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龙 祁瑞萍
【摘要】法国著名讽刺杂志《沙尔利周刊》总部于2015 年1 月7 日遭遇恐怖袭击,此事引起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英国的《泰晤士报》和我国《人民日报》两份权威性报刊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 年1 月7 日到1 月28 日的相关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中西方主流报纸在体裁、数量、消息来源、报道主体、报道立场、国家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异同及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对国内此类报道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泰晤士报 民日报 沙尔利周刊 恐怖袭击
一、《泰晤士报》和《人民日报》关于沙尔利周刊遇袭报道的样本分析
2015 年1 月7 日,法国沙尔利周刊总部遭遇恐怖袭击,人员伤亡严重,此事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分别作为国内权威媒体和西方严肃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和《泰晤士报》也对该事件进行了大量跟踪报道。但是由于媒体性质、国家立场等方面的不同,两份报纸在报道中存在许多差异。
在报道数量方面,沙尔利周刊遭遇恐怖袭击的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分布在恐怖事件发生后的三周时间里,即2015 年1 月7日到1 月28 日。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报道数量的差异能明显表现出其重视程度的不同。据笔者统计,在此期间,英国《泰晤士报》及其官网共发表了相关报道195篇,报道数量远多于《人民日报》的66 篇。其中,《人民日报》除在事件发生之后的前三天关注度较高之外,之后的报道量迅速减少。
在报道体裁方面,《人民日报》的报道篇幅较短,以消息、通讯为主。报道中的评论和特稿所占比重较小,但大多篇幅较长且分量不低。《泰晤士报》的报道体裁则较为丰富,涵盖了消息、特写、社论、读者来信、其他等多种体裁。另外在统计时发现,在《泰晤士报》的报道中还有很多与恐怖袭击事件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稿件,如文化艺术、信仰、财经、法律等,将这类稿件也归为“特写”。
在报道主体方面,两份报纸都对犯罪者及相关人员的报道有所倾斜,报道量较多。在《人民日报》66 份样本中,犯罪者及相关人员的报道占29 篇。《泰晤士报》对犯罪者的报道更为详细全面,在报道中从不同的主体角度对犯罪者的形象加以塑造。如在《Boys were too weak to resist jihadirecruiters, says teacher》以及《Massacresuspect had been jailed for Islamist gangrole》等文章中,介绍了Chérif i 和Sa?dKouachi 等罪犯的犯罪经历以及他们的家人朋友对他们的侧面评价等,更全面地刻画了犯罪者的形象,给读者直观印象。对于沙尔利周刊的解读,《人民日报》和《泰晤士报》都有所涉及。除了两份报刊都涉及到的《沙尔利周刊》最新一期在数小时内被抢购一空的报道之外,还有许多基于各报刊自身立场上的解读,如人民网国际频道上发表的《沙尔利周刊倾向极左,以挑战权威讽刺时政为宗旨》一文介绍了法国新闻媒体向来有讽刺的传统,挑战权威、讽刺时政,并在文章中写道《沙尔利周刊》的手法被认为既粗俗又无情,且带有恶意攻击性。而《泰晤士报》则刊登了《Charlie Hebdo puts image of Prophet Muhammadon front cover》等关于沙尔利周刊的报道。
在报道题材方面,两份报纸对有关恐怖分子的报道量都为数不少。相比于中国的《人民日报》,《泰晤士报》对犯罪者的报道数量更多,且更为详细全面。法国的应对措施在报道中占很大篇幅,也有呈现普通民众的态度观点的文章。同样,《人民日报》也对法国的应对措施给予广泛报道,且在所有报道中占有较大比重。两份报纸对于枪击案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恐怖事件刚发生的几天。《人民日报》的报道主要是基本情况的介绍,而《泰晤士报》则有更多细节描写。如《More than a match for police》对于恐怖袭击案发现场录像进行分析恐怖分子与在场警察的斗争。称恐怖分子来自也门基地组织,身着黑色的手套、长靴、头套、防弹背心,携带AK-47 步枪打伤在场警察。
此外,《泰晤士报》有很多涉及到宗教、受害者及其亲属的报道,而《人民日报》对此二者则没有任何报道。
消息来源上,在《人民日报》的66 篇样本报道中,一共有123 个消息来源;《泰晤士报》的195 篇报道中,共有309 个消息源,且多数文章都多于3 个消息来源。《人民日报》的主要信息源是通讯社及国外其他媒体和法国总统及政府官员,直接信息源较少,来自其他通讯社和国外媒体的消息源占比重高达30.1%。这体现出《人民日报》在报道中严谨权威的报道态度,但也使内容显得不够丰富,信息来源缺乏,报道角度较少。
与《人民日报》相比,《泰晤士报》的消息来源分布比较广泛。除法国军方、法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权威性较高的信息来源,还有罪犯及罪犯的亲属、事件目击者、法国平民、宗教人士等作为信息来源,呈现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另外,由于《泰晤士报》是英国本土的综合性日报,因此在消息来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英国各方,对英国事态的报道有所倾斜。
评论性文章方面,在《泰晤士报》的报道中,评论占很大分量。专栏评论、焦点评论、观点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评论,内容涉及到宗教信仰、言论自由、恐怖势力等方面,从不同方面表示出作者的立场,引导读者对此次恐怖袭击案更加理性的进行分析。《人民日报》的评论性文章数量较少,但是立意普遍较高,大多从法国社会以及国际层面进行分析,盘点近两年世界上发生的恐怖袭击案件,分析恐怖袭击对法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深刻教训。
