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捷 张莹 北方工业大学
本文为北方工业大学2014 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各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是会计领域的全新动力,了解我国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实习实践内容和过程考核模式,分析、借鉴并发展国外各高校的实习实践内容与过程考核模式,优化自身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会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会计 实践 考核
一、国内高校会计专业实习实践内容与过程考核模式
当下我国本科会计实践环节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国内高校往往更强调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实习实践环节被严重忽略。上海财经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高校本科会计专业在实践方面的学分要求从几分到二十几分不等,占总学分要求的比重在百分之十左右。可见,国内教学对实践实习的要求远远不及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传统的讲授教育模式加上闭卷的期末考评模式必然导致这种只注重知识讲解而忽略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
第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国内高校对实习实践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脱节,这点在管理会计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管理会计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70年代被引入中国,管理会计的属性使得其更需要与中国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与企业的制度环境相结合。而目前我国高校对管理会计的教学缺乏其实践性,往往只重视理论方法和基本计算的学习,却没有引进经典的案例进行分析。
二、国外高校会计专业实习实践内容与过程考核模式
1.美国模式。美国的会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比较特殊,因为有很多学生都是半工半读的,所以学校没有像我国的毕业实习这种统一、正式的实习环节。但是,美国高校把专业实践完全融入到了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第一,美国的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地的学生即使到了大学也会有大量的课后作业,主要是阅读书籍和课题研究。第二,模拟操作。通过模拟企业、模拟财务、模拟业务等模拟操作,真正地将理论学习成果运用到模拟企业的业务当中。第三,课题研究。美国高校更重视课题研究,在研究课题的同时,无论是独立思考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是团队合作、组织沟通的技能,都是在逐渐增强的。
2.英国模式。英国会计专业实习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课堂实践、模拟实践和为期一年的工作实习。英国最具特色的实践就是为期一年的工作实习,即“三明治教学”。“三明治教学”的意思是大学本科生在完成两年的在校学习之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工作,之后再回到学校进行最后一年的本科学习。英国巴斯大学的国际管理和现代语言、工商管理、会计与金融等专业,拉夫堡大学的银行、金融与管理专业,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等高校都在采用这种“学习+实习+学习”的教学模式。
3.澳大利亚模式。澳大利亚本科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践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小组讨论和辅导、计算机实验室练习和毕业实习。小组讨论和辅导是学生的必修项目,每组人数在20人左右,每学期、每门课程要交两到三篇研究报告,旨在培养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计算机实验室练习室通过计算机财务软件模拟业务进行模拟操作,这项实践在我国的实践教学中同样十分普遍。而澳大利亚的大学生与美国的大学生相似,很多都是半工半读的,所以澳大利亚的大学没有明确的、规定的毕业实习。但是,有些大学也会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推荐一部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
三、对我国会计专业实习实践内容与过程考核模式的启示
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例如,英国高校会计专业实习实践的宗旨就是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澳大利亚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对培养学生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组织系统中的职业角色,也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其次,注重课堂实践。美国和英国的例子给了我们足够的启示,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导者,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模拟实验和小组研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团队合作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及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最后,丰富实践的模式。目前,我国本科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践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模拟实验和社会调研,有些大学还会组织假期实习。单就假期实习来说,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假期实习周期比较短,从两周到五周不等,实习形式也比较单一。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学习+实习+学习”的“2+1+1教学”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蒋瑞红.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119-120
[2]徐伟航,王积田.中外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2011(15):115-116
[3]朱德胜,赵道明.美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J] .山东经济,2002(2):49-51
[4]张晓峰,林冬青,王濛.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表现及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1-33
[5]林涛.“1+1+1”教学模式的探究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