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过度解读

  • 投稿Wall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06次
  • 评分4
  • 68
  • 0

【摘要】当今时代自媒体高速发展,自媒体自身的特性和表达方式,极易导致媒体对某些事件过度解读,而两级传播中舆论领袖又容易使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偏差,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坚守“让事实说话”的原则。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更应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自媒体 过度解读 媒介融合

鲁迅先生曾在《小杂感》中这样写道:“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私生子。”这句话在当时本是用来比喻国人的想象力的,但如今用在新兴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过度解读也比较合适。

一、媒体的过度解读

解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主要有:1、阅读解释2、分析;研究;3、理解;体会。笔者认为,解读就是指对某件事、某个现象、某个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理解体会。过度解读我们可以理解为对某件事、某个现象、某个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理解体会,偏离了正确的范围。

2014 年12 月27 日,原新浪网总编辑、现小米公司副总裁陈彤(微博名为@老沉)发表微博“40000 斤黄金,20 吨”。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之后的几小时内由于媒体的过度解读不断升温,最后演变成了“赵本山涉黑被抓,从其家中搜出40000 斤黄金”的闹剧,后经当事人陈彤解释,那条引发如此轩然大波的微博只是近期热映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一句台词。事情的发展过程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媒体的过度解读实在容易让不明真相的人陷入迷惘。

二、导致过度解读的原因

通过对过度解读的案例加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自媒体在对新闻事件的过度解读上“功不可没”。大多数过度解读的新闻都是在自媒体的平台上升温发酵,进而演变成为舆论闹剧,使得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引发信任危机。我们对频发过度解读的自媒体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以下两个原因:

1、自媒体的特性与表达方式

自媒体在当今时代的定义,已远远跳过web2.0 时代:以博客为代表,进入到web3.0 时代:以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是自媒体传播时代最为突出的特点,因此也导致了自媒体具有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性。

自媒体注重具有新奇、刺激、趣味、离奇、怪异等内容的新闻,强调吸引受众的眼球,新闻报道的泛娱乐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并且呈现出从八卦新闻、明星绯闻向社会新闻蔓延,从娱乐版面向新闻版面扩张,从街头小报、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渗透的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泛滥的各种过度解读的事件中,自媒体的表达方式都呈现出随意化、平民化的倾向。没有对事件背景进行深入的调查,仅凭个人的想象就对事件进行“剖析解读”;没有对相关当事人、知情者、参与者进行采访,仅通过同样不确定来源真实性的所谓“真相爆料者”的言语就进行“深入报道”;或是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便对一些专业要求极高的新闻事件评头论足、发表意见,做所谓“深度解读”,这些都会导致媒体对新闻事件过度解读的频频发生。

2、两级传播的作用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于1940 年提出“两级传播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过程是“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而并非大众传媒直接作用于受众。因此,在这个理论假设下,传播的关键便是舆论领袖。他们上通媒介,下连公众,其传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更易为受众接受。

在新媒体时代,两级传播的作用发挥更加显著,舆论领袖的功能也愈发强大。“40000 斤黄金,20 吨”这件事情的发酵过程就非常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刚开始发布微博的@老沉其身份是原新浪网总编辑,现任小米公司副总裁,其舆论影响力十分大,虽不是他对这个微博进行过度解读,但却是因为他舆论领袖这个身份,使得后期跟风的人们对事件的可信度不做怀疑。同样能体现两级传播作用的还有闹得沸沸扬扬的“手术室自拍”事件,如若不是@都市快报、@人民网、@华商网等众多具有较高认可度的博主进行转发、评论以及过度解读,那么这件事情也许并不会引发一场舆论风波,也不会使得本就矛盾重重的医患关系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因此,“两级传播”在自媒体时代的运用要求舆论领袖们时刻注意言论,解读时事固然是舆论领袖的权利,但需要把握解读的分寸,过度解读的做法断然不可取。

三、改进媒体过度解读的思路

过度解读导致舆论风波不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新闻事件尤其是一些涉及社会敏感问题事件的报道及解读要特别慎重,把握好度。要求媒体从业人员践行职业操守与道德的同时,熟悉新闻法规,积极推动媒介融合,尤其新兴媒介借鉴传统媒体报道、解读事件的扎实沉稳,化“过度解读”为深度报道,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熟悉新闻法规

2014 年10 月10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发布并实行。其中司法解释第一条对“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做了详细规定,尤其有一项针对网络环境下何为“情节严重”的细化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是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由此,新媒体平台不再是法律的空白区,在自媒体上传播、发表言论不再毫无忌惮,这也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更加熟悉相关新闻法规,不触碰法律的雷区,对新闻事件尤其是涉及社会敏感问题的事件的报道评论上,不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故意夸张、模糊事实重点,而是依法、客观、公正地报道,以事实为基础,规范报道活动,不对事件做过度解读。

2、坚守职业道德

媒体作为客观的记录者和公正的旁观者,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应在客观、公正、全面的基础上,弘扬社会的真善美。同一件事,如果媒体的切入点是从正面去报道,像“路人扶摔倒老人反成被告”的标题,改成“邪不压正,路人善举期待昭雪”,相信对大众心理肯定是另一种影响。

媒体应该做到不对社会敏感问题刻意渲染放大,不为了博头条、抢阅读量对新闻事件做过度解读,而是积极践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将新闻真实性原则放在心中,将社会责任摆在首位,时刻牢记传播正能量。例如,媒体在对“医患关系”的报道上,少数报道缺乏客观、平衡的原则,事件发生后,往往向受众“一边倒”,而对于医学知识的缺乏,也使记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深入事件详尽调查的难度,一些记者往往忽略对医方的报道,医患双方的信息无法平衡,缺乏客观性。一些媒体对医务人员的做法、语言进行过度解读,这样一来就使本来就是社会敏感话题的医患矛盾升温。相反,如果新闻从业人员能够挖掘出新闻的正面效应,如“手术室自拍”事件不是关注医生们的自拍,而是医生们不吃不喝七小时,终于成功为受了重伤的农民工保下了双腿的话,那么针对这一事件的社会舆论就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因此,为了避免过度解读事件的发生,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更好地践行职业道德。

3、推动媒介融合

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相对而言都比较谨慎,言辞有律,因此在事件报道和解读上都有理有节有度,较少出现过度解读的现象。但也正是因为更多地考虑到媒体自身的身份,因而传统媒体在对很多新问题的阐释、新观点的提出都不会进行充分的解读,往往顾左右而言其他,不会把话说满;而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则更喜欢直截了当、不加遮拦地一吐为快,无论是报道新闻事件,还是对事件进行解读都直言不讳,但往往也是因为如此易造成意见过于偏激,或是为了寻求具象刺激,给人心跳的感觉而对事件解读过度,追求读者阅读量多于报道真相的现象。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者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推动媒介融合,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以适当的方式加强沟通和交流,互通不同媒体的特性和表达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平衡好深入报道与过度解读的杠杆,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营造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 李思洁,《新闻报道呼唤“ 正能量”——谈媒体过度报道及其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J]《. 新闻研究导刊》,2014(8)

②赵璐、韦路,《从道德监督报道看媒体社会责任缺失》[J].《青年记者》,2011(11)

③张心阳,《浅谈新兴媒体过度解读现象》[J]《. 军事记者》,2014(6)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责编:姚少宝