二、《泰晤士报》与《人民日报》报道差异的成因分析
媒体的报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泰晤士报》与《人民日报》在对沙尔利周刊遭遇恐袭报道中形成差异的原因。
1、媒体性质
《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同时也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报道一向有深度、立意高,且报道态度严肃认真。因此在对沙尔利周刊遭遇恐怖袭击事件中,大多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报道事件的发展经过,深入分析法国目前的处境,并以严肃的态度表明中国在此事件中的立场。
西方媒体商业化较为突出,并且在报道中容易受到国家利益的驱使。《泰晤士报》是英国全国发行的综合型日报,在英国的国内外事务中扮演着针砭时弊的角色。虽然国外媒体在报道中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影响新闻媒体政治倾向的主流媒体高度集中在所有权者和政府的手中,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公共秩序以及保护个人隐私和名誉权的需要,往往要大于媒体获取一定信息所需给公众的利益。”①
2、国家立场
在国际社会中,国家立场的不同会对媒体报道产生很大影响。此次恐怖袭击没有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人民日报》对法国遭袭的相关事件的报道态度较为中立,客观理性分析国外言论自由、宗教冲突等敏感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同时也有站在本国的立场上进行报道,维护中国政府的相关立场和主张。
西方国家与穆斯林国家在生活方式和文化方面冲突不断,“其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宣扬欲望的释放等理念与伊斯兰教教旨中抑制欲望,忠于宗教等观念相冲突,引起穆斯林教民的反感。”②在对立冲突中,宗教极端分子时常对欧美国家发起恐怖袭击,因此英国、美国等国家都非常关注法国沙尔利周刊遭遇恐怖袭击一事,尤其是与法国毗邻的英国。因此《泰晤士报》对此事极为关注,报道数量多且内容丰富。对英国、美国等利益相关国家均有报道,对共同应对恐怖袭击达成共识。
3、文化背景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对恐怖分子进行恐怖袭击的行为持坚决反对态度。在存在争端的问题中能目光长远,积极寻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措施,在抵制恐怖袭击的同时提议法国媒体应当注意尊重宗教文化,使多元文化和谐相处。
西方国家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对话语权极为重视。“尽管不喜欢《查理周刊》激进方式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斥之为毫无意义的挑衅,但在《查理周刊》遭受到恐怖袭击后,大多数法国人都选择支持《查理周刊》。这不仅出于同情无辜者,他们更认为捍卫《查理周刊》就是捍卫言论自由。”③同样的,同为西方媒体的《泰晤士报》在报道中对法国沙尔利周刊的遭遇表示出同情的态度,更倾向于捍卫媒体言论自由的权利,很少从法国自我反思的角度来看待冲突的发生。
三、对我国报道国际恐怖袭击事件的建议
1、增强报道主体、报道题材的多样性
《泰晤士报》在对此次法国遭遇恐怖袭击事件中的报道主体和报道题材丰富多样,除了对军事、政治方面的报道,还有平民、受害者、犯罪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且评论性文章内容丰富,开设了艺术、观点、评论等不同栏目,呈现不同作者的不同立场和观点,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而《人民日报》的报道也可以借鉴这种报道方式,将不同主体、不同观点呈现出来,并且报道题材上保持丰富多样,扩大报道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2、扩大消息来源
在前文的分析对比中可见,《泰晤士报》在报道中使用了大量的消息来源,采访范围广泛,但凡涉及到与该事件有关的人物在报道中都有所体现,如罪犯家属、受害者家属、恐怖袭击事件目击者、法国平民、周刊工作人员等,从不同的角度来提供案件相关的信息和意见,使文章内容丰富具体且有客观真实性。我国媒体一般在重大国际性事件中缺乏一手的消息来源,只能大量依靠国外媒体进行信息整理,很少有一线记者发回的报道,很难保证信息来源的丰富多样。在此次对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有部分来自驻地记者发回的报道,但是占整体分量较小,且发回报道的记者人数较少。因此我国媒体在报道重大国际性事件时,应增强驻地记者报道的力度,多获取一手资料进行报道,使报道更有说服力且增强媒体的权威性。
3、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泰晤士报》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在其官方网站上每篇报道下面都有评论栏,读者可以就报道进行评论和反馈,在纸质版的报刊上也开设了读者来信一栏,会刊发不同读者的反馈稿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也应当增加与读者的交流,减少报道中带有的对外宣传的模式,在增强与本国受众互动的同时要了解其他国家受众的心理,防止单方面传播的现象,拉近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使传播内容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吴宝安,《英国媒体产业的发展与控制》[J].《海外传媒》,2006(4)
②马琼晖,《西方媒体话语下的伊斯兰世界——〈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对伊斯兰国家报道框架分析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③李林,《极端主义的真正威胁——评法国〈查理周刊〉遇袭事件》[J]《. 中国民族报》,2015(1)
(作者:史晓龙,中国税务报社新媒体和网络中心副主任;祁瑞萍,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