突,激发探究热情
认知冲突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根本原因。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设置认知冲突,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3的倍数,引导学生第一次观察:“3的倍数真有前面说的那些特征吗?”疑惑的表情在学生的脸上显露,智慧的语言在和谐的氛围中流淌,他们发现猜想错误,同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12和21、36和63等数交换顺序还是3的倍数,15和51、25与52等数交换位置却不是3的倍数。由此,学生发现3的倍数与数字排列的顺序无关。那么,3的倍数到底与什么有关呢?疑惑激起了思维的阵阵涟漪,打乱了学生原本的认知,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课堂上,教师引发认知冲突,既激发了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向往,又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
3.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探究行为不是个体行为,应该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合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在探究“3的倍数与什么有关”的问题时,教师先让学生做个实验,并提出操作要求:(1)选出3个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选2个。(2)在画好的计数器上用珠子摆一摆这个数,并数一数用了几颗珠子,在纸上做好记录。(3)判断珠子是否是3的倍数。(4)根据自己的记录,你发现百数表中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同时,教师还提出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求,即每组选出一位组长,组长选两个人在计数器上摆,一人记录,操作后进行交流讨论。由于分工明确,学生动手有条不紊,热情高涨,发言积极,亲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智慧之旅。通过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而且由于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思维方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注重拓展,延伸探究时空
打开教材,浓浓的生活味扑面而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使数学课堂既充满生活情趣,又充满智慧的探求,并且让这种智慧向课后延伸。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的结尾时,教师说:“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课件先播放蝴蝶、海星、螃蟹等动物,再播放枫叶、银杏叶等植物,最后播放中山陵、伦敦塔桥、故宫等建筑及各种窗花。师:“你们看,这些漂亮的窗花就是人们创造出来装饰用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保证图形的两边完全对称呢?”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显示松树的剪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兴趣盎然,一直到下课还在忙着画、剪。
数学课怎么上、学生怎么学,关键看教师如何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充满智慧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智慧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实践性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而且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和增智添趣。作为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一要求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的一方沃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块慧地。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