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德邦物流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现已稳坐国内零担物流行业老大宝座。它成功的秘诀都有哪些?又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管理经验?物流经理人俱乐部带你前往德邦物流总部一探究竟。
陈同愁
成立于1996年的德邦物流在行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年增长速率一度达到60%以上,最高峰值接近85%。近年来,早已坐稳了国内零担物流行业老大宝座的它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2014年,德邦营业收入约为112亿元,净利润约为5亿元。同年上马的德邦快递业务收入约5.3亿元,月平均净增长率达30%以上。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位“行业老大”,6月30日,《物流》杂志、物流经理人俱乐部共同组织部分读者及会员一行来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的德邦物流全国总部,近距离接触、了解德邦物流总部的各项运转。
第六大转运外场
截至2015年7月,德邦已开设直营网点5500多家,服务网络遍及全国,自有营运车辆9300余台。在全国拥有超过111万平方米转运中心,拥有现代化机械设施的外场操作柜台,日吞吐货量超过6万吨。
位于上海总部的转运中心是德邦全国第六大外场,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月操作货量在9万吨左右,属于一级转运外场。德邦全国最大的外场是位于广东顺德的陈村转运中心,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
据德邦的工作人员介绍,德邦所有外场的布局都是以租金和成本为考虑原则的,已达到全网最优。经多年与麦肯锡合作进行场地规划研究,并耗费巨资,最终麦肯锡为德邦提供了一个网络最优算法。目前德邦在全国的56个转运中心,按照操作货量不同一共分为3个类别、6个层级。包括枢纽外场(月操作货量15万吨以上)、转运外场(一级:月操作货量7~15万吨,二级:月操作货量3~7万吨,三级:月操作货量3万吨以下)、集配外场(不具有货物中转性质)。上海外场属于一级转运外场。
外场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外场所有货物流动操作环节都使用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又称为掌上电脑),系统会根据标准自动派单至理货员的PDA里,理货员可以根据PDA里的交接单进行拣货。
例如某辆车可以装20票货物,这些货物都是闵行区的,理货员就可以根据PDA里的信息去到闵行的派送区域把这20票货拣选出来装车。货物的所有信息都在PDA里,这保证了所有的流程和操作都在可控范围。
上海外场德邦自有车辆的准点出发率可达100%。
上海外场按不同功能进行划区,例如派送区域,是按照货物件数、运输性质和目的站进行划分。这些货区的划分都是依据往年的货量进行预算。
为了监控整个上海外场的操作,德邦耗时一年多调研、调试并建成了总部监控中心,项目累计投入人民币520余万元。
2013年8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由45块移动PC的大屏幕组成的电视墙配备了33台服务器保证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转,主要运用在现场标准化操作监督、现场管理监督、安全隐患检测等方面。
总部监控中心的负责人表示,通过该监控中心可以24小时对外场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可以通过回放了解前端操作和过去三天的外场运作情况。
IT监控中心实时监控业务运营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必由之路,飞速发展的德邦物流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2000年,GS物流信息系统上线标志着德邦信息化的开始,2002年,OA办公系统上线使德邦的信息化迈出了坚实一步,随后,德邦先后与IBM、甲骨文等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德邦成功上线了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运营系统,该系统可以支持每天80万票、500万件货物的业务操作。目前德邦有37个系统、开发平台,41个IT项目。
而位于总部的IT监控中心的建成,无疑是德邦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IT监控中心可以实时监控德邦物流每天的零担、快递业务运营情况,目前零担业务每天大概9万单、快递业务每天大概10万单。通过该系统发现问题能及时预警、及时处理,大大缩短了客户问题的处理时间。
例如,在建设该系统之前,客户如果在下单时遇到问题,需要先打客服电话,客服再找服务支持,然后才是后端处理,这样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大概需要一个小时。该系统建成后,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这样解决问题只需要半个小时。
整个监控中心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主要是监控大屏,由21块液晶屏幕拼接而成,而监控大屏分为三部分:左边大屏显示的是业务系统的整体运营状态(绿色代表系统运行正常,黄色代表警告)、中间大屏是整个系统基础架构信息、右边大屏是日常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系统的整体运用率可达99.95%,这意味着每个月该系统的允许故障时间小于22分钟。
同时,德邦通过建立灾备系统,可以保障公司IT系统的稳定和业务数据的安全,在真实灾难发生时保障公司业务的持续进行,避免遭受因IT数据丢失而产生的损失,给客户提供更加稳定的服务体验。据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遭受IT数据完全丢失事故的企业中,60%因此而遭受重创。
财务共享带来的成本效应
由于德邦的5500多家直营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在传统的财务模式下,财务处理工作集中在各个区域(全国共50个)。这样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务人员,而且工作效率并不高。2013年9月,德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将全国大量的核算会计集中起来,依托信息技术集中处理财务工作。在成立的一年内,为公司节约了60%的会计人员。
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的成立将复杂而繁琐的财务工作集中起来,以标准化贯之,提高了处理效率,为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
整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的事务都是以信息流呈现,没有实物流存在,所有的单据只需在各区域进行扫描,再传至该中心进行处理。至于这些单据,各区域每个月会集中送至总部保存并进行审计。
对于一些日常单据、发票的处理,该中心追求的是效率和质量,例如每个月的单据处理量是23万,这些单据都是依靠智能化技术来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例如某个员工出差产生的差旅费,之前是由会计根据各项规定来判断是否符合标准,现在系统会自动根据出差人的岗位和差旅城市来判断是否合理。大量之前需要人力进行判断的事情,现在交给系统,可以减少大量重复性的人工工作。通过统计,一张单据从申请到处理结束的平均天数是3.54天。
据悉,每个报销的报账单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是报账的唯一识别码,这个二维码由全国各个区域的财务部扫描点生成。每个扫描点会收到很多单据,他们在对单据进行扫描时,系统会根据二维码自动识别报账单号。例如在扫描一沓单据时,一个二维码下面有十张单据,在见到下一个二维码之前,系统就将之视为同一个报销文件,然后把信息传送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费用核算组,由他们来判断单据是否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