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人力资源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投稿Caib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215次
  • 评分4
  • 40
  • 0

王德鲁 孙建滨 曹庆仁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研究与实践”(YJSJG2013_007)。

摘要:通过参照相关文献、咨询相关专家等途径确定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变量量表的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的有效性水平整体偏低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的有效性影响因素,为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水平提高提供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导师 指导方式 有效性 影响因素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其有效且高质量的指导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故导师指导方式这一与研究生的培养密切相关的因素,已被视为目前研究的重要着力点。但值得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定性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层面,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对导师制导方式的研究也局限于单一视角层面,从整体上来探索导师制导方式有效性的文章更是鲜有涉及。因此,本文试图从整体视角着手构建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目前我国高校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现状,深度挖掘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改善提供依据。

二、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导师的指导方式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所采用的指导制度、管理模式、教研态度等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具体可分为指导关系、指导范围及方法、指导周期和频率、指导风格四个维度。其中,指导关系是师生导学关系的体现,指导范围及方法决定了“指导什么”、“怎样指导”的问题,指导周期和频率制约着导师对研究生指导的程度,指导风格则是导师在指导实践中形成的观点、态度、作风的结合和表现。同时,随着专业型研究生学习年限的增加,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接受的导师指导的重合度也越来越大。为此,上述对导师指导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维度划分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同样适用。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现状可通过其有效性评定。故而,本文以上述分析为依据,遵循科学、客观、可行的原则,结合专家咨询等方式,确立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三、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评价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1.量表开发

根据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已有研究成果,并征求专家意见,开发了与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各变量测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标示导师指导方式四个维度的变量不可直接度量,故为潜变量,而各个维度变量所下属的子变量却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直接获得,从而为可测变量。

2.样本和数据

本文选取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数据采集。问卷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至7月,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09份,其中有效问卷376份,有效问卷收回率为75.2%。

3.变量权重的确定

本文在对调查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重因子分析法进行变量权重的确定,有效避免了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变量权重时不客观等情况的出现,使得数据反映的现状更为真实、可靠。

4.测评方法

利用公式(1)计算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各维度变量的具体分值。

其中,对应量表中的4个潜变量,E[]为潜变量的期望得分,是潜变量对应的可测变量均值与其权重之积的累加总和。Min[]为潜变量的最低得分,是潜变量对应的可测变量最小值与其权重之积的累加总和。Max[]为潜变量的最高得分,是潜变量对应的可测变量最大值与其权重之积的累加总和。权重为多重因子分析计算出的载荷系数。

5.实证分析

利用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运用上述研究设计涉及的方式方法,对七所高校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数据结果表明,在导师指导方式四个维度中,指导关系分值最高,这可能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典型的人情社会中,人们注重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广大学子来讲,尊师重道思想更是根深蒂固,我国高校中的师生关系绝大多数都处于比较融洽状态有关。但从总体上来看,四个维度变量分值并不理想,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还具有很大改善空间。

四、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影响因素

针对上述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水平低的现状,本文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了解七所高校导师的工作、生活现状,并参照相关文献,进一步挖掘,揭示其影响因素,具体可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压力水平的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精力和时间被挤占,导致指导周期和频率下降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经历着教学任务的压力,还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科研任务压力,使得导师将自身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上述工作中来,而忽视了对研究生的指导。即使导师意识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与完成自身科研任务并重的有效途径,而将学生纳入到科研项目中来,绝大多数学生所涉及的研究也只是协助导师或学长做一些譬如收集资料、整理数据等的基础性工作。这并不能有效提升导师指导方式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增长。此外,随着师生比例的日渐失调,导师年轻化趋势的加剧,大多数导师在面临上述压力增长的同时,还遭受着房贷、子女教育等外部环境压力,这也在无形中不断削弱着我国现有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效度。

2.培养机制固有传统,严重影响导师指导方法选择,局限其创新思维,致使指导范围和方法未获得革命性的改善

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和体制,会不知不觉中影响该校原有的、新来的、甚至跳槽的导师对研究生指导方法的选择。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导师指导制度仍以单一导师制为主,反映研究生受到自己导师影响的力度还较强,研究生接触多种思想理念的机会少,这不利于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其外在表现就是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低。尽管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制在现有导师指导方式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现实中,这些导师指导制度的出现只是为了弥补单一导师制的某种不足,并未对现有导师指导制度起到变革性作用,其在实践中也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贯彻。即使导师偶尔实施的某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生指导方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被固有的培养机制传统思维磨去棱角。

3.导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有效性的提升

调查表明,我国现有导师管理制度中存在很大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导师津贴不足、导师权责不明、导师掌控经费少和研究生培养、毕业、就业的任务重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牵动着导师的神经,耗费着其有限的精力。此外在导师遴选制度方面还充斥着大量人为因素,其标准量化水平不够,制度执行不力。加之,导师考核制度方面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考核标准的缺乏等更是加重了导师的担忧,稀释着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效度。相反,完善、合理的导师管理制度,不仅不会成为导师的负担,还会在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上形成某种良性竞争,激励着导师自觉地耗费更多的精力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是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有效性提高的基础和保障。

五、总结

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测度我国现有导师指导方式有效性的基础,指导着变量测量量表的设计。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多重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选择适当的测评方法度量数据,发现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揭示导师指导方式有效性低现状,本文又从压力水平、培养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深入挖掘了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有效性影响因素,希望能为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的有效性改善提供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 苏宇, 周爱前.研究生导师指导业绩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J ] . 中国电力教育,2014,12(35):20-21

[2]王德鲁,孙建滨,曹庆仁.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2):83-87

[3]徐娜.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

王德鲁,1978—,男,山东邹城人,中国矿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复杂性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复杂性,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